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红军歌谣的艺术特色及传承利用初探

2021-02-18 06:46蒲仁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传承利用

蒲仁胜

摘  要:红军歌谣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文化,是激励全国人民爱国热情和激发全国人民爱国斗志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万源红军歌谣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民群众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红军歌谣的表现内容入手,重点探究了万源红军歌谣的艺术特色和传承利用。

关键词:万源;红军歌谣;艺术特色;传承;利用

引言

万源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29年4月27日就爆发了震撼全川的固军坝起义,创立了四川最早的革命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游击队。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来到了大巴山,1934年在万源打响了著名的万源保卫战。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从1929年到红军离开川陕苏区的1935年这6年时间里,红军为了宣传革命,鼓舞大众,创作了大量的红色歌谣,这些歌谣为红军的壮大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下面对这些红军歌谣的艺术特色及传承利用进行探索研究。

一、红军歌谣表现的内容

(1) 有宣传革命主张的。

如《政权要靠枪杆夺》

良医治病要靠药

艄公驾船要靠舵

穷人翻身靠政权

政权要靠枪杆夺

这首《政权要靠枪杆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穷人要翻身,必须依靠枪杆子的革命主张,它用歌谣的形式宣传了毛泽东同志1927年在汉口提出的革命主张,只用了短短的28个字,就将这一深刻的革命道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來了。

(2) 有颂扬领导人物的。

如《宣汉有个王维舟》

宣汉有个王维舟

领导干人杀“瘟牛”

杀了“瘟牛”炖汤锅

老蒋哭得泪长流

(3) 有歌颂红军战士的。

如《神兵天降夺雄关》

自古天险望星关

昔日张飞不敢攀

红军为民打天下

神兵天降夺雄关

(4) 有表达对红军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的。

如《巴山穷人盼红军》

梅花喜欢斗雪开

燕子喜欢春天来

巴山穷人盼红军

好似大旱盼雨来

《世世代代想红军》

捡菌不忘疙篼恩

遮阴不忘栽树人

穷人大印掌在手

世世代代想红军

(5) 有表达对敌人憎恨的。

如《打得刘湘钻土巴》

邓田我不怕

杨森当鸡杀

刘湘夸大话

我要打得你钻土巴

(6) 有妻子送郎当红军的。

如《送郎当红军》

送郎送到大地坪

工农齐心闹革命

小郎哥儿也

快去当红军

.........

(7) 有歌颂战斗武器的。

如《斧头歌》

铁斧头,快又硬

劈柴砍树不卷刃

穷人爱它不欺软

事事专找硬的肯

红军爱它钢火硬

处处敢和对头拼

把它嵌上大红旗

唤醒中华亿万人

红军扛上打天下

铁手斩断旧乾坤

(8)有反映旧社会群众痛苦生活的

《劳农歌》

我们劳农真可怜,

一年忍饥受寒上征捐,

春种田,

秋收谷,

四季忙不闲。

吃一辈子粥,

老死没衣穿;

受尽地狱苦,

谁为你伸冤?

仰侍父母,

俯蓄妻子,

都作画饼餐。

(9)有女游击队员歌

《女游击队员歌》

苦妹子来苦命长,

几生几死没爹娘。

风里浪里十五春,

红军来了见太阳。

分了地来分了田,

不忘恩人徐向前。

不是红军闹革命,

要想翻身难上难。

二、红军歌谣的艺术特色

纵观这些红军歌谣,虽然产生在战争岁月,但是不乏艺术性,是当时非常适用的战斗武器,也是我们后世借鉴学习的榜样。其中可见的艺术手法有:

