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智榕 黄珍英
摘 要:随着《国家学生健康体质标准》的落实,学生的毕业将与其自身的身体素质挂钩,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成绩已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从激励教育的概念和开展形式出发,结合具体问题运用激励教育理念,探讨了高职体育创新路径。
关键词:激励教育;高职体育;创新
一、激励教育概述及其开展形式
激励教育指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式激励,从而使学生自发调整自我学习情况。整体来看,激励教育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但错误的激励方式和激励时机也可能使激励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适得其反。激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形象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评价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6种激励形式。形象激励指教师通过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给学生较好的学习感观,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言行举止的良好表现一般有师德良好、言语幽默、关心学生、诚实守信等。目标激励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树立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弥补短板提高优势,达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效果。目标激励通常要求把最终目标细分为阶段性的学习任务,更加重视对这些细分学习任务是否达标的考核而忽视对最终目标的考核,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而不是对学习结果的重视。情感激励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情感表达,教师在学生失误或取得较好成绩时应根据学生的态度采取正确的情感表达策略,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对学生不采取情感激励或者表现较为冷漠将使学生降低对教师的信任感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评价激励指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评价激励,尤其是对参与过程较为努力但未取得相应成绩的学生,需以正面评价给予学生学习激励。兴趣激励指对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和优势,并深度培养学生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化。竞争激励指通过设置合理的竞争机制,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好胜心驱动自己进行自我学习和进步,竞争也分为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在个人好胜心不足的情况下,集体荣誉感也可能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
二、激励教育的作用
激励教育的作用是在正确使用激励方法的情况下产生的,正确的激励可以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激励则可能使学生更加自满或者自卑。正确的激励教育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正确的激励能使学生回到学习正轨上,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自我激励。在学生对学习中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激励可以放大学生对该事物的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我要求,这一兴趣可能被放大并以点带面,带动学生对其他相关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其次,对于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激励带来的其他吸引学生的奖励也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在学生形成习惯后,学生将把对激励的兴趣潜意识中转移为对某一知识技能的兴趣。最后,激励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是有限度的,不同激励方式可能在短期产生较好效果,但当学生习惯某一激励方式后,原有的激励方式效力将极大减弱。因此,通过激励教育培养学生兴趣需要使用多种激励手段。
(二)挖掘学生特长
激励教育本身具有挖掘学生特长的作用,但学生通过激励教育在自我反馈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并习惯性地优先处理这些事务。激励的前提是反馈,在实施激励教育时,学生会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自我调节,根据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表现进行反馈,这些反馈将驱动学生在不同项目上的行为。如学生在长跑项目上评价较好而在引体向上等技能上评价较差,将使学生建立自己对长跑的心理优势和对引体向上等项目的心理劣势,从而使学生更愿意进行优势项目的锻炼。学生无需干扰学生在发现自身特长上的自我驱动,而更应该对学生的特长进行针对性培养,通过单一项目驱动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提高。
(三)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如果学生通过激励教育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正面反馈,学生将变得更愿意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在环校跑之类的体育项目推广过程中,学生自愿参与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当学校采取体育测试与毕业挂钩的奖惩激励策略后,学生自发进行体育训练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对这些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其中的大部分依然愿意在未来坚持体育锻炼,可见,激励教育正使越来越多的人形成终身体育的运动习惯。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枯燥且无明确目标
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内容枯燥,学生无法获得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形式大于实效。在不少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更注重学生在体育课的到课率而不是学生体育训练的实际效果。学生也无法从教师枯燥的体育技能讲解过程中学得实用的体育技能,这阻碍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自我激励。内容枯燥还表现在激励手段单一上,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激励手段仅增加学生的平时分,在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体测的情况下,这一种单一的激励方式并不能起到激励效果,学生在课堂听教师的命令更多地也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处于被動接受状态。
(二)忽视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由于高职体育在平时课程中几乎没有考核任务,对在体育课上进行其他事物的学生也没有处罚,导致学生在平时的日常体育训练中没有积极性。这一情况在学生毕业与身体素质情况挂钩后虽然有所好转,但学生在体育课上主动运动训练的积极性依然不高。另外,高职院校自身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运动的能力也偏弱,一方面,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其他丰富的手段获得足够的精神激励;另一方面,学校组织体育运动活动的主体较为单一,一般的体育运动活动只有校运会且由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在体育运动活动组织方面的话语权不大,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不高。
(三)忽视了对团队意识的构建
体育除了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外,还具有增强学生精神意志、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作用。这种精神意志反过来又会推动学生自主进行体育运动,其中最有效的精神为团队精神。在学生自身运动意愿不强时,团队精神或者集团荣誉感将成为驱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一大利器。遗憾的是,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从团队精神的角度去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也并不十分重视对团队意识的构建。教师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失误或缺课惩罚整个班级,在校运会上,班集体间的体育竞赛乏善可陈,可见,高职院校在通过体育构建学生的团队精神上是极为不足的,而团队精神却是现代职场和竞技场上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四、基于激励教育的高职体育创新路径
(一)丰富目标激励教育内容
传统高职体育中对体育运动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对学生身体素质也无明确要求。因此,在进行体育教育之前应先强调学生通过体育教育应实现什么目标。在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学生健康体质标准》要求下,高职院校为学生制定的目标首先是应达到这一标准,具备顺利毕业的资格。其次,体育教师应制定严苛的体育考核目标,增加学生平时体育测试占总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核成绩的比重,从而激励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进行体育运动。最后,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尤其是对体测不达标的学生,设计他们通过体育训练能够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从而推动学生在毕业前能够符合《国家学生健康体质标准》的要求。
(二)竞争与奖惩激励激发锻炼活力
竞争与奖惩激励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实施较少,一方面,体育教师能够提供的奖励有限,仅限于口头奖励和平时分加分奖励两种;另一方面,体育教師处罚学生的手段同样有限,既不可能强迫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也无法通过扣平时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运动。因此,竞争与奖惩激励的使用方式需要创新。在奖励机制上,可以让积极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训练的学生获得部分体育项目免测资格,以激励明显体能测试不达标的学生在平时体育课上积极运动。在惩罚机制上,应增设平时考核的集体分项目,通过课堂上班级间的体育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对不积极参与集体竞赛的集体进行扣分,从而在不针对个人的基础上增加惩罚的实际效力。
(三)情感与评价激励增强团队精神
激励教育中,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有较大影响,教师对学生较为冷漠,学生对体育也会变得冷漠。学生无法通过体育训练获得正确的评价,也就无法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情感激励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是较难改变的,但对于班级体而言,利用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相对容易。体育教师应尝试进行班集体间的体育竞赛,以竞赛成绩和结果激发不同体育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以团队竞赛成绩的部分来评价学生在整个学期体育运动中的效果,从而推动学生团队精神和体育精神构建。
参考文献:
[1]苏聪.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9(14).
[2]王瑾.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智库时代,2019(26).
[3]宋辉如.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