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仕章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广东 河源 517200)
梭菌是一类个体较大、厌氧、可形成芽孢的杆状革兰氏阳性菌。该菌可以活细胞形式(繁殖体)或休眠芽孢形式存在。梭菌的自然栖息地是土壤以及动物,致病菌或其毒素可经伤口污染或食入途径感染易感动物体。由此造成的梭菌性疾病不断威胁到世界许多地区的家畜生产。
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红水病)是一种由溶血性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毒血症。该病主要发生于牛,但也可见于绵羊,偶尔可见于犬。
溶血梭菌是一种土壤源性细菌,自然存在于一些牛的胃肠道内。在污染土壤或感染动物尸体的骨骼中,该菌可长期存活。动物感染后,潜伏芽孢最终定植在肝脏内。潜伏期差异极大,疾病的发生取决于肝内存在的厌氧部位。引起芽孢萌发的最常见原因是肝片吸虫感染,比较少见的原因是日粮中硝酸盐含量高、意外的肝脏穿刺、肝活组织检查或引起局部坏死的任何其他原因。当存在适宜的厌氧条件时,芽孢萌发,导致营养细胞繁殖并产生β毒素(磷脂酶C)。这就会造成血管内溶血,导致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
牛可在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死亡。通常可突然出现严重的精神沉郁、发热、腹痛、呼吸困难、痢疾和血红蛋白尿。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黄疸,也可发生胸部水肿,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目非常低。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从约12 h(妊娠母牛)到3~4 d(其他牛)不等。未治疗牛的死亡率约为95%。有些从亚临床性疾病中康复耐过的牛,可作为病原携带者存在。
常见脱水、贫血,有时可见皮下水肿。腹腔和胸腔内有血性积液。肺脏无明显大体病变,气管中可见有血气泡,气管黏膜有出血。小肠常见有出血,大肠有时也可见有出血;肠道内常见有游离血液或血凝块。肝脏的特征性病变是出现缺血性梗死,病变部位轻微隆起,与周围组织相比颜色稍浅,周围轮廓呈青红色瘀血区。肾脏发黑,易碎,常散布有出血点。膀胱中常有枣红色积尿。死后迅速发生尸僵。
可根据一般性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初步诊断。最显著的症状是鲜红色尿,排泄或震荡时尿液可形成大量气泡。出现典型的肝脏梗死可推断性诊断。脾脏大小和坚实度正常可有助于排除炭疽和边虫病。应考虑是否为蕨类中毒和钩端螺旋体病。在肝脏梗死区分离到溶血性梭菌可以确诊,但是该菌很难培养。通过荧光抗体、免疫组化检测到肝脏组织中存在有该菌可快速准确诊断,也可通过在体腔液或梗死组织盐提取液中检测毒素的方法来进行。
在发病早期采用高剂量青霉素或四环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全血输血或输液治疗在发病早期也有一定疗效。采用全培养物制备的溶血梭菌菌苗可提供约6 个月的免疫保护。对于季节性流行该病的地区,合理的做法是流行前免疫接种1 次;对于全年流行该病的地区,每半年应免疫接种1 次。来源于该病流行地区的动物可能是带菌动物,与其发生过接触的牛要进行疫苗接种。
大头病(肿头病)是青年公羊的以头部、面部和颈部出现非气性、非出血性恶性水肿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诺维氏梭状杆菌、污泥梭状杆菌引起,有时也可见有肖氏梭状杆菌。公羊最初感染是相互争斗引起的,也与剪毛后立即进行药浴有关。皮下组织出现挫伤和磨损,可以为致病性梭菌的生长繁殖提供非常适宜的条件,皮肤出现伤口为该菌提供了入侵门户。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青霉素进行治疗。
黑腿病是由肖氏梭菌感染牛、羊而引起的一种以气肿性肿胀为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常见于大型肌肉中(梭菌性肌炎)。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
在营养良好的青年牛,尤其是肉牛群中,出现迅速致死的热性疾病,且大型肌肉出现捻发音性肿胀,即可提示是黑腿病。这些病变肌肉组织呈黑红色或黑色,质地干燥呈海绵状,气味发甜,有小气泡浸润,但无水肿。任何肌肉组织,甚至舌部和横膈膜也可见这种病变。在绵羊,由于自发性病例的病变常较小且部位较深,因此多被忽视。有时,由腐败梭菌、诺维氏梭菌、污泥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组织病变,与黑腿病相似。有时,从黑腿病病变部位可同时分离到腐败梭菌和肖氏梭菌,特别是在死后超过24 h 进行剖检时,腐败梭菌可侵入尸体组织中。现场确诊需借助实验室手段检测肌肉组织中的肖氏梭菌。免疫荧光抗体检测肖氏梭菌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多价菌苗对牛和羊都是安全可靠的,其中应含有肖氏梭菌、腐败梭菌,需要时可加入诺维氏梭菌。3~6月龄犊牛应进行2 次免疫接种,间隔4 周,以后应在每年的危险期(通常是春季或夏初)之前进行1 次加强免疫。该病暴发时,应对所有易感牛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并使用青霉素(10 000 U·kg-1,肌内注射)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在2周内避免新发病例的出现。同时,应将牛群从感染牧场转移出去。部分地区也发生有免疫失败,这是由于疫苗中缺乏相应抗原造成的。此时,可用肖氏梭菌的地方菌株制备菌苗。初产母羊应在临产前1 个月进行两次免疫接种,以后每年进行1 次加强免疫。母羊群发病时,建议采用青霉素和抗血清联合应用进行预防性治疗。青年羊可在放牧前进行1 次免疫接种,但其免疫持续期较短。与牛相比,绵羊和山羊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较弱。应在隔离区采用焚毁或深埋方法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芽孢污染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