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做精做实茶产业路径分析

2019-02-12 07:42黄福涛刘春阳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万源市万源达州

冯 林,刘 军,黄福涛,刘春阳

(四川省达州市茶果技术推广站,四川 达州 635000)

我国是茶叶大国,拥有产茶县市1000余个。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给茶叶产业带来了飞速发展,各大茶区、产茶县市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规划布局、良种良法、设施装备、绿色安全、产品创新、品牌整合、市场构建等方面取得了转变和提升。不同的是,在市场和政府双作用力下,各茶产区间发展快慢不一、质效不同。以川茶为例,尽管整体提升,但各产茶市之间差距仍然明显。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省茶园面积36.34万hm2,形成了川西名优绿茶、川东北富硒茶及川南早茶工夫红茶、川中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布局,天府龙芽、“三山一早”成为川茶推向全国和世界的主要区域品牌。在划定的11个主产市中,乐山、宜宾、雅安位列茶叶种植规模前三,面积均超过667万hm2,占到全省的60%以上。与此同时,“三山一早”品牌中的“峨眉山茶”、“宜宾早茶”、“蒙顶山茶”分别来自于这3市,做到了规模与品牌互为牵引、并驾齐驱。又以秦巴地区陕西省汉中市为例,茶园面积突破8.13万hm2,市域茶叶公共品牌“汉中仙毫”自整合打造10余年间,多措并举,成绩斐然。达州虽属川茶主产市、秦巴山区茶叶主产区,但在基地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上均比较弱,要想赶超规模,实现跨越发展,需要时间,更有难度。

1 达州茶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达州市在六个县(市、区)规划建设了茶叶基地。据2018年统计数据,达州茶园面积1.75万hm2,年产干毛茶1.1万t,居全省第8位。主产区万源市取得“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名茶之乡”称号。拥有茶叶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知名品牌“巴山雀舌”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文化名茶”、“四川十大名茶”荣誉称号。巴山雀舌公司入选2019年“四川十大茶企”。“万源富硒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大竹县“巴蜀玉叶白茶”连续荣获第11届、第12届“中茶杯”名茶评比特等奖,并获得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茶博会金奖。自2014年实施茶业“双百”工程,达州茶产业在抓规划、重布局、扩基地、转方式、强加工、推品牌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并有力促进了万源茶业全面提振和大竹白茶快速发展。

1.1 产业布局得到优化

2014年,编制《四川达州富硒茶产业“双百”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明确了全市茶叶产业发展“一带两核四区十园”的空间布局和发展重心。万源作为达州市唯一的川茶产业发展重点县,是“两核”之一。达州市将本级茶叶发展专项资金的50%以上投入万源,加之自2018年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的实施,引导促进了万源茶叶产业全面提振。大竹白茶在“四区”建设中,因模式创新、优势突出、效益良好得到了快速发展。

1.2 基地面积快速增加

坚持“绿色高效、集中连片”原则,引导茶叶基地集聚发展,突出规模效益。2014~2018年,五年以来受到市级茶叶专项资金补助支持的,集中连片33.33万hm2以上新建茶园面积3145.79hm2。目前,已集聚形成万源市白羊、石塘、草坝、石窝,宣汉县漆碑、东林,大竹县团坝、黄滩、高穴,达川区龙会、陈家,开江县广福、讲治,渠县龙潭等重点茶叶乡镇。

1.3 发展方式有效转变

着眼茶旅融合发展方向,促进休闲观光茶园建设。万源市白羊乡生态茶园在2018年获评“四川十大最美茶乡”。以万源市白羊石塘富硒茶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布局“多彩长田”“瓦村茶语”“金色大地”“山水三清”多个主题景点,构建“中国硒部茶园走廊”。万源市“大巴山茶文化小镇”建设落地,按照“一街七巷一苑”设置茶叶展销、餐饮民宿、娱乐购物等区域,着力打造集文化、商贸、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大竹县“喊山开茶”、达川区“巴山采茶节”、开江县“春茶采摘季”、渠县“茶山丛林穿越”等茶旅文化活动和旅游项目愈加丰富。

1.4 加工能力有所提升

2015~2018年,市本级茶叶专项资金共计投入176万元,用于对加工企业新建厂房、引进生产线的补助。期间,共建成加工厂房12座,扩改厂房面积2万m2,引进茶叶加工生产线25条。在茶叶品类拓宽上,新增富硒黑砖茶、红茶生产企业10余家。

