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中江 618100)
20世纪前半叶,犬瘟热(CD)是世界上导致犬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推出了犬瘟热灭活苗,但是并未能有效控制住该病。自20世纪60年代犬瘟热弱毒活疫苗的推出,使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后几年,犬瘟热似乎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已开始增加。免疫后出现脑炎症状的犬也增多。另外,犬瘟热在野生动物、动物园动物、海豚及大型猫科动物等中暴发,使人们开始重新关注犬瘟热。
犬瘟热(CD)发病机制主要是CDV(犬瘟热病毒)导致的,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接触性和急性的特征。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对野生物保护、动物养殖业都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危害,属于一种危险疫病。
犬瘟热病毒是单股RNA病毒,属于麻疹和副粘毒属毒科,外有一层蛋白囊膜,病毒粒子形态为长杆形或者圆形,部分业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规格范围为100~400nm,一般情况下都会保持在150~330nm之间,只有一个抗原型,与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有交叉抗原,CDV的血凝作用不确定。
CDV抵抗外界的能力较低,在高温和光照下较易灭活。犬瘟热病毒在零下十摄氏度的条件下能够存活若干个月,在冻干或者-70℃的条件下能长时间的生存,若温度在零度以上则会在最短时间内失活。病毒在干燥的情况下,可稳定存在室温下,若温度高于32℃则会容易灭活。水浴稳定达到69℃之后,其效果可以近似于紫外线,在酸碱值为3的情况下,病毒稳定性大幅度降低,酸碱值在4.5以上时病毒较为稳定,当酸碱值为7的时,最适合病毒存活。犬瘟热病毒对有机溶剂有较高的敏感性,如氯仿和乙醚。以下几种液体都能够让病毒几小时内灭活,如氯化铵(0.05%)、NaOH(3%)、乙醇(70%)、甲醛(0.1%)。
病毒携带犬和患病犬是犬瘟热传染源的主要组成,犬瘟热能够通过呼气、唾液、鼻液和泪液传播。犬瘟热感染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急性感染的犬从各种分泌物中排毒。呼吸道分泌物的气溶胶传播是主要的传染途径。犬一般在感染后7d开始排毒。病毒离开宿主后很不稳定,并迅速死亡。
吸入气溶胶中的病毒可感染呼吸道的巨噬细胞。病毒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然后在7D内到达全身的淋巴组织。一般在感染后3~6d,出现第一次体温升高,循环血液中出现干扰素。感染后第二、第三周,犬不表现临床症状,并开始出现较强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随后康复,或者是出现较弱的免疫应答,并发展成急性或亚急性疾病。未能早期康复的犬,受感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将病毒带到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上皮细胞。局部感染后就出现临床症状。
可引起急性致死性感染的病毒株主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破坏神经元。感染此病毒株后3周:犬或死亡,或完全康复。引起慢性发病的毒株主要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导致脊髓脱髓鞘,2~3个月后疾病转归(康复或死亡)。以前有全身疾病症状的患犬,可出现神经症状。
出现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延迟的病例,病毒可从淋巴组织和表皮细胞中消失,但可在中枢神经系统、眼睛和足垫中长期存在。
犬瘟热的症状随病程和病情不同而差异很大:可无临床症状,或者有严重的临床表现,伴发或无神经症状,死亡率约为50%。
机体的免疫情况和病毒病原情况都会对犬瘟热潜伏期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同种动物的潜伏期范围为3~6d,若病原为异种动物传播,被感染体需要适应时间,潜伏期范围约为70~90d。
大多数患病犬感染4d后会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出现,可以达到39.5~41.5℃之间,有轻微的厌食现象,持续时间约为1~2d。此时,如病犬机体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在度过了两至三天的不发热期后会再次发热,也就是双相热,犬只精神低迷,症状加剧,食欲不振或拒食。
