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汉
(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23)
近几年内,国内养牛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主要反映为生产模式从以往的农户散养、小规模养殖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因为部分养牛场设施较为简陋、环境较差、营养不均衡、用药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规模化养牛场各种疫病频发,对我国养牛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是规模化养牛场的常见疾病之一,有不分季节、发病率高等特征。此种类型的疾病主要有牛腹泻、牛胃肠炎等等,其致病原因主要包含饲料发霉、营养不良、牛舍环境较差以及喂养不科学等。此种疾病是不会传染的,然而若不及时进行救治则会引起牛死亡。
第二,寄生虫类疾病。此种疾病主要是由球虫、线虫等寄生虫造成的,会导致牛的部分器官发生损伤、免疫力下降,乃至会引起死亡。
第三,传染性疾病。此种类型的疾病主要包含牛结核病、牛口蹄疫以及牛流行热等,是由病毒造成的传染性疾病。其中,牛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造成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会导致乳房、肺部等部位发生损伤,致病原因主要有牛舍环境较差、牛抵抗力较差等。因为此疾病的症状并不是非常的明显,所以在潜伏时期极易被养殖户忽视,无法及时进行治疗。
第一,产科疾病频发,时常出现难产问题。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牛养殖人工配种技术迅速普及、大量运用,同时引起了很多的问题。有些规模化养牛场的饲养员并不熟悉人工配种技术,同时不注重日常消毒工作,如此便造成牛的生殖道受到巨大的损伤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牛的生殖道内有大量细菌滋生而引起牛发病,规模化养牛场中较为常见的产科疾病主要包括犊牛下痢、子宫内膜炎等。在牛发病时,有些养牛场为了能够节约成本费用而并不愿意用药对牛进行医治;有些养牛场并未根据用药指南进行科学用药,而是盲目使用药物;有些养牛场在疫病出现很久后才开始医治;有些养牛场在疫病有所好转后便停止用药,此就造成了牛产科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对牛的健康与生殖影响甚大。在冷冻精液配种过程中,许多杂交的牛胎相对偏大,往往会引起难产,对母牛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
第二,寄生虫的危害性日益增大。当前,因为规模化养牛场中的牛群密度比较大,寄生虫快速繁殖,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截止当前对牛健康有影响的寄生虫共计有11类,例如吸虫、绦虫以及线虫等。现阶段,有些养牛场并未建立起完善的驱虫制度,使用的驱虫药难以起到作用,防治成效不理想,此则会造成牛的发育速度相对缓慢,饲料运用效率较低。有些寄生虫寄生于牛的皮肤中或许会造成牛皮穿孔,严重影响牛皮质量,导致养殖户发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寄生虫或许还会造成细菌感染,乃至是牛死亡。
第三,普通疾病不断增多。当前,不但牛疫病大量爆发,而且普通疾病同样日益增多。牛的普通病主要包括中毒、感冒、胃肠炎以及肺炎等,其致病原因主要有饲料更换不合理、天气突然发生改变以及饥饿等。当牛患上普通病后,机体的抵抗力显著降低,此时期患有传染病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首先,选取适当的牛场位置。为了有效防治规模化养牛场的疫病,在选择养牛场地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规模化养牛场应该建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有2~3面靠山、无人,进而确保养牛场建设在天然性的区域内,有利于对牛疫病进行防治。(2)规模化养牛场还可选择建设在距离居民区、县级公路或者县级以上公路500m外。其次,科学布局牛场。规模化养牛场在各式各样的布局方式基础上,通常会在进出口位置处运用围墙实施阻隔,并且还需要建造相应规模的车辆消毒池;与此同时,在牛场旁边还能够建设面积为5~10m2的消毒室、生产区以及饲养者生活区等。并且,还应该将规模化养牛场的污水道和净化道相互分离开,在生产区的一侧规划好病畜隔离区、粪便排出区、动物尸体处理区域、栏牛出口通道等等,同时需要确保其是相互分割的。
(1)完成好乳用牛与种用牛的引进管理工作
在引进乳用牛与种用牛时,应由引进牛场持该场的免疫档案、《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各种材料到相关部门审批。在通过审批以后,牛场持《跨省引进种牛、乳牛动物检疫审批表》进行选择,在运输前15d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递交检疫申请,检疫达标后,凭借有关证明开始运输,在抵达目的地后告知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进行隔离观察,在45d确认正常以后才能够投入到牛舍中。
(2)完成好非乳用与非种用牛的引进管理工作
当引进非乳用与非种用牛时,在确定输出地以后,应该在运输前3天向卫生监督部门发出检疫申请,达标后持《动物和产品运输工具消毒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到当地有关部门换取《出县境检疫合格证明》,接着再进行运输;在到达目的地以后,向运输地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汇报,进行隔离观察,在45天确认正常以后才能够投入到牛舍中。
