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争峰,郑沛,刘楠
■语言学
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构建与研究
陈争峰,郑沛,刘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71)
随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充分准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根据调查,陕西高校英语教学文化自信教育严重缺失,基于此,这篇文章将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自信放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并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大学英语课堂为平台,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文化教学、文化自信现状、中国文化认知等方面对陕西5所高校大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究如何通过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之道,提出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建策略,以适应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期实现对陕西地区文化形象能力的提升。
一带一路;文化自信;英语教学
当前我国文化领域出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政治多极化的日益深入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1],然而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民族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面对此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谈到的的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次的民族品格,它是文化发展的内动力,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尤为关键,文化自信对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随着习主席“一带一路”思想的实施,陕西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自信问题研究尤为重要,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必然会让大学生接触到来自国外的各种文化。
但是笔者在陕西高校英语教学调研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陕西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学生相比,接触到了来自国外的文化较少,尤其是对中亚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的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其二,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心,这让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和理解会产生负面影响;其三,在高校的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多表现为简单的文化介绍,很少涉及具体的风土人情、习惯、宗教差异等,学生更多是从语言本身去理解文化的差异,很难从根本上了解文化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尤为必要。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根基,留给我们的是侵入人们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和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2]。文化自信是对一个国家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一种坚定,是国家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的发展首先需要人民对本国文化充满信心。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升其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尤为重要[3],这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中华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在世界上进一步传播,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观[4],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
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文化大省,它承载了很大部分的中国历史。在秦皇汉武和盛唐时期,陕西引领着当时中国的文化潮流,并且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今,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西安古城,还有巍峨的汉唐皇陵,革命圣地延安窑洞,以及秦阿房宫,都是陕西留给人类的巨大精神财富。还有,从汉赋到唐诗,从秦腔到安塞腰鼓,陕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熠熠生辉,这些足以说明陕西文化在华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也证明了陕西人文文化底蕴的丰富性和厚实性。作为我国西部教育重镇的陕西西安,高校很多、高等教育资源丰富,这为陕西文化的发展和陕西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全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文化产业规模、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当前陕西文化“走出去”的海外吸引力与影响力很不好。就拿陕西的文化人才队伍而言,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没有大规模走向国际化,国际市场打造的高端文化品牌系列缺失,缺乏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文化资源浪费很严重,文化“走出去”的能力较弱。
在2017年全国文化大数据的调查分析中,陕西省在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产业生产力分指数、文化消费意愿方面、文化产业影响力指数、文化消费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尤其是陕西文化产业规模增长缓慢,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如黄帝陵文化公园、韩城司马迁文化景区、雁翔文化产业创意谷聚集区等30多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进缓慢,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和传统民俗工艺文化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大。在许多人眼中,陕西是被公认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但行业对陕西省的旅游评价并不高,这反映出陕西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亟需要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这从某种意义来讲,陕西文化自信存在问题,这应该引起人们去反思。因此,陕西文化“走出去”的文化自信有待进一步增强。
1.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本研究选取陕西5所高校开展,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从教师的文化教学、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调查、中国文化认知测试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感受以及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和问题。
此次调查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结束,历时1年。问卷共投放850份调查问卷,收回800份,其中800名为在校大学生,有效问卷800份。总的来看,本次调研有效样本为800份,有效率为94%。
2.研究的问题
(1)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增加大学生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我国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在中国本土文化和英美文化的比例是否科学?
(3)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表达能力怎样,本土文化自信达到何种程度?