多数病犬首先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鼻镜干燥,流浆液性鼻炎,后期会进展为脓性鼻炎和黏液性鼻炎,堵塞病犬鼻孔,且常会伴随着咳嗽和轻度呼吸困难。眼结膜潮红,有水样分泌物,逐渐变为浓性,严重时可将上下眼睑粘在一起,有时伴有角膜炎,角膜浑浊、溃烂,甚至穿孔。肺部听诊,可闻湿罗音或捻发音。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病犬,食欲减少或废绝,呕吐,一般情况下呕吐物为棕色活者白色的黏液物质。在患病呼气,犬只粪便呈干燥样或正常便样,不久发生腹泻,有时粪便带血,呈黏液糊状,恶臭。病犬迅速脱水,消瘦。
在患病初期,多数犬只不会出现神经症状,通常情况下都呈现为急性、短病程,死亡率较高,一般在发病两至三天内便会死亡。神经症状多出现在普通症状之后,病犬咬肌痉挛,四肢抽搐,共济失调,转圈等。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犬,一般预后不良,多以死亡为转归。
此外,还有些病犬的腹内侧皮肤和下腹皮肤会初夏丘疹(化脓性、红色),且足枕角化、增生和肿胀。
大体病变主要有胸腺萎缩和间质性肺炎(肺没有完全塌陷),并可见鼻和眼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腹泻,鼻和足垫角化过度和皮肤脓疱。
犬瘟热病毒属泛嗜性,能够对多种组织和细胞都造成感染,尤其是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感染性最强,且能够广泛分布。幼犬感染犬瘟热的临床表现一般为胶样浸润和胸腺萎缩。如果犬只继发细菌感染,则一般表现为鼻炎(化脓性)、肺组织出血、支气管炎、肺炎(化脓性)和结膜炎。消化道则会表现为胃肠炎(出血性、卡他性)。部分病犬的膀胱黏膜和脾脏也会出现出血现象。脑膜的出血和充血、脑水肿、脑室扩张多会导致脊髓液量上升。
经病理组织学显示,病犬的零八系统会产生变化,呈退行性,也会出现间质性肺炎(弥漫性),生殖道上皮肿胀;犬只眼睛睫状体出现浸润,上皮细胞增生。部分犬只死亡原因为神经症状,其脑白质存在空泡,并发脑炎,胶质和神经细胞变性,出现早期脱髓。部分胞浆内会存在嗜酸性的包涵体。
CD病型较多,十分复杂,且经常出现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如沙门氏菌、细小病毒、传染性肝炎、败血波氏杆菌、巴氏杆菌等,因此难以确诊。通常在临床上都通过病理、症状、流行病学进行初步判断,在经过实验室检查后才能够确诊。
可采用病毒分离鉴定、电镜观察、荧光抗体染色等方法。从自然患病的犬只中分离犬瘟热病毒难以实现。一般情况下多会选择在雪貂体内植入病料后分离。此外,也可以在犬肾原代细胞、纤维细胞、鸡胚、巨噬细胞上接种病料后进行分离、鉴定、电镜观察与荧光抗体染色法是较为省时的检测方法。
生前可取犬只的阴道、瞬膜、舌头、鼻等黏膜,病犬死后可刮胆管、胆囊、肾盂、膀胱等黏膜,取后进行包涵体检测。犬瘟热病毒包涵体为红色,位于胞浆中,呈现为椭圆形或圆形,有清晰的边缘。难以于肝炎病毒和狂犬病毒进行鉴别,因此应当综合性分析。
6.3.1 中和试验
通常情况下,使用敏感细胞和鸡胚绒毛膜进行实验,对其中的抗体和病毒进行检测,在中和实验的过程中,要设立阳性、阴性对照组。
6.3.2 补体结合试验
使用敏感细胞活鸡胚绒毛作为培养物进行补体结合,对血清中的补体结合抗体进行检查。患犬在感染半个月至一个月后会出现补体结合抗体,由于期时间持续非常短,所以可以作为确诊近期感染的方法。
6.3.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此类方法是现阶段加成IgM和IgG抗体的最为快捷、特异、敏感的方法,方法的关键是要获取纯净的犬瘟热病毒病原,利用蔗糖梯度密度进行离心提纯,能够提升实验的特异性。
在犬瘟热的临床诊断中,可永远核酸探针技术以及PCR技术,此类技术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快捷性和简单性的特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若发生犬瘟热,为防止疫情蔓延,应迅速将病犬隔离,选用火碱、漂白粉等消毒剂对犬舍、运动场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停止犬调动,禁止无关人员来往。对尚未发病的假定健康犬及其受威胁的其他动物,可用犬瘟热高免血清或小儿麻疹疫苗做紧急预防注射,待疫情稳定后,再注射犬瘟热疫苗。
在日常时要全面贯彻落实动物卫生防疫要求,按时进行免疫注射,避免犬只感染犬瘟热。我国现阶段的疫苗有五联苗、三联苗、单价苗和麻疹疫苗等,包括细小感染、肝炎、犬瘟热、鸡胚细胞冻干、狂犬病和流感等,按照厂家说明书使用便可。幼犬的自身免疫与其母体情况息息相关,若母体抗体滴度为1:20时,为易感状态,为1:100时则为不易感。通常情况下,若幼犬母体不明,可在45d时进行初免,60d时接受二免,75d时接受三免,之后每隔半年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在疫区,对刚刚断奶的易感犬,先注射2倍剂量的人用麻疹弱毒冻干苗,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现在还没有针对犬瘟热病毒的特异性药物,因此,治疗都是非特异性的。由于患犬一般都会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继发性感染,因而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因患犬腹泻、脱水,故输液与电解质支持疗法对患犬而言是最重要的,神经型犬瘟热的治疗通常并非有价值,镇静剂和抗惊厥药虽可使症状得到改善,但无治疗效果。如果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犬卧地,可对患犬施行安乐死。然而,有些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犬,也会康复得很好,肌阵挛和结膜炎等症状也可慢慢改善。
