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

2019-02-12 08:47赵哲元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赵哲元

摘要: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学迎来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务。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广大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具体的培养方法和措施,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小学生由于年龄教学,心智还不成熟,导致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抓住机会,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审美能力对小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它是鉴赏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分辨能力的前提,为了帮助小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小学生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丰富美学的理论基础,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他们对审美的定义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对审美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利用理论知识丰富学生对美的定义,深刻理解美的内涵,从而形成科学的审美意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全面掌握线条、色彩的明暗度等基础知识。理论基础是学生培养审美意识的基础,只有看得多了,知道的多了,才能在比较中发现美,寻找美,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比如颜色系列知识,最基础的是三原色,即红、黄、蓝。此外,学生还要掌握三间色,即橙、绿、紫;三原色最基本的颜色生成规律:红+黄=橙色,红+蓝=紫色,蓝+黄=绿色。学生还要根据颜色区分色调的冷暖:暖色调的颜色有红、橙、黄等;冷色调的颜色有蓝、绿、紫等,这些基础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小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欣赏和鉴赏。

二、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兴趣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动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审美感兴趣,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审美能力的形成,学生才能进一步把握艺术的欣赏和鉴赏,从而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丰富文化修养和内涵。美术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也是色彩的大荟萃,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和敏感度,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教小学生学习画房子时,首先,教师要先将房子的模型作为教学素材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观察模型的特点;然后,教师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学设计需要绘画),让学生评价,锻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再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画房子的要领以动画的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画房子时该注意哪些问题;最后,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评价作品。教师将学生作品展现在全班学生面前,找出作品中的亮点,并给予相应的评价,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模仿教师评价自己的绘画作品,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在观察和欣赏的过程中也悄然的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审美教育融入生活和大自然

美术是一门艺术,它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自然、生活中的美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美术的教学离不开与生活和大自然的联系,只有将美术教学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向往。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日常事物,从中获得知识,并发现生活的真谛,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首先,教师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自然中美的事物,可以用绘画作品记录,也可以用手机拍照技术记录瞬间的美。山水画与自然联系紧密,面对山水画,人会产生一种寄情山水的向往。在学习山水画之前,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光游览,观赏我国的自然风物,感受我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在观赏过程中,教师要担当学生的向导和解说员,并主要担任学生审美的启发者,让学生将看到的景物用色彩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在生活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如生活中的花草虫鱼或者衣着打扮等。教师可以就穿衣色彩搭配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衣服的颜色搭配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的年龄、场合、季节有不同的搭配方式,并且包含一定的文化知识。学生经常遇到的场合如婚礼、葬礼、探望病人等,这些场合的着装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错误。但在平时的穿着中,衣服的搭配比较多,有色调明暗度的搭配,学生一般穿着比较朴素,因此要以青春活力为主,衣服色彩可以比较靓丽,色调明度要比较亮。当美术的应用在学生的生活中效果突出,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美术,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渗透审美意识,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并加以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满美感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的存在,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何代君.美味需品更需“评”: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审美评价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 (2).

[2]莊喜燕.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6 (10).

[3]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 (4).

[4]周红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6 (2).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