(1) 托物起兴

如《狂风恶浪志不移》

八台山,翠竹密,

苍松翠竹有骨气。

好似川东游击军,

狂风恶浪志不移。

这首诗主要歌颂的是川东游击军,但是歌谣的开头写的却是八台山的翠竹与苍松,作者之所以要点出八台山的翠竹与苍松,是因为翠竹与苍松具有不怕风雪的高贵气节,而八台山是万源境内仅次于花萼山的一座大山,高大险峻,海拔2300多米,苍松翠竹雄踞其上,更见其铮铮铁骨。最后,作者点明主题,好似川东游击军,狂风恶浪志不移。这让人一读就产生联想,高高的山峰,青翠的苍松翠竹,风雪中挺立的红军战士。但是如果这首诗不要前两句的比兴,那这首诗就没有这样的感染力了。

(2) 比喻

如《天下穷人似干柴》

天下穷人似干柴,

生满山沟长满岩。

红军过路播火种,

铺天盖地燃起来。

这首歌谣最巧妙的是把穷人比喻为干柴,把革命理想比喻为火种,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不难想象出漫山遍野的干柴一遇烈火那将是一场无法扑灭的革命烈火,将燃遍田野、山岗,把旧世界烧得干干净净,把穷人比喻为干柴,让人想象到穷人心里早已积聚了蕴藏许久的革命怒火,而红军的革命理想点燃了穷人的希望,理想之火只要一旦燃烧起来,就铺天盖地,无法遏制。这首歌谣形象生动的关键就是选取了恰当的比喻。

(3) 夸张

如《离天只有三尺三》

天下有个花萼山,

离天只有三尺三。

碰着红军铁脚板,

翻山犹如走平川。

这首歌谣形象生动就是由于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花萼山是万源境内最高峰,海拔2300多米,陡峭险峻,常年云雾缭绕。在这样高大险峻的大山面前,碰到红军的铁脚板,那一点也不算什么,翻山犹如走平川了。这首歌谣就是用夸张的手法歌颂了红军的英武,让人一读难忘。这首歌谣的出现比毛泽东写的的“六盘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还早。

(4)对比

如《鱼儿爱的是河水清》

鱼儿爱的河水清,

鸟儿爱的树成林。

军阀爱的是财主,

红军爱的是穷人。

这首歌谣将红军与鱼儿、鸟儿、军阀爱的是什么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才发现只有红军才是我们穷人的亲人,而那些平时耀武扬威,满口仁义道德的军阀爱的是财主,他们都是人民的敌人。通过对比让老百姓认清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给革命工作指明了方向,告诉穷人不要受军阀甜言蜜语的诱骗,要坚定不移地站在红军这一边与军阀作不屈不挠的斗争才有出路。

(5)拟人

如《送郎当红军》

一送我郎七里扁,

扁上松树笑开颜。

劝郎要学山上松,

迎风斗雪腰不弯。

这首歌谣中的松树笑开颜就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树当作人来写,一个“笑”字就把送郎当兵的喜庆场面写活了,让人读来如在目前。

(6)排比

如《五更鼓儿敲》

一更鼓儿敲,

周围静静悄悄,

天上月儿打灯笼,

红军敌营去摸哨。

二更鼓儿敲,

敌营正热闹,

打牌掷骰搓麻将,

大鱼吃得小鱼跳。

这首歌谣一共五段,每段的结构句式都相同,这种排比修辞格的运用,把红军的英勇和敌人的愚蠢和腐败都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了。

(7)顶真

如《党员处处打先锋》

月季花开月月红,

红军里头出英雄。

英雄里头党员多,

党员处处打先锋。

这首歌谣的第一句末尾是一个“红”字,第二句的开头也是一个“红”字,第二句的末尾是“英雄”两字,第三句的开头也是“英雄”两字,第三句的末尾是“党员”两字,第四句的开头也是“党员”两字,这种首尾相连的修辞方法就是顶真,由于这首歌谣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格,读来气势贯通,把红军里面党员处处打先锋的主题鲜明地突出了。

(8)借代

如《世世代代想红军》

捡菌不忘疙篼恩,

遮阴不忘栽树人。

穷人大印掌在手,

世世代代想红军。

这首歌谣中的大印就代指政权,这种借代修辞手法的运用让人感到更形象,仿佛让人看到穷人手拿大印那种扬眉吐气的样子,但是,歌谣最后点明了这种幸福生活是来自于红军,是红军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世世代代不能忘了红军的恩情。

