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
(集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集贤 155900)
生猪生产离不开防疫工作,通过防疫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抑制细菌病毒的传播和漫延,减少或扼制猪重大传染病发生;通过对猪常见病的科学防治,可以控制猪普通病的发生。通过防疫和防治措施,确保生猪生产安全稳定发展。
猪的免疫工作在生猪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生猪开展免疫工作,既定期给猪只注射疫苗,疫苗进入肌体组织后过一定时间可以在体内产生免疫抗体,免疫抗体可以对外来微生物的侵袭产生免疫力,提高肌体抗病力,从而起到阻止重大传染病的发生目的。一般猪的重大传染病包括以下几种。
猪口蹄疫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约15 d,属于病毒性疾病,可以通过带毒病猪和被污染的物品,有时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发病特点是,发病快,传播迅速,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确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可见其危害性之大,其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猪的鼻镜、唇、齿龈、舌、咽、鄂、蹄部,母猪的乳房等处出现水泡;仔猪则表现为严重的心肌炎和胃肠炎,症状较重,往往突然死亡,死亡率几乎是100%,目前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每年定期开展生猪免疫工作,仔猪断奶后1周就可以第1次注射口蹄疫疫苗,每半年注射1次,现在各地普遍采取集中免疫加平时补针的形式,要求应免密度必须达到100%。对种猪也要定期开展免疫工作,母猪一般注意配种后1 周和临产前1 周不要注射疫苗,其他时间可以注射疫苗,但要注意保定动作,一定要轻微谨慎,避免机械性流产,种公猪注射2次·年-1,在免疫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用肾上腺素脱敏。
一旦发生疫情,要对疫点和疫区内的所有生猪进行扑杀,对受威胁区内的生猪普遍进行一次强制免疫工作,并要及时开展消毒灭源工作,一般对疫区内的猪舍和环境采取2~3%的火碱消毒,对受威胁区环境采取火碱消毒,猪舍采取0.03%的过氧乙酸消毒,要消毒1次·3 d-1。
也称“烂肠瘟”,潜伏期约1 周,属于病毒性感染,发病特点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属于一类动物疫病。其主要通过病猪和其污染物传播,母猪也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主要症状:急性不出现症状突然死亡,慢性在猪只的腹下、腋下等处出现针尖状出血点,并成片出现,指按不褪色,注意和猪丹毒的区别,猪丹毒在腹下和腋下出现菱形疹块,突出于皮肤,指压褪色。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最好的预防办法是每年定期注射猪瘟疫苗。一般不分大小猪,每6个月注射1次,仔猪在断奶1周后进行第1次注射,以后每6个月注射1次,母猪注意配种前和配种后1个月禁止注射,其他时间可以谨慎注射,种猪半年注射1次。
发疫情时,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对疫点疫区内的所有生猪采取扑杀措施,对受威胁区内的生猪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并全力做好清理卫生和消毒工作。
主要危害繁殖母猪,一般表现为母猪临产前几天出现流产症状,同时,出现高烧、呼吸不畅、流泪等症状;种公猪则表现呼吸加快、厌食、精液品质下降,影响授精质量;仔猪则出现呼吸异常,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主要通过病猪和其污染物传播,特别注意母猪分娩附属物和污染物要严格管理,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消毒。目前,用蓝耳病疫苗预防本病的发生和净化猪群能收到明显效果,免疫期为6个月。
一旦发生疫情,要对疫区和疫点内的生猪进行处理,并认真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阻断传染源;对受威胁区的猪进行紧急接种处理,严防疫情蔓延。还要做好全面消毒工作,执行消毒制度。
仔猪黄痢在仔猪痢疾中危害最大,值得生产者注意。该病主要危害<1 周龄的仔猪,1~3 日龄的仔猪发病最为多见,也最为严重。一般夏季和冬季较易发病,特别是阴雨季节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仔猪拉黄色稀便,严重时顺着肛门往外流,仔猪控制不住,自然流出,呈恶臭味道,往往1 头仔猪出现症状在1~2 d 的时间波及整窝仔猪发病,如治疗不及时,其死亡率很高,有时会全军覆没,对养猪生产危害较大。
预防措施:给产前母猪注射大场杆菌疫苗,给出生仔猪进行预防投药;一经发病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认真做好圈舍卫生和消毒工作;注意防寒降暑和保持圈舍干燥。
在育肥猪生产中往往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影响采食,降低生长速度,影响育肥质量。造成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突然更换饲料;喂量不稳定;饲喂劣质饲料;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过多。
预防措施:更换饲料要有约1 周的过渡期;科学掌握饲喂量;注意饲料质量;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要过高。一旦出现症状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人工盐等调节剂,并采取综合措施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