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中的诊断价值

2019-02-11 23:36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胸膜肿块程度

(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pleura,SFTP)是由间叶组织中产生的梭形细胞瘤,较为少见,其最早的报道是在1931年[1],仅占所有胸膜肿瘤的2%~5%。SFTP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虽然临床中大部分为良性肿瘤,但是恶性肿瘤所占比例15%左右。SFTP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无明确的术前检查指标,因此其早期诊断率不理想,且误诊率较高[2]。本研究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SFTP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对该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认知,提升对该病的诊断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48.6±12.5)岁。其中6例伴有咳嗽、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剩余9例均无任何症状,在常规体检时发现。前期诊断中,9例诊断为肺纤维瘤,3例为神经源肿瘤,2例误诊为肺癌,1例为胸膜内皮瘤。所有患者后期均经手术证实以及病理学证实为SFTP。

1.2 方法

15例患者均行MSCT检查,采用西门子双源多层螺旋64排CT机对患者行胸部CT平扫和三期增强检查,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80 mAs,层厚及间隔均为5 mm;均行多平面成像(Multiplanar imaging,MPR)重建。层厚5 mm,1.5 mm重建。增强扫描对比剂选用静脉团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350 mg/mL),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剂量为2 mL/kg,流速控制在每秒3 mL,动脉期延迟25~28 s,静脉期延迟55~60 s,范围选择从胸廓入口至肺底[3]。影像数据上传后进行多平面重建。

1.3 图像分析

由一名主任医师,两名诊断医师对CT影像资料进行复阅,意见不同时,经充分讨论后由主任医师定夺。观察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界清晰度、周围组织以及各期强化情况等。强化程度可分为3种(小于平扫值的50%为轻度强化、在平扫值50%~100%之间为中度强化、平扫值100%以上为重度强化)。

1.4 病理检查

肉眼观察术后病理标本肿瘤的形态、大小、包膜等,对肉眼看不到的病理标本使用中性甲醛(浓度4%)将标本固定24 h,然后脱水,切割为片状,置于光镜下观察[4]。免疫组化项目检测有CD34、Vimentin 等。

2 结果

2.1 MSCT平扫观察肿瘤情况

15例患者SFTP病灶均为单发性病灶,其中左侧7例、右侧8例,肿瘤边界清晰。病灶部位:有3例发生在膈面胸膜、5例纵膈面胸膜、7例肋面胸膜。肿瘤大小:5例患者<3 cm,6例患者在3~5 cm之间,4例患者>5 cm。7例病灶与胸膜发生基底互连,与胸膜发生宽度或柱状体相交,移行处表现为“胸膜尾征”样。其中有5例瘤体与胸膜之间出现“胸膜蒂”相互连系。平扫CT检查发现,混杂密度共6例(其中钙化4例,坏死2例),等密度共5例,低密度4例,其中坏死的2例瘤体均>5 cm。观察瘤体周边组织发生瘤体压迫的患者共有12例,在CT肺窗上可观察到瘤体周边有条状或片状阴影。

2.2 MSCT多期增强扫描肿瘤表现

采取均匀强化的患者共9例,采取“地图样”不均匀强化的患者共6例;动脉期增强强化中有10例无明显强化,进行到静脉期及延迟期时强化程度达到中度;另外动脉期强化程度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的患者有3例,进行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达到重度;仅有2例患者动脉期呈中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降低。

2.3 病理学检查

所有病灶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其中12例包膜完整切除,形态多为不规则形状,5例质软,5例质中,2例质硬;切面颜色成灰黄色2例、灰白色7例,灰红色3例;光镜下观察瘤细胞形状大部分为椭圆形或米粒形,呈网状排列,观察细胞核为长圆柱形状,细胞部分疏散部分密集不规则,细胞周边有微型血管,分泌液中发现囊变;免疫组化结果:CD34、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 )均为阳性。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医学发现孤立性纤维瘤与一种表达CD34抗原的间叶细胞有关[4],该细胞存在于人体结缔组织中,因此,SFT可以在全身任何结缔组织中发生,其特点是具有交界性和转移性,虽然多数生物特点为良性,但是恶性的几率相对较大。SFTP不存在年龄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身体内结缔组织与年龄差别无关。本组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生,证实了以上论点。SFTP在临床中的病程进展较慢,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有临床症状的多以咳嗽、胸闷、胸痛等常见症状,因此,SFTP的诊断较为困难[5]。

3.1 SFTP的MSCT影像学表现

SFTP患者的CT平扫瘤体肿块大多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密度变化与周围肌肉相似,边界平滑。本研究中有9例等低密度,6例混杂密度,且2例出现坏死,坏死原因可能是肿瘤较大,从而导致坏死或囊变的几率增大。本研究中有12例病灶出现“胸膜蒂”或“胸膜尾征”,临床中已经证实这两种病灶现象均是发生于胸膜的肿瘤征象,是确诊肿瘤起源的金标准。CT平扫虽然能确诊肿瘤根源,但具体是发生于脏层胸膜或者壁层胸膜判断较为困难。SFTP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强化方法分为三种:a)肿块较小,使用中等强度强化,肿瘤内密度多为均匀表现,强化在平扫CT值的50%~100%之间,强化方法无限制,不会出现坏死情况。b)强化程度为轻度强化,低于平扫CT值的50%的扫描程度,最好选择均匀强化,不会出现坏死情况。c)动脉期强化程度达到重度时,肿块内部可观察到血管,延迟强化或持续强化使用动态增强。本研究中均匀强化患者的影像特征为肿块较小,软组织密度均匀,说明肿块存在较为密集的胶原纤维和肿瘤细胞。6例“地图样”不均匀强化。分析原因可能是肿块较大导致坏死或囊变,进而使“地图样”不均匀强化几率增大。本研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的患者在静脉期强化程度发生改变的有10例患者。3例动脉期不均匀强化为轻中度的患者,逐渐在静脉及延迟期增加至重度强化。分别符合以上强化方法中的a、b方法。同时,动脉期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稍减低的患者有2例。也符合a中的强化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和成分的不同,动态强化的方式也不同。研究中发现,肿瘤的强化曲线与肿瘤内的供血血管、胶原成分、细胞密集度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密集区也是延迟强化明显区,这是由于对比剂向细胞外缓慢深入反馈较慢而导致。本研究中静脉期和延迟期渐进或持续增强的病例多于其它(13/15),研究结果受到限制,其可靠性还需临床扩大样本来证实。

3.2 诊断鉴别

SFPT在胸腔任意部位都可能发生,从而加大了其诊断难度。临床上使用病灶对比的方法来诊断,如胸膜转移瘤、胸膜间皮瘤、胸壁神经源肿瘤等,a)胸膜转移瘤:胸膜多呈不均匀增厚状态,且有原发性肿瘤病史。b)胸膜间皮瘤:多发于男性当中,且身处石棉接触的环境有关,特点是瘤体不存在孤立性,并伴有腹腔积液,增强扫描的程度低于SFPT,如有一侧胸膜广泛增厚则表示为恶性胸膜间皮瘤,周围组织受累转移,伴有大量积液。c)神经源性肿瘤:多呈哑铃形状,周围骨质受压迫,肋间隙增宽,当SFPT发生于侧胸壁和后纵膈时要仔细与其区分。

综上所述,SFTP在CT表现特征较为明显,多期增强扫描能反映瘤体特点,提升了临床对该病的认知和诊断效率。

猜你喜欢
胸膜肿块程度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