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喆
(佳木斯市水源山公园,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在家禽饲养中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菌病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疾病,通常这两种病会单独出现或出现混合感染现象或伴有其他病症一同发作,严重影响家禽养殖户的生产效益。随着家禽养殖行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大大增加了鸡的饲养量,也逐渐壮大了其养殖规模。但从实际养殖情况来看,因养殖者在饲养过程中的管理能力不强,同时也没有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等因素导致在养殖过程中频发一些疾病,而近年来针对这两种病菌混合感染的趋势较为严峻。鉴于此,文章针对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展开分析探讨,对病症能够做到正确判断,进而选择合理的方式加以治疗。
从农村鸡养殖户中共调查23 家处于12~15 日龄的幼龄肉鸡发病情况,每一家养殖户饲养鸡2 400~3 600只,而约有鸡300~1 600只死亡,可以看出病死率极高,基本只要发病就会死亡,而且发病的雏鸡日龄为6~11日龄。养殖户在进行规模化养殖前针对鸡群进行的免疫流程都比较正规,而在疫病出现后,各家也曾使用过一些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等,同时还注射了一些能够达到抵抗病菌效果的抗生素类药物,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但实际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发病家禽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就是食欲完全消失、对于饲养员的给饲拒绝采食,且精神状态十分不好,并出现倒卧状态等;此外腹泻情况十分严重,同时出现水样粪便,粪便黏糊在肛门周围。
病鸡的气囊增厚;肝脏出现明显的肿胀现象,表面被覆灰白色纤维素渗出物,出血严重,部分坏死,坏死灶逐渐向周围蔓延。肾脏出现尿酸盐沉积,积食现象随着病情变化逐渐严重,出现大量酸臭液体,消化系统中十二指肠大量出血,伴随心脏中心肌出血情况。
在麦康凯琼脂和鲜血琼脂平板上分别接种从病死后鸡禽身上采集的组织或器官,保持温度在37 ℃的环境中进行24 h 的培养。在挑选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等时应选择不同的规格。同时将单一菌落从不同的分离菌中进行挑选,并在鲜血琼脂平板进行分别接种。
在针对血平板上两种细菌的不同单个菌落进行挑取的过程中,应保障无菌操作,并在能够进行鉴别的培养基(琼脂分别平板平板以及易红美琼脂平板)上分别进行接种,与此同时还应将单个菌落在普通肉汤中进行接种,并保持在37 ℃环境中进行24 h的培养,对两种细菌的形态、生长状态进行细致观察,同时两种细菌分别进行涂片、染色等。
通过对两种细菌的纯培养物质分别进行挑选,进而在一些培养基中分别进行接种,如柠檬酸钠培养基、明胶培养基等,并保持在37 ℃的环境中进行24 h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基是否有颜色变化现象、是否有气体产生等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观察。此外还可以进行还原试验,如MR、VR 等,这个试验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是以液体为形式的,在针对细菌进行运动性检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悬滴法进行,进而基于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鉴定细菌种类属性,最终确诊为该病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同时对这两种细菌又做了多种药敏试验,结果发现这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连续5 d使用全群饮水给药法,药物选择有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常规剂量;连续5 d 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草苓多糖等,说明书剂量;使用洗干净捣碎后的大蒜并加入一定量的水(10~20 倍),4 次·d-1、按照每次1 只鸡0.5~1 mL饮用,保持连续饮用3 d;对鸡舍环境进行清洁打扫消毒等,保持每天进行1 次消毒;同时还应彻底清洗鸡饲料槽以及饮水槽等使用工具。
在鸡群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且普遍存在的一种病菌就是大肠杆菌病,虽然说主要传播的病菌为沙门氏菌,但从鸡群发病实际情况看,近年较为突出的致病因素却是客观的条件性因素。对鸡群疾病发生以及传染、传播等具有直接关系的因素就是其生存条件、生活以及生长的整体环境。而在实际的鸡群疾病治疗以及防治的大量实践中表明,在饲养员对养殖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切实考虑鸡群所需环境,进而从多方面因素加强管理,能够保障鸡群最适宜的生存空间;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加强综合防控措施力度,进而切实有效的保障鸡群生活以及生长的良好空间,有效降低、减少或避免鸡群中疾病的发生情况,保障鸡群整体安全成长,维护养殖场或养殖户的实际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