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美荣
(渭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陕西渭南 714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包装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食品包装中,纸质包装和塑料包装最为常见,纸质包装具有良好的物理延展性,对环境污染较小,塑料包装的可塑性、强度以及弹性等都比较强,在食品包装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纸质包装和塑料包装一般都会添加杀菌剂、增白剂,塑料包装中添加助剂等,使用这些材料包装食品时,很可能造成食品污染,对消费者的安全造成危害。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食品包装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国家对食品包装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采取相应的检测技术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检测,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检测包括纸样处理前检测技术和纸样做成后的检测技术。纸样做成前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顶空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顶空萃取法是根据静态顶空萃取和气味检测与气相色谱关联的方式对纸样的气味进行分析,从纸样的气味分析包装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PVC膜是纸质包装常用的材料,PVC膜中含有二异丙基萘等增塑剂,可以使用微波辅助萃取法对PVC膜中的物质进行检测。胡亚男在对色谱柱、加热温度和平衡时间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食品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的醇脂类、苯类等有机溶剂进行了检测,发现该检测方式简便,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也非常高。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检测时,其分解速度快,消耗低,能够方便地对溶剂强度进行调控,在纸样处理前的检测中应用非常广泛。纸质食品包装纸样做成后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放射化学法等。张九天等利用高校液相色谱法对食品接触性纸质包装材料中的11种荧光增白剂 (FWA85、FWA351、FWA52、FWA184、FWA199、FWA367、FWA368、FWA378、FWA393、FWA185、FWA135) 进行了检测,发现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检测纸质食品包装中增白剂含量的有效方式。
塑料食品包装的检测项目包括感官、物理性能以及理化指标,其中理化指标检测主要包括蒸发残渣、脱色试验、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等,每一项指标都与食品的安全性有重大关系。目前较为常用的塑料包装中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方式成为研究重点。张利锋等利用超声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果汁饮料包装材料中的22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进行了测定,此方法操作方便快捷,检测灵敏度高,重现性较好,在基层检测机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张春云等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高分子食品包装材料中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以及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检测方法,对高分子食品包装材料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BHA、TBHQ以及BHT在不同的材质中均有检出,塑料材料中的抗氧化剂含量比较少,BHT和BHA的检出剂量为6.3 mg/kg~7.8 mg/kg,在橡胶材料食品包装中BHA、TBHQ以及BHT三种成分均有检出,检出剂量为9.3 mg/kg~28.4 mg/kg。付善良等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联合对食品包装膜袋中的BHA、TBHQ以及BHT抗氧化剂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3种抗氧化剂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0.7%~98.8%,RSD为1.1%~9.0%,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食品包装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且样品的前处理比较简单,能够较好的重现样品的成分,能同时满足食品包装膜袋中BHA、TBHQ以及BHT 3种抗氧化剂的测定。路杨等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塑料包装中的荧光增白剂OB、荧光增白剂KCB、荧光增白剂OB-1以及荧光增白剂EBF 4种荧光增白剂含量进行了同时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快速高效,检测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姜子波等利用超声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塑料包装中的14种紫外吸收剂和抗氧化剂进行了检测,此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净化效果好,适用于塑料食品包装中14中紫外吸收剂和抗氧化剂的同时测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对食品包装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也越来越关注。很多国家都针对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检验标准,我国也一定要加强对食品包装安全检测,解决食品包装存在的安全问题,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安全和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