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裕
重庆人对储奇门中药材市场一定不陌生,至2013年搬迁前,它一直是重庆的生药材交易、批发中心。早在清代,储奇门一带就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药材批发商,他们有各自代理的中药品种,并建有药材仓库。当时,这种仓库被叫作货栈,主营批发兼营零售。
“栈,棚也”,意即留宿客商或堆放货物的地方。清代旅居重庆的广东药材商所建的顺德、古岗和广南(一说南海)三栈,是粤籍客商最早的同乡组织。
重庆地区的商栈业在清代非常发达,由于药材业在渝城日益兴盛,长江上游所产的药材顺江而下发往重庆售卖,藏族地区的药材通过东大路由成都运抵重庆,重庆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药材中转站。这些地区所产药材往往珍稀而不易得,价格自然高,使得贩运商难以在短时间内寻到满意的主顾,以理想的价格成交,于是商栈出现了。
通常,商栈经营者从贩运商手中买过货物,再加利出售给店铺经营者,以牟取利润。商栈还有保管的业务,商贩如短时间内无法将货物出手,可暂时寄放商栈,只需缴纳相关费用。最初粤人经商至渝,在“西帮栈寄住”,即在陕西人开设的货栈中寄放货物。后来,由各号集资购买房屋改建为商栈,以供来往商人堆货及居住,同时对各号货物进出抽取一定金额,作为商栈经营费用。
清代重庆实力最强的粤籍商栈有三个,即顺德栈、古岗栈和广南栈,均以经营药材为业。三栈营业兴旺,大约占据着药栈业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重庆广东公所的建立也得益于三栈的兴盛。在民国时期广东公所的一份应讼文件中,记有重庆广东会馆的产业购置及管舍建筑55%的经费由三栈出资,实力可见一斑。
古岗栈由广东新会人在渝筹资所建,新会古称冈州,因而渝城新会商栈称古岗栈。新会盛产蒲葵,蒲葵的叶子可制成扇子,重庆人称其为蒲扇。蒲扇为新会特产,由于手感轻巧且扇面大,夏季炎热时,重庆人多赖此物。蒲扇不离手,是为渝城一景,因而销量甚巨。古岗栈原以经营药材而兴盛,及至清末其势渐颓,民国时期依然营业。在1939年的《重庆指南》中,药材一栏便有古岗栈,当时登记的地址是米花街67号,但影响力似不及顺德栈。
广南栈是由旅居重庆的广东南海人所建,清初以经营药材而兴盛,后逐渐没落。在1941年的顺德栈房产纠纷中,乡人曾在倡议书中写道:“如果及今不救,像南海栈一样,因为住居的漠不关心任令破产,也是可惜!”他们认为,广南栈的没落是由于缺乏同乡的打理,其产业被外乡人蚕食,终至破产。
三家商栈中经营状况最好的要属顺德栈,经营时间最长,及至民国时期,依然是渝城有名的药材商铺。顺德栈创于清初,雍正十一年(1733年)买仁和坊三牌楼正街楼房三进过厅一间,土库二座。嘉庆十年(1805年)重建,位置在今解放东路一带,民国时期的门牌号为二牌坊街第27至30号铺户房屋及31、32号住户。
据史料记载,顺德栈建筑规模颇大,合院结构,外有石质山门,门楣上阴刻“顺德栈”三字,内中正堂挂有木匾,上书“惟德是辅”四字。商栈临街有商铺六间,栈内大小房间数十间,可容纳十余家商铺,中间晾晒药材的院坝也极大。顺德栈原为广东顺德同乡筹资购买,由顺德栈的药材商铺轮流经营管理。
由于顺德栈实力雄厚、产业颇丰,难免遭到乡人觊觎。民国初年,顺德栈就因房屋产权纠纷被上告法院,据大理院民国二年上字二三八号判例及民法第六十一条第二项各规,最后判定顺德栈为其房产的所有者。产权明晰后,本以为能够顺利经营,然而世事难料。随着抗战爆发,渝城多条通商渠道被截断,顺德栈也受到巨大冲击,生意日益艰难。
为维持经营,顺德栈不得不售卖栈内产业,其临街六处铺面售出两处,栈内房屋亦抵押作资换取贷款。即便如此,商栈仍是难以为继,为保留公产不至落入他人之手,由栈内广东同乡出面请求广东旅渝同乡会予以接手。最初,栈内同乡颇有微词,说“有何资格出面说与同乡会”。经过几轮商谈,顺德栈最终还是由广东旅渝同乡会接手管理。
◇刻有“顺德栈”大字的门楣(渝中区文管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