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淮河医院(475000)王斯嘉
护理风险管理是将不良事件发生后被动的处理模式变为积极主动的护理风险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行动的护理管理过程[1],积极预防护理工作中对患者造成的潜在伤害风险。由于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外伤所致的髋部骨折也逐年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老化,并存疾病多,骨折后长期卧床将带来较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因而,早期识别、评价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风险,尽早采取正确护理管理措施或将改善患者预后。现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护理风险管理在我院收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拒绝参加本研究。采用随机抽取单双数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有42人,年龄范围60~84岁,平均年龄为(73.19±7.03)岁;对照组共有44人,年龄范围60~85岁,平均年龄为(73.80±7.41)岁。观察组中男性有21例,女性有21例,合并高血压者10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2例,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2例;对照组男性有21例,女性有23例。在文化程度上,观察组中大学及以上者有2人,高中、初中者均为10人,小学文化程度者16人,文盲有4人;对照组中大学及以上者有2人,高中文化程度者有13人,初中有12人,小学文化程度12人,文盲有5人。在年龄、性别、并存疾病及文化程度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常规护理措施[3]:常规护理及患者宣教:包括遵医嘱用药、治疗,患者病情观察及汇报,告知患者入院及手术注意事项,术后宣教,预防压疮和跌倒发生等措施。②风险管理护理模式: a.护理管理小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护理权责奖惩制度。同时由专人负责监督指导责任护士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定风险评估表,建立风险护理应急预案,将护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b.护理小组会议:每周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会议,建立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和发现奖惩制度,鼓励护士发现问题,对发现的护理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并对护士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和应急案例考核。c.风险管理交班本:实施重点患者风险管理交班记录本,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病情及护理风险的评估,在相应交班本上记录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重点防范措施及内容。接班护士接班时应先阅读该交班本,落实交班本上所记录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
1.3 评价指标 患者平均住院日;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压疮、非计划拔管等;术后并发症包括:心血管并发症、肺部并发症、泌尿系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则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①平均住院日:观察组患者住院日为6~22天,平均住院日为(11.93±2.40)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日为10~36天,平均住院日为(16.00±5.41)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护理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见附表)。
观察组患者压疮、肺部并发症、总体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跌倒、非计划拔管、心血管及泌尿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由于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外伤所致的髋部骨折也逐年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老化,并存疾病多,骨折后长期卧床将带来较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因而,早期识别、评价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风险,尽早采取正确护理管理措施或将改善患者预后。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可对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全局性、系统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
本研究成立了专门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制定了护理权责奖惩制度,由专人负责监督指导责任护士的护理风险管理。针对此类病患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制定了风险评估表,同时建立风险护理应急预案,力求将护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此外,每周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会议,建立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和发现奖惩制度,鼓励护士发现问题,对发现的护理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并对护士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和应急案例考核。实施重点患者风险管理交班记录本,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病情及护理风险的评估,在相应交班本上记录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重点防范措施及内容。接班护士接班时应先阅读该交班本,落实交班本上所记录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将风险管理贯穿病人住院的整个过程。
本研究旨在探索护理风险管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压疮、肺部并发症、总体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0、0、2(4.76)及4(9.1)、5(11.4)、15(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1.93±2.40)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6±5.41)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跌倒、非计划拔管、心血管及泌尿系并发症发生率或与常规护理工作及病人心血管基础等有关。
经研究发现,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管理中,重视高龄患者年龄因素带来的相应风险及髋部骨折及手术对病人造成的打击。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列出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评估表及预防措施、应急预案。成立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实施重点患者风险交班本,切实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减少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总之,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