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昌 张亮 吴亚林 卢军锋 丁宁
摘 要: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够增加农业资源的生产效益,更能将新型产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带动农村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江苏省逐渐形成了以特色田园乡村为主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国有关政策法规,根据特色田园乡村的内容与方向,从产业强化、政策优化、环境美化等角度出发,对田园乡村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规划。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特色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4-006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和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核心发展模式,创建合理有效的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保障农业核心技术的创新驱动发展,并根据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等发展目标,将现代科技与生产资源向农业地区进行深度延伸[2]。
1 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
现阶段,我国各地纷纷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相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江苏省政府部门在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前提下,根据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展开了针对田园乡村构建的规划部署,制定了乡风好、集体强、农民富、产业特、村庄美、生态优的规划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农村建设宏观趋势良好的背景下,存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建设缺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及资源趋紧等问题。而田园乡村部署的形成,是破解江苏问题,推动江苏发展的重点。江苏省能率先走到“乡村振兴”的政策前列,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客观性。
首先,城镇化水平高。江苏省在经济整合层面上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江苏城镇化率达71%,是我国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最为成熟的省份之一。从理论层面出发,80%的城镇转化率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当城镇转化到特定阶段,相关问题会逐渐突出,而积极摸索新的乡村发展路径,不仅有利于鄉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更能有效加大城乡的整合力度。
其次,经济实力强。截至2017年底,江苏生产总值已突破80 000亿元大关,在全国省份排名中居第二位。所以,传统产业要积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进度,使江苏经济结构从快速发展转向质量发展阶段。尤其在新经济形态下,注重“高端生产”将是我国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目标。
再次,拥有发展特色乡村的经验与能力。江苏省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地理条件,是建设田园乡村的不二选择。2012年江苏省便明确了乡村试点工作的目标,并于2015年全面部署乡村建设战略。
2 江苏田园乡村体系形成
2.1 产业布局
在新时代背景下,江苏从“农业发展”到“产业兴旺”,从“增产”导向到“增质”导向,从低端制造到高端科技,切实体现出我国政府部门对地区经济的关注力度,与此同时也彰显了江苏省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产业整合的显著成绩与成果。通常来讲,农作物产量决定了农业经济效率、人员外流情况及农民收入,所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政策,以此使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收益,而田园乡村战略在产业发展层面上要凸显其“特”(特色),即从诸多农业资源中挖掘与众不同的引领元素,并贯穿到所有产业链中,从而使农业发展的成果与过程都展现出其独有的“时代价值”[3]。
2.2 生态环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江苏乡村地区有了稳定、良好的发展框架,并在自然生态治理层面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生态宜居是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内容,适当地将水系、植被等生态要素进行设计与布局,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空间,进而使自然环境与生活空间相协调。而在整体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后,田园乡村通过更新与设计,增添了农村景观的美感与动感,提升了乡村建设的辨识力度。尤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田园乡村建设思想充分深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将产业整合、环境优化进行了统一,利用相关政策手段形成节能型、低碳型的乡村产业结构,为推进田园乡村的构建进程,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2.3 治理机制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视域下田园乡村构建的基础,因此江苏必须将夯实基础作为乡村发展的根本。逐渐从传统的“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转变,以此彰显江苏乡村治理理念的转变。与传统的农村建设体系不同,田园乡村在建设初始阶段到落成阶段,是政府、社会、农民多方努力的集合。在政府部门的指引下,提升乡村居民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中的主导作用,继而使田园乡村成为符合乡村居民生活理念、行为规范、理想诉求的完美空间[4]。
此外,江苏省在构建田园乡村的过程中,不断从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及生态学角度,探析乡村治理的有效机制,并在村人治村、政策指引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各界对乡村建设的关注,以此实现全方位、全维度、多领域共同参与治理的建设目标。
2.4 生活水平
生活富裕主要指在乡村居民生活宽裕的前提下,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江苏乡村地区的生活模式与理念逐渐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如果采用传统的新农村建设手段,虽然能够满足乡村居民的物质需求,却难以适应居民的精神需求。因此在乡村规划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将乡村原有的传统文化符号移植到乡村建设中,通过公共空间规划,乡村传统节日活动以及村委会的行政活动,还原乡村原有的文化氛围,在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保留并传承乡村原有的社会关系、文化氛围及历史痕迹,以此满足乡村居民的精神需求。生活水平不仅包涵居民的物质生活,更包括居民的精神生活,提升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应是田园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与主要内容[5]。
3 江苏田园乡村的设计与规劃
3.1 产业强化
现阶段,江苏农业与产业相整合有了全新的意义,即开辟农民增收路径,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与就业机会,留住农村的“人”。通常来讲,农业生产是江苏农村的根本,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适应粮食需求与确保食品安全层面上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根据当前的农业规划与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功能性质,可将乡村地区划分为五大农业种植区,通过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本土植物,提升农民收入。进而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征与“季相轮作”,逐渐破解江苏农业地区景观、功能、产品的连续性问题。此外,江苏农业地区应生产出以五谷面粉、大米水稻为特色的农产品,拓展营销、物流、仓储、加工等关键环节,增强农产品知名度,打造全新的农作物品牌。
3.2 美化家园
在乡村生态环境与公共空间的美化上,江苏省应采用“四态分析”的方法对乡村风貌进行具象描述,进而确定乡村的总体基调。譬如居住在滨水区域的居民可构建出“滨水人家”的乡村风貌;集聚水上交通与埠头文化的集市可形成拥有区域特色的文化风貌;根据湿地动植生态体系的基本特征,可打造出完美的生态风貌;渔稻文化与淳朴乡风可形成富有水乡风俗的民俗风貌。田园乡村建设重在“田园”,即通过对乡村意境的营造与抒发,提升乡村整体的感官度。因此在文化层面上,江苏省应根据不同乡村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可以在保留并修缮当地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增添其他文化符号,也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出接近历史文化模态的建筑格局与生态格局。
3.3 政策优化
促进田园形成构建,实现乡村振兴是开创性、综合性、开创性的工程,因此政府部门应将落脚点放在政策指引与优化的层面上。首先在资金保障层面上,政府部门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旅游策划与产业规划,提升乡村资源的利用率,努力发展新业态,探索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其次,依托研发机构与企业的协同功能,加深对乡村建设的理解。以此优化原有的政策体系,提升田园乡村的构建力度。此外,在乡村治理、环境优化、人文环境及产业调整等层面,政府部门要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推动相关建设工作有序发展。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农业的时代背景下,不仅要以精准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更要将升级与转型乡村产业结构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以此继承并发展新农村建设理念,而田园乡村是江苏省充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上的乡村复兴战略,是全面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实际与我国政策法规的乡村治理手段,因此在田园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乡村振兴的内涵,从产业强化、家园美化及政策优化的角度出发,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田园乡村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汪晓春,张伟.浅议特色田园乡村内涵、背景及特点[J].小城镇建设,2018,36(10):5-12.
[2]大城市乡村振兴实践研讨会[J].城乡规划,2018(5):79-118.
[3]吴晶璐.苏南地区乡村振兴规划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19(6):36-38.
[4]史莹,金质佳,曹仁勇,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36(10):43-49,63.
[5]李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水慢城景观设计为例[J].乡村科技,2018(24):49-50.
(编辑: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