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湖北省宜昌市东风渠灌区东邻沮漳河,西连黄柏河,南抵长江,北靠荆山山脉,灌区范围包括宜昌市夷陵区、猇亭区、枝江市和当阳市的22个乡镇,总国土面积2437km2,人口总数63.85万。简沟渡槽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法官泉村,是灌区总干渠的重要交叉建筑物,原设计过流能力14.0m3/s,加大设计流量16.8m3/s。
拆除重建简沟渡槽槽身采用15m一跨现浇槽身和30m一跨预应力T梁+上部现浇槽身两种结构型式。支撑结构15m跨采用单肢排架,30m跨采用双肢排架,基础采用扩大基础结构。
30m跨槽身下部为两片预制预应力T梁承重结构,7跨共计14片。T梁高度2.5m;翼缘厚度0.2m;腹板厚度跨中0.25m,端部0.6m;马蹄高度0.5m;横隔板间距4.85/3.2m,共布置9片,单片厚度为0.20m渐变至0.25m;单片T梁采用5束11φs15.2钢绞线,T梁混凝土等级为C50。
公司要求:根据设计要求T梁预应力预留孔道允许偏差,梁长方向:±30mm,梁高:±10mm。管道间距:同排10mm,上下层10mm。梁场要求预应力孔道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在95%以上。
目前现状:根据对已生产的前4条T梁120个孔道检查处进行统计得出,预应力孔道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仅为83.13%,造成工序返工现象,增加成本。
因此进行QC小组活动,确定课题名称为“提高T梁预应力孔道一次性验收合格率”。
为了查找T梁预应力孔道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偏低的影响因素,QC小组成员在2017年12月1日—2018年1月15日对T梁孔道的质量情况进行了跟踪分析统计,列表如下(见表1)。
表1 T梁孔道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
小组成员进一步对其中81处预应力孔道验收中不合格原因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如表2所列。
表2 T梁预应力孔道一次不合格因素调查
根据不合格因素调查表,制作排列图进行分析,见图1。
图1 不合格因素排列图
结论:由图1可以看出影响预应力孔道一次性验收合格率的关键因素是定位筋孔眼尺寸超标和定位筋安装间距超标。
经测算,如果将影响目标的关键因素解决,我们的T梁孔道合格率将达到83.13%+(1-83.13%)×81.48%=96.87% ,即使我们只解决其中的90%,我们也能达到83.13%+(1-83.13%)× 81.48% × 90%=95.5%,因此目标是可行的。
经过对附近公路桥梁预制工程进行走访调查,发现类似预应力孔道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可以达到95%,因此我们坚定目标能够实现。
为降低工程成本及满足工程工期要求,目标设定为:将预应力孔道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从目前的83.13%提高到95%以上。
小组进行会议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影响预应力孔道合格率的因素,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绘制了原因分析关联图,并找出了8个末端因素,见图2。
图2 原因分析关联图
针对找出的8条末端因素,明确了要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判别标准,绘制了要因确认计划(见表3)。
根据要因确认计划表中的8条末端因素,小组成员深入现场进行了要因确认。经过现场确认得出,造成预应力孔道定位筋安装质量问题的要因:ⓐ焊接定位筋孔眼尺寸偏差;ⓑ成品定位筋自检频次不足;ⓒ定位筋安装倾斜;ⓓ定位筋与梁体钢筋固定不牢固。
表3 要因确认计划
针对已经确定的3条要因,小组成员召开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 对每一要因设定了对策目标、制定了对策措施(见表4)。
表4 对 策
a.严格对应定位筋胎卡具上的标识进行焊接。定位孔眼尺寸保证在100mm×100mm±5mm范围内。
b.对定位制作过程加大监管力度和检查频次。
对策实施后,对后期生产的10跨T梁定位筋眼尺寸合格率统计如表5所列。
对策实施后的效果如图3所示。
表5 定位筋眼尺寸合格率统计
图3 对策一实施后的效果
对策一效果确认:对策实施后,负责人刘茁对后期施工中的10跨T梁进行跟踪统计,定位筋孔眼尺寸合格率从以前的84.25%提高到96.42%,达到目标要求,孔道线型平顺。
a.质检人员和班组负责人对每孔梁60片定位筋在生产使用前以80%的抽检率进行抽检,即每跨梁不少于48片的抽检(见表6)。
b.对检查确认的不合格品进行剔除,对具体制作工人进行批评教育,责任到人。
表6 检查频次
对策二效果确认:对策实施后,负责人胡壬申对后期施工中的10跨T梁的定位筋检验记录统计,抽检频次和数量都比前期提高,检验频次达到目标要求频次,抽检率达到80%。
在底板胎卡具两侧对应的定位筋标识上下绷线,定位筋紧贴绷线对号放置,竖直且垂直于顺桥向安装。
对策实施后对后期施工的10孔T梁定位筋安装合格率统计如表7所列。
表7 定位筋安装合格率统计
对策实施后的效果见图4。
图4 对策三实施后的效果
对策三效果确认:对策实施后,负责人毛磊对后期施工中的10跨T梁的定位筋摆放抽检合格率进行统计,合格率从前期的81.1%提高到95.8%,达到目标要求。
