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伟 李赛华 胡海龙
原发性的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LC),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1]。现阶段对PLC患者常采取手术来进行治疗,肝癌切除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很多PLC患者具有乙肝病史,患者的肝功能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PLC患者在临床确诊后病情发展迅速,导致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2-3]。对此,深入研究原发性的肝癌临床手术治疗生存率与各项影响因素尤为必要[4];此次研究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所收治93例需接受肝癌切除临床手术治疗原发性的肝癌患者为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表现,综合分析预后的生存率、预后的生存率各方面影响因素;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对原发性的肝癌临床手术治疗生存率与各项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以能够结合各项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对策或者方案,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提升预后的生存率。
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所收治93例需接受肝癌切除临床手术治疗原发性的肝癌患者为对象。所有病例资料的纳入标准:(1)该93例患者全部符合我国肝癌协会所制定原发性的肝癌临床诊断与分期各项标准;(2)该93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期并未接受保守或微创治疗,手术治疗后期病理诊断为原发性的肝癌,包含着4例混合性的肝癌、6例胆管细胞肝癌、83例肝细胞的肝癌。病例资料排除的标准:(1)排除患有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类疾病等基础类疾病的患者;(2)肝功能有严重异常、腹水、黄疸明显的患者;(3)合并其余肿瘤疾病的患者;(4)癌细胞已转移的患者。该93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6/37例,患者年龄范围:28~78岁,平均年龄(28.09±6.98)岁;肿瘤的大小为1.9~13.5 c m,平均为(7.4±5.3)c m;肝功能的Child分级:22例B级、71例A级;手术切除的类型:10例局部切除,1 4例肝段切除(1例Ⅶ+Ⅷ段、2例Ⅵ+Ⅶ段、1例Ⅴ+Ⅵ段、2例Ⅷ段、3例Ⅶ段、2例Ⅵ段、3例Ⅴ段),50例肝叶切除(8例切除左外叶、7例切除左内叶、20例切除右前叶、15例切除右后叶),19例半肝切除(8例切除右肝、11例切除左肝)。
对纳入研究的9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家族病史、甲胎蛋白水平、肝硬化程度、血管侵犯)、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及辅助治疗)、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预后的生存率情况与预后生存率各项影响因素。血管侵犯以临床影像学的诊断与术后病理的诊断后发现肝静脉、门静脉可见癌栓为临床诊断标准;肝硬化程度以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根据;甲胎蛋白水平临界值为400 ng/mL,分析术前与术后患者甲胎蛋白变化;临床手术治疗的方法以手术实际切除程度为根据,分为切除局部、切除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辅助治疗包括术中采取氟尿嘧啶的5-FU植入剂实施植入辅助治疗,术后经股动实施预防性肝动脉的栓塞化疗。
以入户随访或电话随访形式,对患者实际存活率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分析各项影响因素。
此次试验研究信息数据均输入至Excel表格中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的统计软件分析。用百分数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P<0.05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该93例患者,具体随访时间即为6~90个月,中位的随访时间即为40个月。该93例患者当中,死亡为42例,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肿瘤远处转移或复发。随访生存的时间即为6~90个月,中位的生存期即为50个月。患者5年、3年、1年的总生存率各为:38.8% 、68.5% 、83.5% ;患者5年、3年、1年无复发的生存率各为:20.6% 、32.7% 、65.6% 。同时,从表1当中即可了解到,PLC家族病史、辅助治疗的方式、血管侵犯、手术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实际变化情况、甲胎蛋白术前水平>400 ng/mL、肿瘤的大小≥5 cm、肝硬化均属于影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P<0.05。手术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实际变化情况、血管侵犯、肝硬化均属于影响PLC患者临床治疗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
PLC有着较多临床治疗手段,现阶段在治疗方案上还是以切除术为主。因肝癌发病具有隐匿性,大部分患者在初期确诊时便已处于中晚期,促使患者5年的生存率偏低,一般处于40% ~50% 左右,患者5年的复发率一般均超过60%[5-7]。术后复发,属于患者术后生存率主要影响因素。在此次临床试验观察研究当中,93例患者术后5年、3年、1年的总生存率各为:38.8% 、68.5% 、83.5% ;患者5年、3年、1年无复发的生存率各为:20.6% 、32.7% 、65.6% 。患者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后期5年的生存率基本与现有文献中研究报道具有一 致性。
表1 分析93例原发性的肝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
对PLC术后的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需临床上予以全面地考虑分析。在本组临床资料当中,手术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实际变化情况、血管侵犯、肝硬化均属于影响PLC患者临床治疗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与文献研究结果相一致[8-10]。肝硬化是肝癌的一种危险因素,对于有慢性肝脏疾病史的肝癌患者,其手术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肝硬化对巨大肝癌患者后期的生存影响较大,肝硬化的程度是影响PLC患者肝癌手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后,表明肝硬化是PLC患者接受肝癌临床手术治疗后生存几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常肿瘤大小可以反映肿瘤的生长过程,若肿瘤体积较大,其病理分级一般也相对较高,肿瘤分化程度则相对较低,患者预后较差。本次试验发现,肿瘤大小<5 cm 的小肝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5.3% ,肿瘤大小≥5 cm 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23.4% 。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PLC患者需接受早期诊断及治疗,提升小肝癌手术比率[11-12]。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肝癌临床筛查的主要手段,其水平与肝癌恶变程度有关;PL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甲胎蛋白有明显升高趋势,提示有病灶转移可能性;甲胎蛋白实际水平变化情况与PLC患者预后有着一定关系。本次试验发现,若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400 ng/mL,5年的生存率为25.5% ,相较于血清的甲胎蛋白实际水平≤400 ng/mL略低。血管侵犯是影响P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血管的特殊性,使癌细胞逐渐侵及肝静脉与门静脉血管,影像学诊断或术后病理发现,存在肝静脉或门静脉癌栓,提示癌细胞可能存在肝内转移。PLC家族病史对患者预后也有所影响,有PLC家族病史患者,在肝癌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是诱发较差预后的因素。本研究中,有11例患者存在PLC家族病史,5年生存率即为30.3% ,与无PLC家族病史患者的43.6% 相比较低,证明了PLC家族病史属于影响着PLC患者预后一方面因素,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经本次研究发现,辅助治疗的方式对PLC患者预后影响相对较大,临床手术治疗后5-FU植入治疗与预防性的TACE术联合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综上所述,PLC患者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后存在着众多的影像学因素,如手术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实际变化情况、血管侵犯、肝硬化均属于影响PLC患者临床治疗预后基本因素。在临床上需予以充分考虑与分析,针对高危患者需定期进行随访,做到提早诊断及治疗,以更好地对患者预后起到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