(4)外语教学中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难点在哪里,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3.研究工具
在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时,数据收集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 SPSS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4.研究对象
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50名大学英语教师和8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探究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项目组成员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以立体化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对陕西5所高校的大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调查,从文化教学、文化自信现状、中国文化认知等方面,对陕西5所高校的大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感受、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和问题,发现陕西高校英语教学中大学生文化自信弱化的情况非常严重。
1.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和文化自信观访谈分析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和文化自信访谈中,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不仅仅只是语言知识点的获得,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而且对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选取很少,英美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占绝对地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汉语语言文化素养能力欠缺,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化和不重视。
据笔者统计最新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1-4册的课文和课后习题、视听说教程以及部分的辅助课外阅读书籍,发现涉及中国文化课文的内容几乎为零和有关中国文化作业的篇幅极少,大约占1.3%,部分课后的翻译只涉及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新视野第一单元的汉英翻译是关于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的题材。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提升文化自信。最后,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大部分外语教师认为陕西的文化自信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对部分学生的采访中,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对学生来说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培养其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
2.中国文化表达困难调查分析
该问卷主要调查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英语表达时所遇到的困难情况进行调查,分别从易、较易、较难、难、很难、无法表达六个等级进行统计,探究其表述困难的原因。调查内容包括10个方面,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陕西文化知识。涉及的内容如下:
(1)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表达;(2)对本民族宗教如佛教、道教以及教义的理解和表达;(3)对中国传统八大菜系的认知和陕西八大怪的描述;(4)对中国历代王朝介绍的表达(其中包括秦王朝);(5)对孔子、老子、白居易等历史文化名人的陈述;(6)对中国风景包括对西安兵马俑、华山、大雁塔等名胜的陈述;(7)对中国建筑风格的表达;(8)对中国气候和天气的描述;(9)对中国古代医药和现代中医的介绍;(10)对中国功夫和太极拳的表达。
表1:中国文化表达困难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很容易表达和对中国气候和天气的描述分别占87.6%和64.5%,对中国历代王朝的介绍的表达占93.2%;对孔子、老子统等历史文化名人介绍的表达、 对中国建筑风格的表达 、对本民族宗教如佛教、道教的表达以及教义的理解表达呈现出很难表述的情况、对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以及陕西八大怪的描述无法表达的大约占63.5%左右,这说明大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达出现困难;对中国建筑风格的表达和对中国古代医药和现代中医的介绍无法表达的占64.6%和65.3%。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传输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不是很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力和语言对外表述能力受到外语水平的严重制约。
3.中国文化认知测试分析
本测试选取了词汇(中国节日、饮食、经典文化、历史人物、特色文化)和(舞龙舞狮和翦纸篇章翻译两部分,共27个小项,对学生进行测试。在陕西5所国家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共发放试卷135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某5所大学的学生(都是来自陕西地区的国家重点大学)进行本土文化英文表达能力试题(100分)测试分析,了解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和文化自信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的平均分数仅为40.56分,其中30分占到一半人数,最高分也只有70分。节日、舞龙舞狮和翦纸篇章翻译的均值都在2以上,饮食、经典文化、历史人物和特色文化的翻译均值都低于2,英文表达能力测试达到及格分数线(60分)以上的只有38(31.6%)名学生,绝大多数学生( 68.4%)所得分数低于60分。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本土文化英文表达能力很差,对外传输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很差,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何从谈起?
表2:中国文化认知测试统计
可见,陕西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和文化历史视野不开阔,对中华民族文化缺少自豪感,存在对西方文化盲目追捧的现象,而且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较差,对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认识有待加强。
4.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问卷星,在网上对陕西高校的大学生发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为重要,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尤为必要。从表3可以看出,90%的学生认为中国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自信,对中国的丰厚文化底蕴有深刻的认识。30.1%的学生认为我对文化表现形式的关注超过内容和价值,43.7%的学生认为文化表现形式并不重要,那就说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很重要。97.1%中国民族文化对我的影响超过外国文化,80.3%的学生认为中方文化优于其他国家文化97,3%的学生认为出国留学文化自信很重要,60%的学生认为外语学习对文化自信很重要,93%的学生认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大学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的意愿很强烈,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学好外语对传输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5]。总的来讲,大学生非常认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势在必行。
表3: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调查问卷
5.大学生文化自信缺乏的原因探析
从以上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偏重单向介绍外国文化,忽视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不够,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从表4可以看出,在进行中国文化测试的认知分析中,学生偏重单向被动接受外国文化,忽视中国文化的继续学习,汉语知识弱化,对传统的中国文化知识了解甚少,尤其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知识一知半解,这样就会使大学生的国际文化视野很窄,再加上外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度的强化输入西方文化知识,淡化向学生渗透中国文化,这样就会使大学生对中国文化对外输出能力变差,学生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弱化,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不强。在当前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西方文化思潮和文化渗透进一步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这对大学的文化自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得大学的文化信念和文化精神层面出现浮躁现象。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增强其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表4:中国文化认知原因
教师在讲述大学英语课文时,要整体上把握好文章所涉及到许多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并让学生体会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揭示中外文化的差异。如在讲述舞龙舞狮的文化翻译时,可以把中国赛龙舟的历史文化渊源知识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了解中国龙和西方龙有很大的不同含义,中国龙是美好的象征,龙在西方人的眼中是邪恶的象征,从而让学生对龙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文化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对多元文化识别能力和批判能力[6],例如在讲《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册第二单元Section B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飞机失事(Air crash)时,可以提到西方社会中的飞机失事的安全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曾经在美国本土发生的“911”袭击世贸大楼事件、近年来西方频频发生的枪击事件以及西方国家发生的一些飞机失事事件,学生就会从侧面了解到美国并不是什么都很完美的国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中西文化,批判性的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观。
