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荟萃

2019-02-12 21:16:35
四川畜牧兽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猪瘟畜牧生猪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研究部署2019年畜牧兽医工作

2月18日,杨朝波副厅长召集畜牧兽医局全体干部和省畜牧总站、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草原工作总站、省蜂业管理站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座谈,学习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农村部2019年畜牧兽医工作要求,研究部署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保供给、促进草牧业发展、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质量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明确了全省畜牧兽医工作总体思路和要点。

会议强调: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应对严峻的非洲猪瘟疫情形势,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畜牧兽医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畜牧兽医系统要紧扣“强安全、稳生产、保供给、增效益”目标,统筹兼顾动物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立足省情,突出川猪、奶业、草业等发展重点,凝心聚力协同推进非洲猪瘟防控、畜牧业补短板增效益、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会议要求:推进2019年畜牧兽医各项工作要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任务相衔接,充分发挥政策和项目的撬动作用,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

四川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1月29日,全省“三清两改一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在德阳市罗江区启动后,各地坚持“县级主抓、乡镇主推、村级主责、群众主体”原则,明确第一责任人,因村施策、因户施策,组织动员农民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在较短时间内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村庄环境变化。目前全省已有176个涉农县、46 083个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今年,四川省将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清洁、厕所革命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五大行动”,突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重点做到“三清两改一提升”,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洁农村水源水体、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造农村户用厕所和公厕、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国家统计局:2018年生猪出栏69382万头下降1.2%

国家统计局数据消息,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完成较好,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显现,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迈进。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粮食保持高产,畜牧业总体稳定。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 789万吨,比上年下降0.6%,仍是历史高产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比上年略降0.3%。其中,猪肉产量5404万吨,下降0.9%;牛肉产量644万吨,增长 1.5%;羊肉产量475万吨,增长0.8%;禽肉产量1994万吨,增长0.6%。生猪存栏42817万头,比上年下降3.0%;生猪出栏69 382万头,下降1.2%。

2019年全国猪肉供应或减少15%~20%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已持续半年多,对食品和肉类行业影响以及国人消费习惯,也将慢慢呈现。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版)》,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分析称,2019年,全国猪肉供应出现15%~20%减少的概率将大大增加。这会带动其他肉类需求的增加,鸡肉、牛羊肉价格得以支撑上涨。从2018年度牛肉进口数据来看,居民增加了牛肉消费量,牛肉的进口量也得以增加。

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在京成立

2月23日,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专业联盟,是首个聚焦全产业链“从农场到餐桌”动物源食品安全的产业联盟。联盟第一届理事长由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担任,成员由养殖、屠宰和深加工企业,兽药、饲料和设备企业,商超、连锁餐饮和电商企业,以及相关检测、认证和咨询和科研单位组成。

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科技创新方向聚焦于以下几点:新型减抗养殖技术示范和应用;新型饲料添加剂替抗技术示范与应用;新型动物疫病诊断技术研发与应用;新型食品安全追溯、检测和审核技术研发与应用;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的智慧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新型人工智能与畜禽行为和疾病诊断技术研发与应用;新型动物源食品风险分级与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新型动物源食品冷链运输控温技术示范与应用;新型动物源食品包装技术示范与应用。

联盟将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进行有效对接,搭建政府、协会、企业和科研院所四方共享协作平台,提高全产业链动物源食品的“产、学、研、用”技术共享利用效率,推进动物源食品优质化和品牌化,为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内江市六举措抓好非洲猪瘟疫期间生猪生产

一是抓引种补栏稳生猪产业基础。引导养殖场户优化猪群结构,科学调整生产计划,抓住当前跨市调运政策放开的时机,加强引种补栏,稳定商品猪生产能力;引导种猪生产企业适当补充优良后备母猪,保证种猪市场均衡供给,稳定种猪生产能力。二是抓内江黑猪项目促生产方式转变。深入推进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寄养托管等利益兜底的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养殖农户参与的生猪产业发展机制模式;培植一批高起点的标准化规模场,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三是抓政策落实强养殖信心。严格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保险财政补助等政策,支持改善生猪生产条件、加强防疫服务、贷款贴息和保费补助。四是抓服务指导增养殖效益。全面加强生猪产销形势综合分析,及时发布生猪产业运行和市场预警信息,指导养殖场户正确研判形势,合理安排生产。五是抓长效机制强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村、镇级动物防疫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疫病防控能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为生猪产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六是抓养殖保险降低养殖户风险,有效降低养殖场(户)的养殖风险。

雅安市荣获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近年来,雅安市农业发展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安全为重,通过部、省、市、县四级联创,建成职责明确、监管到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19年2月1日,被四川省政府认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通过创建,雅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成了“工作体系健全、监管责任落实、条件保障到位、机制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有力”的监管模式,建立了“分责全覆盖、知责全落实、履责全方位、问责全过程”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的主体责任,推行网格化监管,形成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成效显著。雅安将结合建成绿色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定位,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发展理念,持续提升三条百公里百万亩(1亩≈667平方米)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水平。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探索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猪瘟畜牧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 16:24:34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2:42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4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家禽科学(2018年10期)2018-10-16 09:30:52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52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