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台安 1141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吃得上放心肉至关重要。对于基层的生猪屠宰而言,同步检疫对屠宰检疫是有效的补充,也是整个检疫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相对于屠宰之前的检疫工作而言,屠宰后的同步检疫工作更为繁杂,每个步骤都要通过解剖检验才能够进行鉴定和最终的确诊。由此可见,研究基层生猪屠宰后同步检疫技术,对安全检疫提升市场肉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
同步检疫技术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分别是:头部的检疫;皮肤的检疫;淋巴结、内脏的检疫等等。严格意义而言,宰前的生猪都要经过严格检疫筛选。但是,宰前检疫中,仅靠肉眼检疫往往会疏漏很多病患。而宰后的同步检疫,通过病理剖检则可轻易确诊病患[1]。为此,屠宰之后的同步检疫做好了,才能够真正遏制问题肉流入市场,才能够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才能够为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动物的常见疫病有很多种,而且都有不同的病理反应,更为关键的是,有一些变化和反应较为明显,而有一些却并不明显,这就对于检疫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疫工作人员在进行宰后检疫的过程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各个环节的工作中去,秉承“全面、细致”的基本原则,通过综合性分析,做出正确判定。
作为检疫人员,他们的结论最终决定着猪肉是否能够合法流入市场,如果不谨慎的话,做出错误判断,不仅仅给养殖者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甚至还有引发行政纠纷。因此,检疫人员必须强化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还有一点就是同步检疫需要官方兽医进行操作,下刀要做到快而准确,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并且对其健康状况进行正确判断,因此在部位的选择上至关重要,一定要选择那些最能够将其肉尸病理状态进行全面反应的器官或者组织进行。
关于生猪屠宰之后同步检疫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观察法主要就是依靠检测者的肉眼进行观察,主要部位包括头部、内脏以及胴体等,主要的原理在于有一些疾病病变之后导致的症状变化明显,通过肉眼可以进行判定,这也是初步的判定。
(2)触检
触检主要就是检测人员凭借手或者依托相关刀具,通过触摸或者触压等行为对一些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读进行判断,主要就是看看弹性正常与否,软硬度是否适度等。
(3)解剖检查
解剖检查就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依托检验的道具进行的各项检查,需要将待检测的组织和器官剖开,对其进行深度检查,为准确做出判断提供有力保障。
(4)嗅觉法
嗅觉法和视觉法一样,都是初级的检测方法,只是嗅觉法就是就是通过气味进行判断,如果有异味的话,就意味着其组织和内脏器官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病变,从而导致肉品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生猪宰后检疫所涉及到的检疫部位比较多,因为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编号检疫,实现标准化、统一化和规范化。
2.4.1 头部的检疫
通过对于同步的检疫,可以对一些慢性的疫病进行分析和判断。比如说要想看看生猪是否患有局部的炭疽病或者结核病等,一般的操作就是在对其进行放血操作之后,尚且没有进行褪毛操作之前,通过解剖检测的方法对淋巴结进行检验,主要是左右两侧的颌下部位,如果说没有办法得出准确结论,需要进一步对后外侧的淋巴结部位进行检测。
2.4.2 内脏的检疫
内脏检疫尤为关键,因为绝大多数的疫病会导致肉尸、头部、蹄部以及内脏发生明显的病理性变化。但是有少数疫病只有在内脏部位表现的病理变化才具有特征性,这也是检测的重点部位,主要包括肺脏、脾脏、肝脏、心脏以及胃肠等。
2.4.3 胴体的检疫
胴体的检疫包括整体性的检查,主要是为了看看是否良好放血;对于淋巴结的检查要看其是否发生了病例变化,一旦发现可疑现象,需要进一步对相关部位的淋巴结进行检查;对于肌肉的检查,需要查看颜色,检测弹性,嗅气味等[2]。
最后还需要在所有检查完成之后,再次进行复检,看看是否有遗漏,检测是否全面,是否到位等。
检查的结果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如果检疫合格的话,就证明其品质是与国家卫生标准相符合,就要在胴体盖上检疫合格的印章,出具证明,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志。
如果不合格的话,就需要出具通知单,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无害化处理,做好焚烧、深埋等处理。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严格做好相关记录,保存时间在两年以上[3]。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对于生猪屠宰之后的同步检疫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定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秉承“全面、细致”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准确判断,为全面实现“放心肉工程”奠定基础,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