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根,王广平,李 慧,侯婕妤,刘 明,张秋茹
CT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得到临床广泛认可,随着碘造影剂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且不乏严重致死病例报道[1]。对于CT增强扫描注射碘造影剂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对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有预防价值尚存在争议[2,3],国内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报道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或指南。该文探讨CT增强扫描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可预防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行CT增强扫描患者1588例,年龄12~87 岁,平均(52±3.1)岁。按检查前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732例,男430例,女302例,检查前没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研究组856例,男477例,女379例,检查前30 min静脉注射10 mg地塞米松。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根据临床病情需要做CT增强扫描者;(2)检查前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订《碘造影剂使用患者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既往有碘造影剂过敏史;(2)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伴有碘造影剂不良反应高危因素,如严重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哮喘、糖尿病肾病、中重度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骨髓瘤、妊娠等;(4)检查前有类碘造影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者。
1.2.3 检查前、后预防措施 (1)水化;(2)造影剂加热至37℃;(3)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4)检查结束后观察 30 min。
1.3 检查方法检查仪器为德国西门子64层128排 CT 机 (SOMATOM Definition AS), 选择 20 G(0.8 mm×19 mm)套管针穿刺静脉,一般选择前臂桡静脉或手背静脉进行穿刺。采用美国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通过程序法注射碘对比剂,剂量45~120 ml(1.5 ml/kg),注射速率为 2.5~3 ml/s。 对照组及研究组造影剂均为碘佛醇,规格为320 mg I/ml。研究组检查前30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将两组在检查过程中及检查结束后判断为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病例按照《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4]标准分度,其中轻度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焦虑以及轻度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可以自行缓解;中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皮疹、支气管痉挛、咽喉水肿及剧烈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重度不良反应表现为休克、心搏骤停,甚至死亡。轻度不良反应可以暂时观察,无须特别处理,中、重度不良反应需立即进行干预,以防病情进一步加重。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22例,发生率为3.0%,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20例、2例、0例,发生率分别为2.7%、0.3%和0;研究组共发生不良反应24例,发生率为2.8%,轻、中、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23例、1例、0例,发生率分别为2.7%、0.2%和0。与对照组相比,CT增强扫描检查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预防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
3.1 碘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用药现状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及类过敏反应,后者又称为假过敏反应[5]。目前报道的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绝大多数属于类过敏反应。针对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防用药[6],糖皮质激素对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存在争议,在药物选择、使用方法上没有统一标准,临床试验结果报道也不尽相同,更缺乏药物预防机制的大样本研究数据证实,且糖皮质激素使用本身也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7]。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二版也没有针对碘造影剂使用前预防性用药的明确内容。但据陈立勋等[8]关于《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临床用药情况调研》报道仍有近30%的医疗机构在碘造影剂注射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碘造影剂不良反应进行预防用药措施。所以目前急需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让基层医务人员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保障合理用药安全。
3.2 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有效预防措施(1)目前水化被认为是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可预防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9],在使用碘对比剂前6~12 h至使用后24 h内对患者进行水化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造影剂使用前加热至37℃,可以使造影剂的黏度降低50%[10],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检查前应严格把握碘造影剂使用的禁忌证,甲亢及既往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使用过敏者应作为绝对禁忌证;高危因素患者需谨慎评估使用碘造影剂检查的风险/获益性。(4)重视患者检查前、后的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现有研究报道心理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也是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5)检查结束后应密切观察,90%以上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在检查结束后的20 min内发生,检查结束后密切留观患者,可以为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减少重度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情况的发生率。
该研究不足之处是对照组及研究组均将高危因素患者排除在外,根据陈辉等[11]关于《预防使用地塞米松在降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任爽等[12]关于《预防给药措施在碘对比剂过敏高危患者中的实践》研究认为,在高危患者行CT增强扫描注射碘造影剂前预防使用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作为临床工作中的借鉴参考以及进行进一步的相关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