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江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畜牧兽医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临沂 276034)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事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地力提升、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改善。近年来,临沂市坚持畜牧产业振兴与环境保护并重,按照分区管理、分类施治的整体思路,强化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服务,积极推广畜禽清洁养殖、标准化生产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加快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临沂是畜牧业大市,现有规模养殖场3 993家,饲料生产企业236家,屠宰加工企业312家。2017年全市生猪存出栏分别达到534.4万头和1 094.4万头;牛存出栏36万头和29.7万头;羊存出栏219.8万只和299.1万只;家禽存出栏7 358.5万只和3.1亿只,兔存出栏819.5万只和1 489万只,蜜蜂存栏7.2万箱,生猪存出栏、家兔存出栏、蜜蜂存栏5项指标居全省第1位。全市肉蛋奶总产194万t,畜禽养殖第一产业产值318.2亿元,屠宰加工、饲料、兽药、毛纺、制革等第二产业产值779.8亿元,畜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产值52亿元,整个产业链产值达1 150亿元。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达到94家,畜牧合作组织发展到3 355个,其中畜牧专业合作社3 100多个。沂水、沂南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称号。
2018年4月2日,市政府出台了《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九项工作重点和五项保障措施,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意见》对未来三年发展目标进行了细化量化,对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畜牧业绿色发展体制。
《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约200万t,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化养殖场的85%以上;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粮经饲统筹的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100%配套建成污染防治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创建省级以上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5个。
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全市12个县区政府、4个开发区管委会陆续出台了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对辖区内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合养殖区进行了明确划定,全面掌握养殖场清单及畜禽存养量,制作畜禽禁养区分布示意图。全市划定禁养区5 853个,总面积5 018 km2,在全省率先完成“三区”划定工作,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18年1月份,市畜牧局、环保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畜禽养殖“三区”划定修订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县区对照《畜禽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进一步修订完善“三区”划定方案。截至目前,市畜牧局、环保局对具备修订条件的临沭、莒南、兰山、平邑、郯城、沂水等县区的“三区”划定方案(送审稿)联合进行了技术审核。
扎实稳妥、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通过疏堵结合,分类整治,对禁养区内养殖场户采取拆除、关停、搬迁、转产等多种方式、多个渠道进行清理取缔,于2017年10月31日完成了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的关闭搬迁工作,共清理取缔规模养殖场1 323个、专业户9 178个,完成工作进度100%。为配合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市畜牧局下发了《关于为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关停搬迁开展“过桥”行动倡议的通知》,通过搭建供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把禁养区关闭搬迁养殖场户与非禁养区养殖场户有效联系起来,促进了禁养区养殖场户顺利关闭搬迁。
近年来,临沂市持续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06亿元,实施以改造提升粪污处理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项目653个,有效调动了规模养殖场对粪污资源化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全市现有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的3 755家,配建率达94%。2017年,全市年产畜禽粪便939万t,养殖污水667万t,规模养殖粪便处理利用率87.6%,养殖废水利用率64.8%。全市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775个、沼气池3 383个、沉淀池10 767个,污水处理站31个,生物环保养殖场户7 829家,发酵床面积859.4万m2;畜禽粪便有机肥厂11家,年生产有机肥85.3万t。
在标准化生产、生物环保养殖和秸秆饲料化利用基础上,推行“固体粪便生产沼气-渣液还田”“污水厌氧好氧深度处理-灌溉农田”“粪便堆积发酵-直接还田”等6种规模养殖粪污处理模式,化粪污为肥料,化秸秆为饲料,有效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和秸秆焚烧污染,增加了种植业肥源。兰陵县三超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争取国家资金,建设了大型沼气工程,又后续建设了200立方沼液储备池、沼渣沼液生产有机肥车间2 000 m2,形成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秸秆气化、有机肥加工产业链。
在全国率先开展畜禽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每年修订完善市级标准化养殖场验收标准,对没有同步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场,实行一票否决,对验收合格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优先安排扶持项目。通过标准化示范创建,全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禽疫病明显降低,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养殖效益大幅提升。以肉鸡标准化养殖为例,目前,全市80%以上的规模肉鸡养殖场实现了自动化直立式3层笼养,鸡舍土地利用率提高2~2.5倍,减少劳动力投入70%,鸡群存活率从90%提高到99%,用药成本减少60%,料肉比由1.7~1.8下降到1.5~1.6,效益提高50%。目前,临沂市已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场28、137、879家,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创建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区32家,高效生态示范场145家,家庭生态牧场13家,国家级、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各1个,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2个。
各县区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结合实际,相继出台实施方案和财政补助办法,明确了补助范围、标准和方式,有力保障了无害化处理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全市15个县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已经开始运营,6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全部建设完工并获得省畜牧局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7个县区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通过省畜牧局验收,140多个乡镇建设病死畜禽收集暂存点,配备专业动物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26台,养殖环节病死猪补助经费为每头60元。
畜牧部门严格落实病死畜禽送交、收集、储藏、运输、处理各环节的监管措施,开发建设无害化处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无害化处理全过程痕迹化监管,确保无害化处理体系规范运作。2018年1~3月,全市共计确认上报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猪67.8万头,其中经由专业无害化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的病死猪67.5万头,集中处理率达到99.5%;确认上报的病死家禽无害化处理量为1 274 t,折算只数为96.6万只。
加快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粮改饲”,逐步推进苜蓿、蛋白桑等优质饲草国产化替代。到2020年,全市优质牧草发展到33.33km2,建设青贮池100万m3,直接利用农作物秸秆233.33 km2。规划建设蜜蜂小镇、长毛兔小镇,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华蜜蜂保护区、中国兔毛纺织产业园,打造一批畜牧旅游示范基地,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持续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全市每年创建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场区30个,打造高标准技术集成示范场区30个,在200处养殖场区推广环保垫料养殖、生物除臭技术,引导规模化养殖企业实现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设施化、粪污无害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确保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比率达到100%。
依据乡村规划,大力实施畜禽养殖“三退一进”工程,引导畜禽养殖与种植生产紧密结合,发展“畜-沼-菜”“畜-沼-果”等循环种养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就地循环利用。完善畜禽粪污监管制度,严格落实养殖业户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开展畜禽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完善有机肥生产登记管理制度,强化商品有机肥原料和质量的监管与认证。到2020年,全市更新或新建发酵床养殖面积120万m2,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50处、有机肥加工厂50个、家庭生态牧场40个;巩固提升1个国家级、1个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争取新创建2~3个省级(或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通过政策倾斜、项目引导、财政扶持等方式,从“能源化”“肥料化”两个方面加大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扶持力度,研究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的用地、用电、信贷、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项目多方受益、可持续性发展。针对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核心难题,组织教学科研单位开展联合攻关,特别是利用生物科技,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商品有机肥、清洁能源,通过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发展新动能,培养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