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例谈

2019-02-13 01:45方璐
考试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教法教学实效小学音乐

摘 要:核心素养下,音乐教学如何创新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为此,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从更新教育观念、营造欢快氛围、引发学生想象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下音乐教学的创新教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时代;创新教法;教学实效

艺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艺术技艺的创新,诚然艺术教育也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没有艺术技艺的创新就没有艺术教育的创新。从事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们要认识到创新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动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创新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点拨学生的音乐细胞,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带来的愉悦。根据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核心素养下音乐教学创新方法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 更新教育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音乐教学课堂往往被其他学科教师霸占,音乐教师一学期在课堂上出现的次数非常少。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当前核心素养的教学时代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得到重视,音乐教师需要改变“传统音乐课不上,被主科教师抢课”的局面,需要理清课堂上师生关系,艺术课教学不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而是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中心。

例如,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课外学到部分歌曲进行一个摸底。毕竟现在家庭电脑、数字电视、智能平板等普及,很多学生在家人的影响下,已经学会哼唱一两首歌曲,诸如《小苹果》《大王叫我来巡山》《爸爸去哪儿》以及TFBOYS组合的部分歌曲。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聆听这些学生喜欢的歌曲,选择一些摇滚版、轻音版、吉他版、钢琴版等不同音乐风格让学生欣赏,拓宽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在学生听完自己喜欢的音乐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音乐?学生可以随便说说这些喜欢歌曲的原因,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是这些悠扬、动听、欢快的曲调能够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我们在聆听一首歌曲时,需要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让我们以欣赏、愉悦的角度去发现美、感受音乐蕴藏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音乐美不仅在音乐曲调、节奏、韵律等,而且不妨要关注歌曲背后的创作过程,音乐背后事迹等。这样的音乐课给学生们一个积极参与的机会,将音乐感受分享给其他同学,也在无形之中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考的能力。音乐欣赏课,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将学生喜欢的类型的音乐寻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在音乐欣赏课上更好地把握自主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这也正是培养核心素养下的音乐素养之一。在新的教育时代下,艺术教育不是专业教师的一言堂。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凸显出来,让其参与音乐欣赏、音乐思考、音乐体验的各项活动,给他们自己学习的空间,让其选择,让其思考,让其感受。

二、 营造欢快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音乐给人带来一种心情享受,一种自我放松的愉悦状态,要想达到这种音乐情境需要教师巧妙地营造欢快氛围。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音乐背景、音乐后面的故事不理解,需要教师恰到好处地进行介绍,利用现有音乐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等融入恰当的情境中,当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能点燃学习音乐的火花。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江之歌》这首歌教学,教师要想通过歌词的气势磅礴去感染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里面涉及歌词中的事物不太理解。基于学生不了解长江流域的情况,教师需要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方位介绍一下长江沿线地区景点,再简短地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以深入地理解歌词中的故事。同样,在学习《长江我的家》《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等需要介绍一些歌曲的创作背景,简单介绍一下里面涉及的事物。当教师做了一些欣赏歌曲前面的铺垫工作后,学生在聆听音乐中能随着音乐的曲调感受音乐情绪,理解歌词表达的意蕴。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需要以审美为中心,在教师做适当的介绍歌曲背景后,用音乐的美感去感染学生,使得学生理解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从而逐渐形成音乐审美观念。

三、 引发学生想象,渗透学生的德育素养

好的音乐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就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措施。作为音乐教师而言,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让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情境中,根据音乐情境进行想象,并能根据想象渗透德育教学内容,有效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小学生。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的田野》教学中,作为这首儿歌来说,歌曲中的歌词本身不难理解。然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即让学生说说祖国大好河山有哪些?教师教学之前可以播放几幅学生见过的场景:稻田、湖泊、森林、草原、海洋等图片,看过后就让学生想象这些图片下的人们是如何在创造新生活?想象为了建设国家、发展经济,各行各业的人民都在勤劳地工作,共同实现中国梦。接着,在歌曲《我们的田野》音乐中学习这首歌,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建设美丽的祖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读书学习)去建设祖国。再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册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这首歌曲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随心观察祖国河山景色,感受祖国处处是美景的自豪之情。

音乐具有很强大的感染力,有时候一首歌曲能让人想象很多,有时候一首歌曲能让人鼓舞振奋。教师可以搜集很多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德、树立合理价值观的音乐歌曲。

四、 小结

面对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上,需要根据教学形势进行大力改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群体智慧,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有效地根据教学情境,培养其合理想象能力,并在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内容符合当前核心素养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沈娟.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2(6).

[2]任玺铮.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幻想、创新能力的策略[J].音乐大观,2012(5).

作者简介:方璐,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旧县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教法教学实效小学音乐
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落实德育功能策略探索
小学中年级学生观察作文创新教法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