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雁群
(胶州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东胶州 266300)
当前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国的羊养殖规模和数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扩大和增加。羊养殖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1]。但在羊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那就是羊病,羊病的发生不仅会给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羊常见病发病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因素是引起羊常见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毒和细菌等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羊群食用了受到细菌、病毒感染的食物,或者是与已经患病的羊进行了接触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病毒性入侵而引起的羊病包括口蹄疫、羊传染性脓包等[2]。而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羊病主要有炭疽病、破伤风等。而由寄生虫而引起的羊病主要有羊肝片吸虫病[3]。
非生物因素也是引起羊常见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些养殖因素,例如在饲养过程中饲养方式不科学,这是引起羊病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饲养方式不科学引起的羊常见病主要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产科疾病、中毒性疾病等[4]。羊内科病最为常见的有胃肠道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饲喂的草料比较单一、难以消化或者是由于饲喂的草料已经发生了变质,以及羊日常饮水量过少等原因引起的。而羊中毒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羊食用了含有有毒物质的饲料或牧草,有毒物质主要来自于农药、杀虫剂等物质[5]。
加强羊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工作,养殖环境的卫生状态对羊的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一旦养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则会导致羊养殖环境中滋生诸多的细菌病原体,羊一旦感染这些细菌病原体则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养殖户要加强羊养殖环境的管理,每日要定期对羊圈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已经被污染的器具、物品及场地要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可以应用戊二醛、聚维酮碘等常见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并且严格按照说明书对被消毒物进行喷洒,在喷洒过程中要注意喷洒均匀。羊每日所产生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并做好无害化处理。一旦羊群中有病羊或因病死亡的羊,则需及时隔离,对于病死羊则需进行焚烧、深埋和消毒处理,不可随意丢弃,避免疾病散播。
加强羊的科学饲养管理,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实现科学饲喂,首先要保证羊饲料的质量,不可喂食霉变、变质的饲料,也不能够饲喂被农药、有毒物质污染的饲料,避免引起羊病。在饲喂过程中,要遵循“先差后好、少喂勤添、先草后料、先粗后细、定时定量”的原则。羊饲料在饲喂时要注意饲草要切段处理,长短以2~3cm为宜,对于精料则需制成颗粒,对于粉料则需用水拌合成湿拌料,湿拌料以用手捏不会滴水为宜。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基础上,还要准确的控制饲喂量,在全舍条件下,每只羊每日的饲喂量控制在鲜草3~5kg为宜,每次投喂以30~45min吃完为宜。而精料则每只羊每日保持在0.2~0.5kg为宜。对于妊娠和哺乳期模样则需每日每只羊的精料保证在0.5kg。对于放养情况的羊,则需根据羊的采食情况,适当的补充夜间草料即可。
羊养殖户在羊养殖过程中,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尽量避免购买外来羊只。在必须要购进外来羊只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从规范化的渠道购进羊只;其次要保证所购买的羊只进行了检疫,保证羊的健康;最后在购进羊只之后,不可将其与原有羊只放在一起饲养,而需先将其进行隔离饲养,观察一段时间,确定其并未携带传染病后,方可将其放入原有羊群中进行混合饲养。
养殖户要做好羊的免疫工作,定期为所养殖的羊注射预防疫苗,例如羊炭疽芽孢疫苗、羊梭菌病多联干粉灭活疫苗等,以此来提升羊的机体免疫力,降低羊病的发病率。在此基础上,在初春或秋末季节,要应用具有光谱驱虫性的驱虫药对羊群进行驱虫处理。
综上所述,羊常见病的发生会给羊群健康,养殖户的利益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养殖户需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免疫等诸多方面加强管理,促使养殖更加科学化,从而规避各种羊常见病致病因素,降低羊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