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林 武汉理工大学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一些工业产业扩大了生产规模,加大了控制难度,大部分控制过程机理比较复杂,并且滞后严重,结构复杂,不容易掌控。通常情况下,采用PID控制算法构建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设计控制系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控制效果不佳。为此,本文提出算法改进与应用研究。
AI系列的人工智能控制算法属于融合算法,是在PID算法基础上,融合了模糊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控制误差较大,则调节模糊控制算法中的参数来调节控制方案,以此缩小误差,使得PID饱和积分得以消除;如果控制误差较小,则改进后的算法的控制效果将有所提升。该算法通过控制对象描述方法,确定两种算法的控制参数,以此提高控制精度。针对非线性结构复杂的数据,采用重置参数方法,依据自适应调节规则,在表内重置参数,以此提高系统响应速度。考虑到重置后的系统结构可能变得更加复杂,本文采用专家自整定系统加以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控制系统运行效率及准确性的目的。
当前应用比较多的控制算法为PID算法,即:
输出=比例作用(P)+积分作用(I)+微分作用(D)
该算法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同时满足控制精度和减少超调两项要求,产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为算法结构简单,积分作用存在较大缺陷。如果减少积分的使用,将容易产生静差,受到扰动影响,误差消除速度就会放缓。如果增加积分的使用,就会引发超调,这是PID控制算法的主要问题。
在AI系统仪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被控对象操控误差较大。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模糊控制算法,与PID算法融合到一起,形成新的人工智能控制算法,简称MPT控制算法,该算法不存在积分问题和抗饱和问题。以下为MPI控制算法定义:
(1)保持参数,设定为M50。以输出值的50%定义M50,主要用于控制稳定后的对象测量差值。系统积分作用随着M值的增加而加强,与此同时,积分时间也将随之延长。如果M值逐渐减小,则系统作用将随之减弱,直至M值减小至0,系统积分作用才会消失。
(2)速率参数,用P表示。当仪表输出测量值减小时,P值将随之减小,具体定义如下:
通常情况下,使用自整定方法来计算,最终确定P值,该数值与微分作用、比例存在正比关系,与积分作用无关。
(3)时间参数,用T表示。主要用于定义按照某一设定的升温速率,升高到指定温度所用的时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考虑振荡问题和超调问题,还要考虑控制响应速率。
通过调节T值,可以有效控制微分作用和比例大小。在T值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微分作用逐渐增强,而比例作用逐渐减弱;在T值逐渐减弱的过程中,微分作用逐渐减弱,而比例作用逐渐增强。
本文采用MPT控制算法开发一套基于MPT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分析两个功能模块,其中一项功能模块为自适应功能,另外一项功能模块为专家自整定功能。
(1)自适应功能模块
利用模糊控制技术,按照模糊逻辑推理思维,编写算法思想,从而实现自适应功能,实现智能化数字控制。
通常情况下,AI系列仪表运行过程中遇到非线性控制对象,控制精度和运行效率都会受到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利用模糊控制算法修改输出值,以此缩小控制误差。在此过程中,保留MPT控制参数不变,消除干扰因素,使得输出值在误差范围内,达到提高控制精度的目的。另外,模糊控制技术开发出的算法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2)专家自整定功能模块
在AI系列仪表中,引入自整定专家算法程序控制各项参数,从而为操作人员提供便利工具。自整定的设计,是采用位式控制来调节系统。如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震荡,则需要根据时间参进行调整,保证系统运行速度不受到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重置参数,来控制震荡幅度,依据输出值确定参数M。如果在运行过程中遇到滞后严重或者速率较小,可以通过调节周期值,达到控制速率的目的。
这种设计方案,不进可以为操作人员提供便利条件,而且还可以提高系统控制质量,实现智能化操控。
相比同种类型仪表,AI仪表性价比比较高,是否能够发挥应用价值,取决于控制算法。本文将设计的MPT算法应用到温度控制系统开发中展开应用分析。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AI仪表由4个相互独立的PID调节电路构成,支持同时下发控制命令。下达控制命令以后,系统将自动采集温度信息,如果测量温度不在设定范围内,依据温度差值,驱动温度控制装置,从而达到温控目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温度控制系统误差为 ℃,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满足系统开发需求。
总结:本文主要对传统的PID 算法进行研究分析,针对控制精度低、运行速率较慢问题,采用模糊控制算法,与PID算法融为一体,形成MPT控制算法。利用此算法开发一套基于MPT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自适应功能模块、专家自整定功能模块构成。应用结果表明,温度控制系统误差为 ℃,满足系统开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