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散性较高。农村禽畜养殖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居民居住带有分散性。农村公共交通设施相对滞后,道路交通欠发达,百姓的居住带有群体性、不集中性。以山丹县东乐镇为例,该地区位于山丹县城西27km处,东接清泉镇,南临民乐县六坝镇,西与甘州区碱滩镇毗邻,北靠内蒙古阿拉鄯右旗阿朝乡,镇域总面积633km2,共有15212的人口,总耕地面积5.26万亩。境内有G30高速公路、312国道、东六一级公路和通村道路210km,兰新铁路30km。该地经济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作为一个半农半牧的县区,各户之间分散性极大,辖区内10个行政村之间看似距离相近,实则联系较少。居民居住的分散性给防疫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难度。二是家禽散养模式的固定性。长期以来该县区居民对禽畜的养殖以林下散养、圈养为主,由于居民居住的零散性,其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也带有极大地散养性,个体散养的鸡总数不多,大约在十几只到几十只不等,这样零散性的养殖使免疫工作的开展带有限定约束,给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
2.农忙免疫。该地禽类疫病防治工作主要在春秋两季开展,这两季节乃春耕秋收最为农忙季节,且防疫方式是防疫员按户、按个进行免疫接种的,村一级动物防疫员大多为留守老人担任,年龄普遍较大,平均年龄都在55左右,农忙时节自家也要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农民在春秋两季大都外出打工或忙于农业作业,很少有闲暇时光,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法配合防疫员进行免疫工作。
3.工作量较大,但综合待遇一般。2018年山丹县东乐镇全镇鸡存栏2万只左右,年出栏量7.2万只左右。500只以上养殖户4户,散养户近700户左右。品种大多为肉鸡和蛋鸡两种类型,其中蛋鸡1.2万只左右,肉鸡0.8万只左右。该地区常见的鸡类疫病有禽流感、H7H5重组禽流感、新城疫、H7N9等,因此需要免疫注射的疫苗颇多,除了一次疫苗外还应该在有效时间内二次免疫,故防疫员工作量庞大,在农忙季节对鸡的防疫周期比较长,无形中增加了传染病的潜伏性。在庞大的工作量面前,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较少,与工作量不成正比,薪资待遇的不足影响了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
1)健全组织工作。首先,到农忙季节,当地政府应就阶段性防疫工作与动物防疫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会议,与相关领导对防疫工作进行落实和部署。其次,上层制定好决策后将通知下发到各县区,就本季度鸡类防疫工作的开展制定明确的时间、目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县政府及业务部门将上层决策通知到各村镇中,由镇政府组织签发《动物防疫承诺书》,以强硬的制度为防疫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经费落实。年度动物防疫经费将纳入财政预算,增加每年防疫基本工资,发生突发性疫病情况时及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免疫补贴和提高防疫员待遇所用。
3)组建队伍。除了村级防疫员,还应由乡镇组织成立动物防疫小组,譬如鸡类养殖应聘请家禽类兽医专家带队,由村干部、村防疫小组成立防疫工作队伍,以村为单位包片推进防疫工作。小组成员各自承担相应村别的散养鸡防疫工作,包括鸡的免疫注射、标识挂佩、免疫证与档案的建立等。各小组成员要充分利用村镇的宣传模式,在公告栏、广播、电视等各类平台中宣传为散养鸡疫苗注射的好处,通过开展动员会议提升其防疫意识,为提高其依从性奠定基础。
1)做好疫苗采购存贮工作。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可按照季度为单位,统计各村镇需要注射的疫苗数量,由各村统计后上报县政府。疫苗购买后要符合其存储标准,将各类疫苗编号入档,便于后期使用。放入冰库、冰箱的疫苗要保证其活性,当疫苗需运输到村中时,防疫人员必须准备保温瓶或疫苗箱,在箱中配置冰块或水等保温产品。
2)消毒与疫苗稀释。用于免疫注射的器具需消毒,启用疫苗前检查疫苗瓶封口,若遇破损、漏气则弃之不用。所有参加防疫工作的防疫员要严格按照疫苗的剂量进行稀释,并根据要求确定是否做好回温、特殊稀释。
结语:农村养殖具有分散性,尤其是部分群众对鸡的养殖带有随意性。为了保证农村散养鸡能得到有效防疫,需立足当前实际问题,加强防疫的薄弱环节。由镇级政府组织召开季度防疫会议,并将阶段性防疫工作指令层层下达。强化工作态度,结合技术层次,双向促进农村散养鸡的防疫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