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别从非疫区引种、种猪的运输以及种猪入场后的防疫工作三个方面介绍了生猪引种的防疫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跨区域引种现象越来越常见。但由于不少养猪场对于引种防疫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其在引种过程中出现了疫病的传播,从而给业主本人及当地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各养猪场应加强引种防疫,切实杜绝疫病的传播。
1.确定输出地养殖场非疫区。在引种之前,必须询问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了解输出地的生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和流行现状,确定输出地属于非疫区后,可以按规定引进种猪。在确定引种养殖场时,应当对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认真查看养殖场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免疫档案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情况等。其中,跨省、市、直辖市引进种猪应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要求,向输入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引种申请,申请通过后按规定向输出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2.严把种猪健康关。在引种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种猪的品种、特性符合相关要求,还需要保证种猪的健康。因此,业主在挑选种猪的时候要对其静态、动态以及意识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通常情况下,健康的种猪应当膘情适宜、四肢较为健壮、无皮肤病变、呼吸平稳、体温正常、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食欲、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排便以及排尿正常。在引种前的三周,还必须做好预引进种猪的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抗体监测和“瘦肉精”检测。
3.严格申报检疫。业主必须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在官方兽医人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以后方可进行种猪的运输。
1.对运输车辆严格进行消毒。用于运输种猪的车辆应当有分隔栏,分隔栏的表面应光滑,没有任何尖锐的凸起物。每个分隔栏中通常放置4~6头种猪。在运输前,应当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2.强化种猪运输过程中的管理工作。(1)做好保暖以及降温工作。应尽量避免在寒冬或者酷暑天气进行种猪的运输工作,最为适宜的种猪的运输季节为春季以及秋季。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一旦出现暴风雨或者烈日天气,应立即将车厢的顶部用篷布盖住,与此同时使车厢的两侧保持良好的通风。要保证种猪充足的饮水,以防因高温天气而导致中暑。(2) 避免与染疫车辆接触。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运输动物的车辆进行接触。即使是临时停车也必须尽量远离其他动物的运输车辆,尽可能避免因接触而导致疫病的传播。(3)保证平稳驾驶。如果种猪需要进行长途运输,运输车辆的司机数量不得少于两名,严防疲劳驾驶的现象出现,行车过程应当尽量平稳,避免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在运输的过程中还应避免长时间的滞留。
3.突发疾病的处理。在运输日之前一周,应逐渐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在开始运输前1 h,应适当为猪只补充饮水,从而尽可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猪只可能受到的刺激。为了降低运输过程中猪只的应激反应,在装车之前可注射土霉素或盐酸氯丙嗪。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应随时对猪群的状态进行检查,观察猪群中是否有患病猪只。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找服务区停车检查。如果猪只出现了皮外伤,应进行消毒治疗。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猪只因病死亡,应立即向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配合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做好疫病的诊断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到达目的地以后,应将新引入的猪只隔离观察,同时严格对车辆进行消毒。如果出现疑似患病或者患病猪只,必须对其进行单独隔离、治疗。要保证提供清洁的饮水以及饲料,逐渐提高饲喂量,同时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适当的抗生素以及维生素等添加剂。一个月的隔离观察结束以后,如果未发现任何异常,应严格按照所在地的免疫计划以及本地疫病的流行特点,做好种猪的免疫接种以及驱虫工作,方可转入生产区分群饲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