(3)肉牛运输应激与应激疾病的防治
在肉牛运输过程中,有着寒冷、高温、拥挤、缺水、注射疫苗以及疲劳等诸多应激因素,导致牛在运输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应激反应以及应激病,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应激反应与应激病的发生,应当消除或者减少此些应激因素,以确保牛在运输环节可以维持良好的状态。比如:在牛运输以前,刚注射疫苗的牛在21d以后才可进行运输,牛在休息12h后才能运输,对运输工具进行全面消毒、牛吃饱饮足后才能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碰到急转、路况差等路段时应该降低速度,在运输途中需要按照天气状况对牛采取对应的防护手段,在运输10h后停车休息,并且需喂水;到达运输地后放于隔离舍中,并且给予水、营养性食物,同时还应观察牛的具体状态。
唯有充分掌握科学养牛相关技术的饲养员,才可以完成好疫病防治工作,饲养出健康的牛。规模化养牛场中的饲养员应熟练运用现代化疫病防控技术、生物安全技术、全进全出饲养技术、早期药物断奶技术以及早期隔离断奶技术等其他的先进技术,以防止及遏制传染病病原在子代、种群及牛群间的传播。在饲养过程中选用全价配合饲料,不断提高饲养管理的合理性,确保牛生活于优良的饲养环境下,健康、正常地生长、发育、繁殖,从而促进发病率以及病死率的大幅度降低,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养牛的成本费用,提高规模化养牛场的经济收益。
第一,确保防疫疫苗规范化使用,强化对防疫疫苗的日常管理。接种免疫疫苗,对规模化养牛场的疫病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防治疫病所用的疫苗,属于比较特殊的商品。在采购防疫疫苗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由防疫监督季候统一进行管理。何时进行接种,接种何种疫苗,都需要由防疫监督机构来确定。特别是对于重特大疫病的防治,务必完成好防疫注射工作。对于规模化养牛场的疫病防治,除了登记造册归档以外,并且还需落实相应的驻场防疫监督制度,将防疫接种工作贯彻到实处,从根本上加强牛群的整体抗病体质。第二,合理有效的使用保健药。在规模化养牛场的传染性疾病当中,有很多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特效治疗药物相对较少。所以,需要依据牛场养殖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药敏药物,可有效避免外源性、内源性的细菌感染问题,实现提高牛出栏率、预先控制病死率的目标,加强疫病防治效果。除此以外,当前规模化养牛场所用的化学药品,不管是消毒药、保健药,又或是抗生素类的药物,不仅能够防治疫病,还会残留在牛体内,长此以往则会影响到疫病的防治成效。因此,对于所有药品的运用,都应当确保科学、规范,用量适当,用法符合要求,不可使用禁用药品。
(1)免疫机制。规模化养牛场应该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流程,根据免疫流程定期安排预防接种。(2)卫生消毒机制。应当定期对牛舍的卫生进行清洁,及时将粪便、污物等清理出去,确保整个牛舍的干燥、清洁,有助于牛群的发育、生长、繁殖,降低疫病出现的可能性。牛场进口需要根据规定设置消毒室、消毒池等,进入到牛场内的所有人员都需要通过严格的消毒后才可以进入到牛场内。应定期对牛场内的机械、设备进行消毒,在无疫情时期,消毒频率为1次/周;在有疫情时期,消毒频率为1次/日。并且,还需要经常更换消毒所用的药物,防止病原微生物形成耐药性。(3)检疫制度。定期开展检疫工作,避免牛场内出现疫病,检疫工作需要安排专业技术工作者来完成,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汇报与处理,尽可能降低疫病的影响。(4)疫情报告机制。当规模化养牛场内出现疑似传染病时,应当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由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同时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避免疫病大面积的扩散。(5)疫情及抗体监测体系。完成好规模化养牛场内的疫情及抗体监测工作,事先制定好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出现疫情。正常情况下,由当地的动物疫控中心安排专业人员开展随机抽样、检测,应结合当地的疫情状况而确定具体的检测次数。(6)无害化处理制度。在规模化养牛场出现疫病时,需要完全根据当地兽医防疫单位给出的指导意见,对病牛、污染物以及排泄物等实施无害化处理,避免疫病大面积传播。(7)定期驱虫保健机制。采取驱虫药对规模化养牛场中的牛群开展定期驱虫保健,能够避免牛寄生虫病的繁殖,减少饲料费用,提升经济收益。在运用驱虫药时,应当选用低毒、高效的药物,并且需交替运用,避免形成耐药性。
综上所述,当前规模化养牛场中常见的疫病主要有消化道疾病、寄生虫类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加强疫病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未来,应采取科学布局牛场、完成好牛引进管理工作、加强饲养员的饲养水平、强化对药物使用的管理、建立健全防疫制度等措施以强化对牛疫病的防治,从而推动养牛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