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术娟
(兰西县种猪场,黑龙江 绥化 151500)
猪弓形虫病能够随着宿主血液将病毒流动到各个脏器中,降低宿主的抵抗能力,造成宿主出现高温、呕吐等临床症状,一旦没有及时发现有效治疗,会导致宿主死亡,是一种对猪有着极大杀伤力的原虫病。本文探讨了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可以发生在各个季节,温暖的5~11月更易流行。不同性别、日龄和品种的猪都有可能感染这一病症,其中仔猪和育肥猪更加容易感染。猪弓形虫病的流行通常以散发性经过为主,可通过初乳、产道、子宫和胎盘途径传染发散,可通过捕食或饮水带有弓形虫卵的雀鸟、鼠以及食用已经被弓形虫卵巢和包囊污染的饲料途径传染,可通过猪皮肤表面的伤口感染和呼吸道感染。除了上述三种感染途径外,一些蟑螂类、蝇类的昆虫可能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传播这一病症。
猪在感染猪弓形虫病后,由于其自身感染途径、虫体毒力和数量不同,加之猪本身抵抗力的差异性,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有毒分泌物和虫体所含毒素之间会发生变态反应,同时感染虫体不断繁殖壮大,这些对猪身体细胞造成损害时,猪就会出现病症的临床表现。通常来看,典型症状有以下这些:猪会丧失食欲,愈加萎靡不振,体温快速升高到40℃,呈犬卧式趴着,不断呕吐气喘,一边咳嗽一边流鼻涕,呼吸越来越不顺畅,痢疾与便秘交替发生,且粪便中含有许多黏性液体,观察猪腹股沟处可以看到起淋巴明显肿大。后期,其腹部、股内侧、下肢、鼻端和耳朵上会呈现出很多小出血点与红色斑纹,随着呼吸越来越困难,猪无法站立只能卧地,最终快速下降体温失去生命。一些患病的猪也会在死亡前口吐液体,液体呈泡沫状,已经怀孕的母猪在感染后会在出现上述症状同时,也会发生流产,接着产出体弱的仔猪或者死胎。
剖检患有猪弓形虫病的死猪,其全身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出血点和坏死灶,且淋巴结呈现出极度肿大膨胀状态。胸腔会渗透出清凉、黄色的液体,有一层胶冻样的黄色渗出物包覆在心脏表面,心包腔里面充满积液,肺小叶和肺水肿间质发生增宽现象,肺脏器官膨胀隆起,被膜特别紧张且下方能够发现坏死造,呈死灰色,大小如粟粒一般。猪的肝脏变大隆肿起来,一些出血点和坏死灶散在其表面,坏死灶成灰白色,大小依旧如粟粒一般。脾脏斑驳,略显肿大,存在大片的实变区,实变部位呈红色。肾脏与脾脏相同略微出现肿大,苍白,肾脏的被膜下方有一些小出血点。猪的膀胱里面尿液非常浑浊,以白色晶体状呈现。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加以鉴别。其中基层部门多用涂片检查法进行诊断。将患病猪肝脏、肺脏或者淋巴结涂片,也可以将猪腹腔和胸腔深处的液体采集下来进行涂片,涂片的标本在经过干燥环节、固定流程以及染色处理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一旦出现形状如新月形或者桔瓣状的弓形虫速殖子,那么就可以诊断为感染了弓形虫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猪弓形虫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防疫部门使用小白鼠腹腔接种法诊断这一病症。从猪身上去淋巴结、肝脏、肺脏病料组织,把这些组织研磨至粉碎状,融入生理盐水(10倍),接着将组织接种在小白鼠体内,观察小白鼠在接种后的临床表现症状,将小白鼠脑组织、淋巴结、肝脏组织采集出来,形成一种乳剂,继续对小白鼠盲传3代,如果小白鼠的腹腔液体中出现了弓形虫体,却没有发生临床症状,这种不发病的现象就可以诊断为阴性。
在治疗猪弓形虫病上通常使用磺胺类药物,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其他抗生素药物在治疗猪弓形虫病上基本没有效果。开展磺胺类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患病猪必须要接受至少一个疗程的治疗(通常为7 d一疗程);严格遵循磺胺类药物代谢时间,科学合理的定时用药;首次用药剂量要大,通常需要正常药量的二倍,在接下的治疗中也要重整充足的药物剂量;针对一些患病严重的猪,将磺胺6-甲氧嘧啶以静脉注射方式打入猪身体内部,直到其缓解了病情后,方可改用口服药物继续治疗。
在预防猪弓形虫病上要从两方面入手:改善饲喂条件,加强对猪群的管理,避免猪由于环境和饲料因素感染病症,根据猪免疫力实际情况适当给予维生素、抗应激药物的补充,尽可能使用煮熟的饲料,加强对猪体温的关注,确保可以及时发现病症,在早期进行治疗;重视猪场卫生工作,不可在猪舍饲养猫等动物,确保猪不能接触到猫等动物含有卵囊的粪便,定期消毒猪舍,给予充足的光照,关注猪舍蝇类、甲虫类昆虫情况,并及时清灭,避免猪弓形虫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