a.定位筋安装标准后,对定位筋和梁体腹板钢筋U形筋通过电焊和绑扎的方式进行固定。
b.工班长和质检人员增加检查频次,保证逐一定位不能有遗漏。
c.穿插波纹管后保证竖直度不变,波纹管穿插后出现松动和倾斜的定位筋,先校正竖直,再定位牢固,确保安装合格率和牢固性同步提高。
对策实施后,对后期生产的10跨T梁定位筋定位牢固,合格率统计如表8所列。
对策实施后的效果见图5。
对策四效果确认:对策实施后,负责人吕德安对后期施工中的10跨T梁的定位筋牢固性合格率进行统计,合格率从前期的85%提高到95.7%,达到目标要求。
对策实施后,对生产的5~14号T梁预应力孔道进行检查时,单孔T梁孔道一次性验收合格率提高到设定目标,实现了目标值,统计结果见图6。
表8 定位筋定位牢固合格率统计
图5 对策四实施后的效果
图6 孔道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结果
对策实施后预应力孔道一次验收时的效果见图7。
由黄少军负责,自2018年3月15日至4月16日小组成员记录了新方案实施后施工的10跨T梁的1250个检验数据,统计数据见表9。
表9 新方案实施后的检验数据统计
图7 预应力孔道一次验收效果
结论:由表9可以看出,通过对策的实施,定位筋孔眼尺寸和定位筋安装间距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本次活动成功解决了定位筋孔眼尺寸和定位筋安装间距两个主要问题,T梁预应力孔道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从前期的83.13%提高到96%,目标实现。
a.经济效益:本工程预制T梁14跨,平均每跨T梁预应力孔道返工费用按约1000元计算,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14跨梁共节约返工费用为1000×14=14000元。
b.进度效益:本工程预制T梁14跨,平均每跨T梁孔道返工时间按约20h计算,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14孔梁共节约工天为20×14=280h≈12天。
c.人才效益:小组成员的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使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团队精神得到增强。
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科学方法,开拓了小组成员思维方式,增强了小组成员进取精神,培养和锻炼了人才,也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小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活动中继续提高。
本次QC小组活动为以后的T梁预应力孔道成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及建设指导。把此次成果中的对策编入梁场的《工序检验制度》,长期有效地执行下去,可持续可靠地提高T梁预应力孔道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增强了质量效益意识,为项目质量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为巩固这些成果,QC小组制定了如下巩固措施:
a.坚持长期开展QC小组活动,对影响工程的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设立质量管理点,有效进行控制。
b.定期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组织现场各级管理人员、操作班组,学习TQC知识,促进全员参与,从各方面、各环节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整体水平。
c.质量部门严控质量关,保证工程高品质完成。
d.对所取得的成果及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汇编成册,并将其纳入本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中。
以上巩固措施均列入本项目今后工作的管理办法中,以进一步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
通过本次活动,QC小组进行了认真总结,对照QC小组的“五性”(即:经常性、持久性、全员性、科学性、有效性)要求,充分认识到经常开展TQC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取得有形成果还是无形成果,对企业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按照PDCA循环要求,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切实抓好过程精品的控制,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如此才能提高职工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QC活动。因此,我们将保持和发扬本次活动的优良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大局,不断开展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