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474500)陈阳
1.1 临床资料 研究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1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0例。A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17~78岁,平均(46.8±5.6)岁;B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16~80岁,平均(47.2±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可以比较。研究入选对象均符合相关的医学伦理审核要求,且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不接受研究,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A组采用传统药学服务模式,患者可将医师开的处方交给药师配置所需的药品,药师可详细向患者介绍药物的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B组采用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具体的服务内容包括:①制定合理的药学服务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种类、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②改善用药服务方式:选择专业的医务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用药咨询,耐心、细致的为患者及家属解疑答惑,告知其药物使用方法、用量、不良反应等。③转变药学服务观念:采用新型的药学服务观念,以患者为中心,分析患者用药期间易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和药物疗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依从性及药学服务满意度。用药依从性:①完全不依从:未按医嘱进行用药;②部分依从:基本遵医嘱、按药师指导进行用药,偶尔用药过量、不足或忘记用药;③完全依从:完全遵医嘱和药师指导用药。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满分100分。不满意:<70分;满意:70~85分;非常满意>85分。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例数(%)和(±s)表示,差异用X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B组患者用药依从性94.4%(85/90)明显高于A组85.6%(7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对比 B组患者的药学服务满意度95.6%(86/90)明显高于A组86.7%(7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中口干、恶心各3例,腹胀4例,头晕2例,B组中恶心、头晕、口干、腹胀各1例,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4/90)明显低于A组(13.33%,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合理用药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而用药不当引发的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甚至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对临床用药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使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时、定量用药,对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传统的药学服务模式重视药品供应和管理,但对药房药师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要求不高,导致药师无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而新型的药学服务模式,强调药师明确慢性疾病发病原因、症状,熟悉药品的使用方法、用量、功效及不良反应等,以便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药物性能等,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而且,新型的药学服务模式重视患者的健康与个人利益,将其用于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另外,在对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药物时,向其介绍有关疾病及药物治疗知识,能提高患者与家属对规范用药的重视性。同时,药师向患者讲授药学知识,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认真核对药物信息,有利于提升药物治疗水平。因此,此次研究中,采用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B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学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采取传统药学服务模式的A组患者,且B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表明采取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采用传统药学服务模式的患者。
综上所述,新型药学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药学服务满意度,减少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适合用于药房药学服务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