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B型、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2019-02-13 11:03:57杨春艳
饲料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荚膜毒血症产气

杨春艳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兽医院,黑龙江 绥化 152200)

1 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简称羔痢,是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小肠发生弥漫性出血性肠炎或出血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羔羊剧烈腹泻并大批死亡。

1.1 病原与流行

本病病原主要为B型产气荚膜梭菌,有时C型、D型产气荚膜梭菌也参与致病。本病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可形成芽孢,在体内可产生多种肠毒素。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2~3日龄最易发生。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许多外界不良因素可导致羔羊抵抗力减弱,使外来入侵的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病原菌产生毒素诱发本病。母羊妊娠期营养不良常导致羔羊体质瘦弱,当气候骤变,寒冷袭击,哺乳不当以及饥饱不均等均可诱引发病。

1.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2 d。病初羔羊精神沉郁,不主动吃奶,不久便发生腹泻,粪便恶臭,到后期出现血便,体质虚弱无力,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2 d内死亡,仅有少数病轻者可能自愈。有的病羔腹胀,但无腹泻,或仅排少量稀便,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四肢无力,瘫卧在地,呼吸急促,口流血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常在数小时内死亡

1.3 剖检

病变尸体严重脱水,消化道尤其小肠呈现广泛的出血性炎症变化。病程稍久者,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周围有充血出血炎性反应带。溃疡可以融合,形成广泛的坏死区。如溃疡深达黏膜下层,透过浆膜即可看到,在此处常发生局部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引起肠黏连。结肠以坏死变化为主,肠内容物稀薄、恶臭,呈灰黄色或红色,有时完全变为血液(镜检可见肠黏膜充血、出血、坏死)。皱胃内常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其他器官表现毒血症的一般变化,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或出血,心包腔积液,心内膜和心外膜出血。肺充血、出血、水肿。肾也出现软化现象。

1.4 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年龄(1周龄内的羔羊)、临床症状(腹泻)、剖检病变(出血一坏死性小肠炎),结合病原菌和毒素检查即可确诊。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也可引起初生羔羊腹泻,应注意和本病相鉴别。

1.5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复杂,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如产前母羊抓膘增强体质,产后羔羊注意保暖、合理哺乳,做好消毒工作,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每年秋季注射羔羊痢疾疫苗或羊厌气菌五联苗5 mL,或厌气菌七联干粉苗1 mL,产前2~3周再接种1次。在常发地区,也可采用药物预防,一般在羔羊出生后12 h内灌服土霉素0.12~0.15 g,1次·d-1,连用3 d。

1.6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抗菌消炎、收敛止泻。治疗方法较多,各地应用效果不一,根据具体情况试验选用。土霉素,0.1~0.2 g·只-1,加胃蛋白酶0.2~0.3 g,水30 mL,1次灌服,2次·d-1。青霉素,40~80万单位·只-1,加链霉素0.25 g,注射用水10 mL,1次肌内注射,2次·d-1,连用数天。磺胺脒,0.5 g·只-1,加次硝酸秘0.2 g、鞣酸蛋白0.2 g、碳酸氢钠0.2 g,水调后1次灌服,3次·d-1。含0.2%甲醛的6%硫酸镁溶液,30~60 mL·只-1,灌服,6~8 h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溶液10~20 mL,2次·d-1。

中药方剂。方一,加味白头翁汤:白头翁10 g、黄连10 g、秦皮12 g、生山药30 g、山茱萸12 g、诃子肉10 g、茯苓10 g、白术15 g、白芍10克、甘草6 g,煎汤300 mL,每羔灌服10 mL,2次·d-1。方二,加减乌梅汤:乌梅(去核)10 g、炒黄连10 g、黄芩10 g、郁金10 g、炙甘草10 g、猪苓10 g、诃子肉12 g、焦山楂12 g、神曲12 g、泽泻8 g、干柿饼1 g,诸药研碎煎汤150 mL,以红糖水50 mL为引,病羔1次灌服。

2 羊猝疽

羊猝疽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即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其特征为出血-坏死性肠炎和腹膜炎。

2.1 病原和流行

C型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大杆菌,能形成芽孢。该菌随饲料或饮水进入羊消化道,在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繁殖,主要产生β毒素,引起羊发病。本病多见于1~2岁的绵羊,常流行于低洼、沼泽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冬、春季节最易发病。

2.2 症状和剖检

本病病程短,病羊多未见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可发现病羊离群、卧地、表现不安、衰竭、痉挛等现象,于数小时内死亡。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严重出血、糜烂,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灶。腹腔脏器特别是大网膜、小肠等处的血管极度充血,多处腹膜出血,腹腔中有大量清亮的浅黄色渗出液,常混有丝状或絮状纤维素。如剖检较晚,渗出液常被血红蛋白染成红色。本病病原菌常散布于所有器官,在病羊死后8 h内继续作用,故可见尸体肌肉间和皮下组织有红色胶样液体,浆膜腔渗出液中也有血液,肌肉变软、变黑,有气泡,与气肿疽的病变十分相似。

2.3 诊断要点

本病主要依靠从体腔渗出液、脾脏取样检查并定型病菌,取小肠内容物检查毒素种类。本病应与羊快疫、羊黑疫、羊肠毒血症、巴氏杆菌病、炭疽等类似疾病相鉴别。

2.4 治疗方法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本病的病程短,病羊常因来不及治疗而死亡。病程稍长的病例可进行抗菌消炎、输液等对症疗法。青霉素:80~160万单位·只-1,肌注,2次·d-1,连用3 d,首次用量要加倍。12%复方磺胺嘧啶注射液,8 mL·只-1,肌注,2次·d-1,连用5d,首次量要加倍。

猜你喜欢
荚膜毒血症产气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兽医导刊(2021年15期)2021-01-10 06:13:47
Meso-mechanical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a penetration load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羊肠毒血症的防与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7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煤层气排采产气通道适度携煤粉理论
产气剖面测试在苏里格气田东区的应用
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羊肠毒血症的中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