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闪闪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够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紧扣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人才失衡问题。因此,高职教育很有必要构建科学灵活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人才培养质量指标的设定要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其内涵要清晰,能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情况。高职教育评价指标的选取要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和适应产业经济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符合社会及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打破传统单一的根据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以实践技能为基础的、重点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将每一项评价指标都放到整个评价体系中去考虑,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看作一个系统。每项评价指标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目标优化而设定的,都能够使整个评价体系平衡且完整。
(三)适应性原则
高职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失衡的关键点是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没有达到要求,因此评价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适应性的原则。高职教育要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师资结构、管理模式等,寻求社会需求与高校自身發展之间的平衡点,做到既保证高职教育的质量目标又兼顾社会需求质量目标。
(四)职业性原则
职业性原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高职人才培养能否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体现。高职教育要以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宗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体现行业、工种与岗位职业活动的专业能力需求,注重对学生具体岗位职业能力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及指标
根据上述原则和人才培养要求,我们拟设计了6个一级指标,即思想品德、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身心素质等,其中包含21个二级指标。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要求和任务,因此,思想品德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政治表现和职业修养是需要重点考核的方面;其次是遵纪守法情况和社会公德表现。因此,我们设计的思想品德方面的二级指标有4个,分别是政治素质、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政治素质评价包括:是否爱国爱党,是否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具备政治敏锐性、正确思想态度和政治价值观,是否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修养等。职业道德评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遵纪守法评价包括:是否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出现。社会公德是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必备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方面。
知识结构指标要求学生既要有基本的通识知识又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应探索与职业发展实际需求最匹配、最优化的知识体系。我们设计的评价指标包括基础学科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工具性知识等。基础学科知识主要是指数学、物理、化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专业技术知识的考核我们选择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考核重点。相关学科的考核包括学生选修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质量。人文社科知识考核包括: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具备一定的历史、经济、哲学等方面的认识。我们可以将学校开设相关公共选修课情况、学生实际选修及学习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点。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
实践能力是职业学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将所学专业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能够将现有的知识进行延伸和转化,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应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相关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实践操作技能。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团队意识、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4个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善于与人交流,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考虑问题能够从团队的利益出发,善于在团队活动中交流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等等。
创新能力是考查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等3个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前提。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批判精神,能够在现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创新,主动了解专业前沿技术及市场需求,能用新观念解释问题、用新技术解决问题。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身体素质考核可以纳入到大学生每年的体能测试和体育成绩考核中。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走上职业岗位有效发挥智力水平的先决条件,主要表现在自我情绪协调、人格和谐、能够适应环境等方面。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在于真实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状况和社会职业适应程度,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评价方法的选择要与指标体系的内容要求相适应,使最终的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高职人才质量评价学生是主体,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企业也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大主体,企业评价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也应占有一定比例。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