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平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互联网+”时代正式到来,教育教学工作中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新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获得了师生的欢迎和追捧,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新形势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与教学水平,还要树立起现代教学理念,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信息素养内涵和信息技术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进步。本文从高校教育视角出发,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教学挑战,进而阐述了目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现状,最后结合挑战与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内涵;“互联网+”时代;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1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1.1 知识的碎片化
以往,我国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受时间、地域影响产生了较大教育鸿沟,这些鸿沟在“互联网+”时代来临后,逐渐被填平缩小,人们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门槛逐渐降低,并且使得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得以增加,与此同时,也表现出学习内容、学习实践愈加碎片化的发展态势,人们散步、吃饭、上下班路上都可能在零零碎碎时间里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过于碎片化学习时间下容易促使学习者逐渐形成思考懒怠的问题,最终变成不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效关联,学习成果为众多零散知识点,不能一起形成具有意义和灵活运用的知识体系,所以难以保证学习深度与价值。
基于此情况,高校教师在学习中如何有效甄别知识,并且善于思考将知识消化吸收,尽可能在碎片化时间中汲取大量的有利、知识,是当代高校教师工作和提升自我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
1.2 信息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一间教室、一名教师、一所学校所构成,而“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由老师任你选、学校随你挑、数不清的学生、一个移动终端、一张网所构成。这就表示着教材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与权威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单一学习者,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接触大量信息,在多元化信息渠道支持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量天平发生变化,偏向教师的情况逐渐减轻,所以教师要适应新时代信息的多元化,通过多种手段,获取并应用更多的信息教学,同时重新调整自己与学生的定位,以便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挑战。
1.3 竞争的激烈化
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可以不用出门便通过微课、慕课等学习途径与教师一起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将原有的教学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壁垒彻底击碎,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一系列相关网络培训学校和网上辅导课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工作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性,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这样才可以依据学情因材施教地教学。
2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现状
信息素养的概念在时代不断进步发展下也在随之不断演变,由过去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发布能力素养,过渡变为含义越来越广泛的综合性概念。本文认为,“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教师应具备敏锐捕捉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备果断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准确评估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备自如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备独立创造灵活应用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充分掌握社会信息环境的现状以及发展要求,以此为参考依据,在信息化教学工作中,有效检索、快速获取、合理分析、正确处理和变通利用信息来解决工作、教学实践、教育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高校教师认识到具备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意义,积极响应教育信息化改革号召,加快了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应用,不过在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信息素养的不足问题。加之学校欠缺有力的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培养力度,因此,造成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难以快速提升现象,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教师与学校的发展,加快教师信息素养的演进与提升势在必行。
3 “互联网+”时代加快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提升的有效策略
3.1 提高教师教育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高校教师的教育者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更新知识与能力的推动者,是促使教师产生更多教育知识、教育能力的生产者。现如今,无论是职前的高校教师,还是已经在职的高校教师,其信息素养内涵都不同程度受到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帮助的教育者的一些影响。可以见得,教师教育者自身看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信念、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水平,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一定的示范性效应作用,所以,想要更好地保证教师具备较强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内涵,就必须要重视对教师教育者工作的研究和深入推进,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教师教育者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者的信息化技术和信息素养。
3.2 推进教师专业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
调查发现,高校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专业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实现问题。自跨世纪之交之后,我国余生泉、马宁的教育研究工作者便开始了关于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方面的研究与讨论,从结合状态、结合过程、结合深度等各个方面推进了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实践融合。在越来越多研究者和教育教学工作者参与其中后,切实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提升,我国的教育事業获取了快速发展,给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进指明了新方向。为此,高校要推进教师专业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联,以此为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切入点,确保“互联网+教学”方式与专业课程有较强契合度,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信息素养的整合,从而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3.3 创设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整合的良好实践环境
很多高校认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环境只需要用电脑机房和硬件填充教室就能够实现,实际上,教师在工作和课堂上,很少主动走进电脑机房,也很少运用教师中的信息技术软硬件设备设施开展教学,这些信息技术整合的环境条件流于形式化,变成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摆设,既造成了成本资源的浪费,也没有达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目的。因此,高校要提高思想认识,为教师创设更具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技术实践环境,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良好实践环境下,形成技术水平、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的共同促进影响,将信息技术真正渗透到教学中。
3.4 实行移动学习和线上学习的整合
高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为了弥补传统教育培养模式的不足,实行移动学习和线上学习的整合模式,让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信息技术水平现状等情况,在线上进行查缺补漏的学习,并且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具备的较强交互性特征,与其他教师和在线教师教育者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观点,汲取更多宝贵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快速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内涵。
3.5 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高校为了让教师可以积极、自觉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运用激励策略、合理的考核制度、晋升制度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和个人表彰、物质奖金、登记、评优等挂钩,从而帮助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让教师成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内在驱动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更高的挑战。为了更好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高校要重视其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演进及提升工作,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信息素养落实,从而打造一支具备良好信息素养内涵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新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琰,胡中锋.“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9(04).
[2] 李树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中外交流,2019(02).
[3] 潘水凡,孙新杰.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必要性[J].文存閱刊,2019(8).
[4] 赵节昌,唐建凤.高校教师现代信息素养提升模式构建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