1.5 品牌建设紧跟市场

以“达州富硒茶”为引领,整体宣传达州富硒茶产业,带领各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品牌,拓展市场。从政策上推动企业参与国内名茶评比,通过企业参评、获奖增强达州富硒茶产业在国内的曝光率。除引导企业品牌参与茶博会金奖评选外,还通过资金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到“中茶杯”等高水平名茶评比活动中去。同时,鼓励企业品牌积极融入川茶区域公共品牌。2019年5月,巴山雀舌与九顶茶叶一同首批获准使用四川“天府龙芽”省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1.6 全产业链发展滞后

对比我国茶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达州茶产业在生产基地、基础设施、茶园管理、茶叶加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品牌建设、文化挖掘、三产融合、产学研合作等全产业链发展上均较滞后,以致产业影响力不强,竞争力较弱。

1.7 财政支持力度不大

自2014年,每年安排市本级财政资金200万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加工厂房和设备等生产性补助,对新建茶园的补助标准每亩仅100~200元。与省内其他主产茶区投入相比差距太大,难以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

2 达州茶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基于现状,在整体滞后和投入不足的条件下,达州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任重道远。达州茶产业的发展除了常抓不懈、务实跟进,更要革故鼎新、精准投放,在单个项目上下足绣花功夫,将产业做精做实。

2.1 做实规划布局

在产业布局上,要立足实际,做出调整,着力构建以万源为核心、大竹为亮点的新茶产业布局。不断提升万源市川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建设水平,继续完善大竹白茶相关产业链条建设。在生产配置上,要据实分析,理性判断,加强茶园标准化建设与管理,重点提升茶叶初加工水平,避免盲目跟从发展茶叶深加工。

2.2 做实茶叶加工

一方面继续扩增产能,支持茶叶加工厂房建设,增添新的茶叶加工设备和生产线。一方面创新机制把好产品质量关,避免出现“企业大、设备新、品牌强、品质差”问题。督促、指导各茶叶加工企业建立完善茶叶审评和检测制度。市、县茶叶技术推广部门、茶叶企业可联合组建茶叶审评和检测专家服务队,统一把关产品质量,通过技术反馈,有针对性的改进工艺,促进茶叶加工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2.3 做实科技支撑

2.3.1 抓好场地建设 要着眼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个集现场观摩、会议教学、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生产加工集中、设施设备完善的现代茶叶科技培训基地,补齐生产实训缺场地、科技成果难落地的短板。

2.3.2 抓好专家指导 切实加强与省园艺总站、省茶叶研究所的业务联系和科技合作,积极拓展与中茶所、川农大、西南大学、中国茶叶学会、四川省茶叶学会等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的技术交流和行业合作。搭建好专家服务平台,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引进来,将达州茶叶通过专家平台传播走出去。

2.3.3 抓好茶农培训 创新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形式与内容,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茶叶生产标准化落实落地。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在面向茶农培训授课时,要简化理论,深化实践,转化语言,细化指标,做到贴近群众,走进群众。

2.4 做实茶叶品牌

在政府、行业、企业、茶农联动机制没有形成,整个茶产业链条不完备,基础滞后,宣传推广力度有限的情况下,市域茶叶公共品牌应宁缺毋滥。当前,应着重举“两块牌子”,即“万源富硒茶”和“大竹白茶”两个县域茶叶公共品牌。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建设引导,着力提升“两块牌子”的品牌影响力。在企业品牌的培育上,要据实考察,主要培育生产有实体、加工有主体的茶叶品牌。

2.5 做精产品设计

一要认真借鉴中国名茶多数不为单芽茶的经验,在保持单芽茶自成一派的优势基础上,提高毛尖、毛峰类大众化名茶的产品价值,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培育多级拳头产品。二要以传统茶产品为核心,通过概念创新、工艺创新、拼配创新、形制创新等多途径开发系列创新思路传统茶产品及茶衍生产品。三要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和市场定位,将产品提升成为茶文化推广平台和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媒介。四要促进茶叶包装从“大、重”到“轻、简”,从“通用包装”到“时尚个性”的转变。

猜你喜欢
万源市万源达州
新疆中能万源60万吨尿素项目预计6月投产
万源市:全面发力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万源市:不断开拓创新就业服务工作
万源红军歌谣的艺术特色及传承利用初探
吉尼斯世界纪录
万源市:运用数据库实施“点穴式”精准巡察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