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2019-02-11 14:50:13尹凤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5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新手段组织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以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是小学合作学习的效率效果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比如有的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没有把握好,就会出现小组内部不协调的情况,所以落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障好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新课改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其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教师布置好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配合完成。其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是让组内成员自由讨论,在沟通、探讨中解决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入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缺陷,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可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构建新型课堂形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科学进行小组分配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活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中,合理安排学习小组至关重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分组安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小组合作学习成败及有效性。若小组分配缺乏合理性,不仅无法达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计划实施。分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观察学生性格特点,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从而实现小组成员的互补。

(二)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个人学习有一定差异,更突出学生主体性,注重小组合作解决学习困难。因此,在学习任务布置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小组合作学习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布置学习任务,保障教学实效性。另外,学习任务布置后,教师应加强教学引导,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要认清自身职能与功能的转变,通過巧妙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形成数学学习兴趣。

(三)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特点,尽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各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让学生能产生学习动力。具体来讲,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形成竞争。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中,教师出题: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60米,宽30米,池底铺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然后,让每个小组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观察游泳池,回答问题。教师可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选出优秀小组,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各小组产生良性竞争。出于集体荣誉感,小组活动时学生会更投入。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能锻炼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使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正确把握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学生们可以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以此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安排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理念,以此找出合理的合作时机,例如当学生学习时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时,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或者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组内的同学共同交流、探讨,互相补充,最终找出一个最全面、合理的答案。比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学生对于概率的概念并不是很熟悉,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概率的实验,并且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让学生对于概率的内涵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五)科学建立评价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以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以及结果及时的进行评价,另外要针对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评价时,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组内进行自我管理;考核评价时则是组间交叉进行,即:第一组考核第二组;第二组考核第三组;第三组考核第四组……以此类推,最后由第十二组来考核第一组。教师在组织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好监督作用。

(六)小组间的作业检查办法

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在作业完成之后一般交由课代表汇总最后集中送给老师批阅。但由于学生学习数学能力不同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必定有一部分学生会遇到不懂或不会的问题,为了在第一时间解决不会的问题,在每组的学科组长收完小组作业后,需要初步检查本小组内作业的完成情况,针对不会的问题通过小组力量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反馈到老师那儿,由老师帮助解决。让后进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向他们提供帮助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同组的好学生,有利于调动后进生学习和参与合作的积极性。采用上述方式,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弥补学习中的漏洞,而且能够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再则,也变相的体现出了教师的价值。真正做到学生是根据需要而学,而不是在教师威逼下学习。

三、总结

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有效方式,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小组学习,但是如果运用的不得当就会产生多此一举的结果,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需要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时需要研究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很多浅显易懂的知识只需要自己了解后就能掌握,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讨论;那些深涩难懂的知识需要加以讲解引导以后,发挥小组学习的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学习的结果要及时进行反馈,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指导,给出合适的建议和提示。

参考文献

[1]  吴良灿.小学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式研究[J].名师在线,2019(19):33-34.

[2]  顾云娟.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150.

作者简介:尹凤英(1971-),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莲花小学。本科,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作文评改“五步曲”
PBL与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1:22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47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