三、万源紅军歌谣的语言特点

(1)万源红军歌谣的语言大多采用当地地方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又适合于当地老百姓易懂易记。如:“太阳出来一把火,把人晒得焉妥妥”中的“焉妥妥”就是万源地区的地方语言,非常形象地把那种没有精神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又如:龟儿刘湘要垮台一句中的“龟儿”也是独具地方特色的骂人语言,这里用来骂反动军阀恰到好处,表到了人民群众对刘湘的憎恨之情。

(2)红军歌谣的句式多变,风格多样,有七言的:

如《扎在穷人心里头》

红军北上抗日走,

路过村边插棵柳。

柳树发芽扎深根,

扎在穷人心里头。

有五言的:

如《活捉这只狼》

巴山闯进狼,

军阀是恶狼。

喝尽穷人血,

抢光穷人粮。

霸占穷人妻,

烧毁穷人房。

打到成都去,

活捉这只狼。

有十言的:《刘湘自叹》

我刘湘坐重庆,神魂不定。

想从前思今后,珠泪长倾。

悔不该我当年,整治穷人。

穷人们联合起,要我狗命。

共产党他主张,赤化全省。

打土豪行共产,社会革命。

有八言的,如:《打得刘湘钻土巴》中的“我要打得你钻土巴”就是八言。有的歌谣在一首之中就有多种句式的运用,句式多变,运用灵活。

四、红军歌谣的韵律特征

一般情况下,红军歌谣都是按照律诗的韵律来用韵的,如《见红军》

太阳出来照石岩,

唱起山歌上山来。

一眼看见红军哥,

乐得心头山花开。

其中押韵的就有第一句的“岩”,第二句的“来”,第三句的“开”字。(注,“岩”在四川话里与“挨”音相近)

但在有些情况下,不完全是这样,如《情妹给我送双鞋》

情妹给我送双鞋,

要我上山打豺狼。

鞋子穿在我脚上,

伴我为民出祸害。

一日越过百道涧,

十日踏遍万重岩。

野牛插翅也难逃,

人説我是“云中来”。

不会腾云不会飞

就靠情妹这双鞋。

这首歌谣中的第二句就没有押韵。有些较长的歌谣,为了表达的方便,采用了一段一韵的方式。如《照亮巴山十二月》

正月里来是新春,

红军来了气象新。

开仓济贫打土豪,

插杆红旗闹革命。

二月里来龙抬头,

红军来了得自由。

拨开乌云见青天,

搬掉封建大石头。

三月里来三月三,

红军来了换新天。

土豪劣绅全打倒,

封建枷锁全砸烂。

四月里来立夏节,

红军来了分田地。

四月有田栽秧子,

十月有地种小麦。

五月里来正端阳,

红军来了喜洋洋。

家家推磨过端午,

白面馍馍喷喷香。

上面的第一段用的是“春”字韵,第二段用的是“头”字韵,第三段用的是“三”字韵,第四段用的是“节”字韵,第五段用的是“阳”字韵。这说明红军歌谣用韵不拘形式,灵活多样。

五、万源红军歌谣的传承与利用

(1)将这些歌谣编成乡土教材,让学生当课外读物,使大多数学生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2)收集采录这些歌谣的原始曲谱,然后请专家重点打造一部分旋律优美、易记易唱的歌谣在电视台多次播放,并在全市中小学推广。

(3)以红军歌谣为素材编写一台大型音乐剧,作为万源迎接八方客人的保留节目。

六、结语

万源红军歌谣是万源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那个辉煌灿烂时代的历史见证,也是我们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与传承下去,并且要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来激励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凝聚国人力量,强大祖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岩.红色歌谣运动的创建及其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J].中国民族博览,2015(6):2.

[2]张蔓艺.武陵戏高腔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J].北方音乐,2020,40(17):2.

[3]陈燕萍.浅析闽西红色歌谣的传承与保护[J].2021(2019-1):158-160.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传承利用
画与理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