■陶 灵
进入腊月,天气寒冷起来,渝东北地区的农户家家忙着杀年猪了。
以前农户杀一头年猪,必须向国营食品站交售一头,执行国家“购一留一”的收购政策。如果只养了一头猪,则交半边留半边,称交“边口肉”。
那年,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兴隆公社一个外号“王日白”的农民由于家里缺粮,只养了一头猪,年底还不到一百斤。交半边留半边,除去猪下水,剩不了多少肉,于是决定交售一整头。腊月里,一家大小望着别人家杀年猪,王日白却带着儿子,拿起响篙,吆着猪去公社食品组。眼看拐过大弯就到公社,这里没有住户,路边有一个堰塘,王日白迅速一脚,把猪蹬了下去。还没等猪浮起来,他也跳进水里,使劲按住猪头,活生生把猪憋死了。儿子还没明白眼前发生的一切,只听他爸爸说:“把猪看好,我去食品组报信!”
一会儿,王日白领着两个工作同志来了。他一边走,一边比划着说:“它像发了疯,一下子就冲到堰塘里了。”工作同志站在塘坎上,看了看水边的死猪,其中一个说:“我们是不收死猪的,你也得不到奖售粮哟!”王日白连忙回答:“奖售粮是小事,给国家交不成猪,是个损失呀。”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暗自高兴,一家大小过年终于可以吃上肉了。
工作同志说的奖售粮,是一种激励政策,农户每交一头猪,国家奖100斤平价粮指标。
1963年,粮食开始增收,农户喂猪的积极性提高。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云阳县召开县区社三级干部会,通报新政策:明年1月1日起,农户每交售一头生猪只奖50斤粮食。会上强调,消息不能提前外泄。那些开会的区社干部为本地农民着想,连夜打电话,悄悄透露给工作人员。一时间,农民或抬、或牵、或赶着猪,从四面八方拥向所在的区食品站或公社食品组,排队交售。饲养场只能装1000多头猪,一下涌进3万多头,只好抽调几十个行政后勤人员来喂猪。他们把县城粮站可当饲料的胡豆、玉米买空了,结果发现喂猪食的石槽不够。不仅买光了城里的木脚盆,还找饲养场周围的农户借了一些,仍不够用,便让那些猪吃转转食。有的猪一天喂了好几顿,有的一点食都没吃到。元旦后,天气突然转冷,最终饿死、冻死了1000多头猪,损失不小。
杀年猪是一件大事,完事后,主人还要招呼刀儿匠吃喝一顿,并叫来乡邻。这是那个年月难得的一顿“牙祭”,叫“杀年猪、吃庖汤”。庖,厨房、厨师之意,现在很多人误写成“刨猪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