有学者采用短期(1~3d)皮质类固醇疗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应禁止长期使用。
很多可疑的犬瘟热疗法(如给予高剂量的抗环血酸或吸入乙醚等)报导,都是在不严格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且没有迹象表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
曾有人给犬静脉注射犬瘟热弱毒疫苗病毒,可是此方法只对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犬有效。因此,此法可用于与犬瘟热患犬有接触而免疫状态不明的犬。
试验表明,可用H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来保护患犬,预防临床型犬瘟热。然而疗法只在潜伏期开始时有效。
对病犬加强饲养管理,进行隔离治疗。以中和病毒、增强免疫、抗病毒、抗菌消炎、强心补液、纠正酸碱及电解质紊乱为治疗重点。尽早进行高免中和血清治疗,通常情况下用量为2~3ml/kg,连用3~4日。口服左旋咪唑片,3mg/kg,每日一次,以增强免疫力。可应用大青叶注射液、干扰素和病毒唑等药物来抗病毒。犬只感染犬瘟热后,时常会伴发细菌感染,因此需配伍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减少死亡。另外,还要注意对症治疗。
几年前曾怀疑犬瘟热病毒可导致人的多发性硬化症,这个观点是根据流行病学观察所得出的。出现多发性硬化症之前,患者曾与犬(包括犬瘟热患犬)有过接触。在近10余年所发表的相关文章中,这个观点仍没有得到证实。
另外一个受关注的问题是免疫犬会散播麻疹致弱活毒,有人担心犬会排出对人有致病性的变异病毒株。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麻疹病毒在犬体内的复制是非常有限的,其仅在淋巴组织中复制。此外,使用犬瘟热弱毒活疫苗的犬并不会排出疫苗病毒。
下面介绍一下我在宠物医院实习时一例典型犬瘟热的临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2008年12月02日,一犬龄为4月的犬只到我院就诊,品种为博美,体重3.5kg。
主述:此犬只为自家母犬所产后代,出生至今未接种疫苗,就诊前两天犬只洗澡后出现咳嗽、喷嚏的症状,于昨日症状加剧,且食欲不振,以为其是普通的感冒,带到另一家医院打了止咳消炎针,喂服小儿感冒冲剂无效果。近两天内,犬只为进食,喜阴凉地,饮水量变大,鼻涕变多,剧烈咳嗽,多次呕吐,故到院就诊。
(1)临床检查
精神萎靡,鼻镜检查内腔干燥,黏膜潮红,鼻涕呈黏液性,眼部可见少量分泌物。咳喘频繁且剧烈,心跳正常110次/min,体温稍微偏高39.2℃。四肢足垫增厚。
(2)CDV诊断盒
抗原诊断测试板为韩国公司生产,方法:取待测犬只的口腔唾液适量,加入稀释液后混匀,在样板上滴三至四滴,放于水平面上静置,时间为5分钟,对结果进行观察。若样板显示两根杠,则证明检查结果呈阳性。
(3)根据以上诊断,可将犬只确诊为犬瘟热。
8.3.1 12月02日
氢化可的松2ml
消旋山莨菪硷(654-2)1ml
头孢曲松钠1g
利巴韦林100mg
磷酸二氢钠2mg+辅酶A100U+Vc250mg,以上药物分别静注。
犬用免疫球蛋白2ml肌注
干扰素5ml肌注
皮下注射犬单抗5ml
由于2d没有吃东西,所以每3~4h就为其喂5ml的葡萄糖溶液,为其补充能量。
8.3.2 12月03日
体温趋于正常39℃,呕吐现象明显减少,说明药物对该病犬有明显的作用,介于3d内不换药的原则,按照7月22日的处方继续再用药2d。
8.3.3 12月05日
体温上升为39.5℃,无呕吐现象,无咳嗽现象,鼻镜有点湿润,浓鼻涕减少,可吃少量的粥,但出现一些轻微的神经症状(有轻微的抽搐现象)根据其症状,为其用药如下:
地塞米松2ml
头孢曲松钠1g
利巴韦林100mg
磷酸二氢钠2mg+辅酶A100U+Vc250mg
苯巴比妥钠5mg、清开灵6ml分别静注
犬用免疫球蛋白2ml肌注
干扰素5ml肌注
皮下注射犬单抗5ml。
8.3.4 12月06日
体温下降恢复正常38.7℃,鼻镜继续好转,浓鼻涕在减少。所以用药如下:
地塞米松2ml
头孢曲松钠1g
利巴韦林100mg
磷酸二氢钠2mg+辅酶A100U+Vc250mg
苯巴比妥钠5mg分别静注
犬用免疫球蛋白2ml肌注
干扰素5ml肌注
皮下注射犬单抗5ml。
8.3.5 12月07日
一切都较为正常,该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按照26日的处方再用一天药进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