在当前习近平倡导的文化自信和亟需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背景下,国家教委也可以在四、六级考试、考研、英语专业过级考试、翻译资格证书考试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高文化考察内容的比例,激发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考试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比如在这些考试(如写作、翻译、阅读理解)中出一些涉及到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丰厚文化韵味的文化遗产的翻译,如孔子文化、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文房四宝、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化,这不仅达到了外语语言测试的目的和让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而且也激发了大学生学习文化的动力,也激发其爱国意识,实现了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目的,从而进一步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2016年“两会”上陕西省表示,将更加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继续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文化旅游、金融合作五大中心,加快形成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可见,培养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对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陕西高校在全国数量众多对培养外语人才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除了需要掌握英语、俄语等大语种的人才外,还需要培养一些涉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外语人才。陕西高校应在充分利用现有语言类学科优势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上,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力度。作为外语教师,在外语课堂上应该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在进行主题辩论时,比如进行“孔子的思想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异同、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主题时,可以让学生以多元化的视野去辨析去比较,去争论文化的碰撞与交融[7],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接受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反思能力,从而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去体会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素质。
外语教师要发挥外语的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第二课堂”这个平台,利用高校之间的文化书院,提升高校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其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而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课外进行一些阅读,如让学生阅读中国日报(China Daily)、SEED以及英语世界等课外英语材料,让学生用英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培养其爱国意识和增强文化自信;也可以依托学校的社团俱乐部,开展有关中西文化方面的辩论赛活动,设计构建传播中国文化的双语平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增强其文化自信。在第二选修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与中国本土文化相关的外语课程如中国英语文化教程,在内容与主题设计上,有选择性选一些中国文化元素的人文通识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常态化的定期举办一些英语知识竞赛和双语辩论赛,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重视中国文化底蕴,从而让学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树立文化自信。
近年来,陕西高校大学生每年出国留学或进行国际间的合作交流的学生很多,大学生在外国长时间的生活,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和熟知外国文化,同时也有利于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所以说,教师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至关重要。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对大学英语水平的定位是综合应用能力,特别要能够听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文广播,要能读懂中国日报和专业综述文章,要能表述中国国情和文化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外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外的语言实践课中对涉及到一些陕西地域特色的文化故事进行展示和交流。当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外语知识进行主题陈述,用英语讲述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或陕西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也可以让学生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进行报道。教师要利用并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学会建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陕西故事。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今年9月,利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中外校长论坛会议时机,让学生亲临会场,用英语和中外校长亲自交流,畅谈中国发生的故事,西安所发生的事情以及陕西的名胜古迹文化轶事,让学生做语言的输出者和中国文化传承的行动者,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从而增进中西文化认同[8],让学生树立其文化自信。
在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今天,外语和文化影响力已成为让中国了解世界及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因此,作为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识,运用正确的中西文化观,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用外语表述本国文化的语言能力[9]。作为陕西高校的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所学的外语知识,积极传承中国文化和陕西文化,讲好陕西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为增强陕西文化的软实力尽一份力。
[1] 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8-70.
[2] 费孝通.费孝通文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14.
[3] 王景云.全球化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08(6):9.
[4] 王秋莲.高校育人过程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J].东北大学学报,2012(3):44-47.
[5] 南振声.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J].文汇报,2011(11):1-2.
[6] HECHT M L,WARREN J R,JUNG E,et al.The communicative theory of identity:development,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future directions[M]//GUDYKUNST W B.Theorizing 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ousand Oaks.CA:Sage,2005:205.
[7]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16.
[8] 缪家福.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4,80-83.
[9] 贝内特.跨文化交流的建构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5-78.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Shaanxi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EN ZHENGFENG, ZHENGPEI, LIUN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world's multicultural pattern, China has put forwar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make full preparations for Chinese culture to spread at abroad.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we are lack of cultural confidence edu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n five univers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Owing to this, this paper deals with English teaching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in Shaanxi Province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also,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focused as the key teaching parts. We take college English class as the platform to explore the way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 college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cultural teaching and cultural cognition, the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is put forward so as to adapt to the new era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u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can be achieved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ultural confidence; English teaching
G642
A
1008-472X(2019)04-0125-09
2019-08-29
2018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构建与研究(2018Q30);2019年陕西省社科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英语与陕西文化走出去策略研究-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2019Z069);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融媒体时代叙事学视阈下的西安文化对外传播研究(19X8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文化软实力视域下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RW19041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改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线上+线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研究(C18075)。
陈争峰(1977-),男,陕西华县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
郑 沛(1978-),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本文推荐专家:
马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李瑞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翻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