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辉
(大庆油田乘风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11)
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慢性疾病,过往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压力增加,高血压的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1]。高血压会逐渐对人体心脑血管以及各个系统造成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到身体健康。本文主要是针对高血压患者出院后采取个性化延续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无法交流、精神障碍、其他脏器异常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4±3.2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9±4.1岁。两组患者中在资料对比方面具有可比性,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
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实施高血压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服用降压药、健康指导、运动和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后,护理人员予以简单指导,告知出院后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学会自我监测病情的方法,定时测量血压,如感到身体不适,立即回医院就诊。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采取个体化延续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由2名主管护士、2名责任护士和2名护士组成延续护理小组,所有专业护理人员工作经验均超过2年。实时跟踪监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用药情况和病情血压等,做好患者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如果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治疗,并详细记录对应的治疗方案。出院3到5天后,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患者自测血压结果、服药依从性、护理方案执行情况,并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和解答。出院2周后,上门随访,了解相关情况并宣讲高血压相关知识,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来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治疗、护理,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起血压大幅度变化。叮嘱患者出院3个月后回医院进行复查,复查时填写生存质量表。
观察指标主要是血压变化情况、日常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随访3个月后,测量并记录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包括DBP和SBP;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表ADL来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总分56分,超过14分表示患者功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总分低于14分则表示患者完全正常。生存质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测量,主要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关系、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每项评分满分为100分,越高的得分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本次研究所有统计数据均采取SPSS19.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血压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SBP、DBP、ADL评分三个方面,护理前,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48.6±6.3mmol/L、98.4±5.4 mmol/L、39.6±9.9分;观察组为149.5±6.0mmol/L 、99.7±4.6mmol/L、36.8±8.0分。随访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38.9±5.2mmol/L、92.6±4.1 mmol/L、39.6±9.9分;观察组为149.5±6.0mmol/L 、99.7±4.6mmol/L、36.8±8.0分。可以看出,护理前,两组患者数据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3个月的护理,两组患者都有一定程度好转,但观察组在血压值和ADL评分方面表现更好,具有显著差异P<0.05。
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评分指标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关系、心理功能、胜利功能这4个方面,对照组得分为85.5±10.6分、82.5±9.4分、83.6±9.0分、82.3±9.6分、80.4±10.6分;观察组得分为94.5±5.2分、91.5±7.3分、90.5±8.3分、91.6±7.9分、89.5±9.5分。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
高血压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医院治疗期间,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患者通常有较高的依从性,但出院后会降低依从性,导致用药不规律,导致血压升高[2]。本文主要针对患者出院回家后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以此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资料没有较大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护理,观察组患者血压情况、生存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各项评分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将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有效联系,护理人员能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制定对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个体化延续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