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2019-02-14 07:40张洪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国际金融

张洪玮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旨在帮助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符合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文对国际金融课程基于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进行了必要性分析,明确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重构的原则,以此为依据重新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掌握金融学基本原理及相关基本知识对经济类和部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国际金融》课程是研究国际间货币和借贷资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我校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应开设有该课程,并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国际金融》课程内容涵盖面广,信息量大、难点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学生既需要能够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需要把握国际金融基本业务类型及操作。如何在有限的一学期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能够熟练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外汇、汇率和外汇风险防范问题,熟知对外贸易融资方式,这是国贸专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经济类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金融》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1.1 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有待更新

课程是学习的进程和路径。教师通过课程为学生进行学习的规划和安排,完成教育任务,学生通过课程来习得经验并完成个人能力的发展。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教材为基础,但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教材的编著者通过章节的形式划定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范围,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起到的作用在于使读者对于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画了一个范围有章可循,而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而教师授课的过程,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理,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力求使其多元化、丰富化,以激发所有学生兴趣,满足生源结构多样性的需求。

1.2 现行的课程教材内容结构不能满足多层次的专业需求

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外部载体。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多延续了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旨在构建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注重传授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论性知识。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生源层次和就业工作需求上都与学术型高校存在差异,在教学内容结构上除了要向学生解释清“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外,更要强调“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即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打破现有的教材结构,变讲授概念、原理性知识,为获取经验、策略性知识。

1.3 既定课程内容的编排顺序难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内容在编排上侧重于从学科知识的构成角度解释特定的概念、范畴、内容、方法、理论发展等内容,其内在的学习系统并非直接指向于使学生获得与现实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如《国际金融》课程中对于外汇这一知识点进行介绍时,在内容设置上按照外汇及汇率概念、汇率理论、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外汇业务、外汇风险管理为顺序展开。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最后配以一定比例的外汇业务实验学时。学生可以遵循认知的顺序接受相关知识,但在整个过程中缺乏能动性,对知识的自我探索的需求不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裂开来,缺少知识的自我整合和构建的过程。

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原则

运用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以实际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和流程作为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和排序的标准,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以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2.1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知识应用的目的

结合我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知识技能需求,以此为基础,以知识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把握专业特色,各有侧重,重新对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及学时分配。

2.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充分调研为前提

对相关行业和企业开展调研,明确人才需求情况和能力素养要求。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当前课程课堂教学及选用教材与学生自身对金融知识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分析学生的学情特点,深入把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

2.3 课程教学内容的排序以知识融合为原则

课程教学内容的排序打破课程章节限制,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理论知识点的数量没有减少,只是更改了排序的方式。但是不是简单排序位置的移动,而是将所有知识点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了重组、融合,最终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的重构既需要体现工作过程的连续性,又需要遵循课程教学的逻辑化和体系化要求。故而应按照以下六个步骤开展:第一步职业岗位调研;第二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第三步行动领域划分;第四步转换学习领域;第五步是设置学习情境,第六步教学实施优化。

3.1 开展国贸专业岗位调研

通过对我校往届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当地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开展调研,明确我校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主要职业面向和能力素养要求,发现我校国贸专业学生的主要从事专业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工作、自营性对外贸易進出口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工作、外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工作等。

3.2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对外贸易业务流程大致可分为业务准备阶段、合同磋商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三大阶段。然后针对各个阶段的典型金融性工作任务展开分析,如业务准备阶段如何规避外汇风险选择目标市场;合同磋商订立阶段确定恰当的结算方式、使用国际贸易融资保证进出口业务的连续性、结合国际金融市场业务进行投资获利;合同履行阶段的利用外汇管理政策保障利润实现。

3.3 划分行动领域

对典型金融性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合后,划分出相对应的行动领域,涉外金融活动中的行动领域可分为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业务、融资性金融市场行为和投资获利的金融市场行为三大类。对于不同的行动领域在教学情境设置中也有所差别,其企业素养能力的要求也略有不同。

3.4 转化为学习领域序列

对以往按照学科体系编排知识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和排序进行解构,打破教材上既定的顺序和结构,将原有的章节式课程内容根据对外贸易职业及金融性工作典型任务,按照行动领域的不同进行了重组,确定学习领域序列,按照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步骤和认知能力发展规律,以知识模块的形式体现教学内容。

3.5 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

根据学习领域序列设置“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业务”、“国际融资业务”、“获利性金融市场业务”三个学习情境,按照每个学习情境下的工作步骤设置若干教学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实务操作、注重提高职业能力素养,以够用、能用、适度为原则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具体详见表1

3.6 实施国际金融教学优化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金融课程与之前的课程相比,按照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设置各种工作情景,学生在解决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不论在教学手段上还是考核方式上都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如可用任务教学法、团队任务作业和个人作业相结合等。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

[2] 王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J].科教导刊,2015(15).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导向国际金融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课程思政”的难点与路径探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发展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标准的开发与研究
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学》课程内容重构
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水利工程制图教学内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