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慧,余淇美
(1.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200;2.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指对患者的腹部进行穿刺孔,用腹腔镜对其进行观察,可保证手术切口的大小,故术后疤痕可较快恢复,腹腔镜手术又称钥匙孔手术,由于其穿刺孔不明显,且恢复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现各大医院已普及。但手术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患者取截石位时,时间较长,患者体力不支,传统的截石位已经落后,改良截石位可最大程度上满足医患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故我院对其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报道如下。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18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4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8±13.41)岁,体重在50~69 kg之间,平均体重为(60.54±11.54)kg,其中多发子宫肌瘤20例,宫颈癌8例,难治性子宫出血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并于本院签署相关协议,且对其进行确诊,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疾病或其他严重性疾病的患者。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对其进行心电图的实时检测。实验组患者对其进行改良截石位,调整患者的左腿搁腿板,远高进低,小腿中上段放至搁腿板上,弯曲膝关节,夹角保持120°,保证踝关节高于膝关节之上;将右腿腿板放低,最大程度暴露患者的肛门位置,对麻醉前的患者进行弹力绑带,术后解绑,并对患者进行小腿的按摩,时长3~5分钟。对照组进行传统截石位,将患者的小腿放搁腿板上,让患者保持自然下垂的姿势,臀部放于手术床边缘,将患者的双腿放于托腿架上,小腿与大腿之间保持60度,为避免总神经受损,应对患者使用软枕。
记录两组患者的截石位60分钟后、120分钟后、截石位改平卧位后10分钟的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变化和能否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对其进行分析;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可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健康指导等进行记录,满分100分,非常满意为80~100分,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0~4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本次研究以SPSS 20.0统计学计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形式进行记录,采用x2和P对相应数据比较检验,若P<0.05时则代表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对静脉血栓有着显著的预防效果,而对照组则无明显的预防效果,数据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前后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对比,mg/L)
表1 两组患者的前后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对比,mg/L)
组别 n 截石位前 截石位后60分钟截石位后12分钟截石位改平卧位后10分钟对照组 23 3.25±0.58 5.14±0.74 7.14±1.24 6.74±1.24实验组 23 4.15±0.54 4.07±0.75 4.81±0.87 4.25±0.75 t 0.1985 4.5287 11.5249 2.1658 P<0.05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52%)高于对照组患者(78.56%),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传统截石位存在某些缺点,例如减缓患者的血液流动,造成下肢制动,损伤静脉壁,严重时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改良截石位可利用搁腿板固定患者双腿,最大程度上暴露肛门位置,进而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位临床中的常见病,主要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此病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引发运动功能减退的危害,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肺栓塞,威胁生命安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之中,可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伤程度,且术后恢复较快,应用改良截石性辅助治疗,可较少患者的组织压迫情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在本文研究中可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血栓前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改良截石性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上所述,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可大量推广于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