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450000)杜洁 于佳琦 宋盼盼
1.1 一般资料 选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9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数字表法分组,系统组男患儿28例,女患儿17例。年龄6~71个月,平均年龄(32.21±10.01)个月,发病时间2.2~16.7d,平均发病时间(6.32±3.21)d。护对照组男患儿29例,女患儿16例。年龄6~72个月,平均年龄(32.58±10.21)个月,发病时间2.3~16.5d,平均发病时间(6.42±3.21)d。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用普通护理,系统组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①心理护理:患有咳嗽和哮喘的孩子,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可产生紧张心理,需要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给予玩游戏、播放动画片和听儿歌等方式减轻患儿的恐惧感。②环境护理:做好环境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摆放植物,以免花粉刺激呼吸道,从而引起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发作。保持温度为18℃~22℃,湿度为50%~60%左右,需要加强患儿的保暖护理,避免感冒的发生。③饮食调整:疾病会儿童食欲降低,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需要指导患儿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并给予补充水分,进食新鲜水果蔬菜,改善机体营养和免疫力。④气道护理:给予患儿气道护理,增加室内负氧离子浓度,负氧离子具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能有效加强气管上皮纤毛的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发生,促使肺泡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增加肺活量,预防肺气肿和肺心病等并发症。⑤体温护理:大多数儿童为中度至低烧。如果体温低于38.5℃,无需特殊处理,体温继续升高需要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⑥指导用药:呼吸道分泌物黏稠的情况下,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雾化器雾化吸入药物进行稀释痰液和排痰。⑦出院健康教育:建立家庭与医院之间的沟通平台,家长可以相互沟通,引导出院的儿童远离过敏原,增强营养支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并注意保暖,加强个人卫生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程度;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炎症控制时间、喘息控制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护理前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肺部功能状况;小儿抗拒治疗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计数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分别进行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1 两组满意程度分析 系统组100%(45/45)的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满意程度80%(36/45)更高,P<0.05。
2.2 护理前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肺部功能状况分析 护理前两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肺部功能状况接近,P>0.05;系统组护理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肺部功能FEV1以及FVC分别是(0.11±0.03)μg/ml、(2.33±0.14)mg/L、(2.68±0.45)L、(2.81±0.67)L。分别优于对照组患儿的(1.45±0.22)μg/ml、(7.30±1.21)mg/L、(2.01±0.32)L、(2.42±0.43)L;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炎症控制时间、喘息控制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分析 系统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炎症控制时间、喘息控制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分别是(6.39±2.24)d、(6.45±2.82)d以及(4.45±1.17)d分别优于对照组的(8.45±2.35)d、(8.41±2.21)d以及(5.45±1.56)d。组间差异显著,P<0.05。
2.4 两组小儿抗拒治疗的发生率分析 系统组小儿抗拒治疗的发生率6.67%(3/45)少于对照组的24.44%(11/45)。P<0.05。
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常伴有其他过敏史。它发生在1~3岁的肥胖儿童中。喘息在夜间或早晨更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出现一些孩子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单靠医院治疗和护理不能长期稳定疾病[1][2]。系统的护理干预鼓励家庭成员有针对性地参与护理,加强儿童家庭管理,提高出院后疾病防范的能力,降低复发率。而住院期间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从多方面给予有效护理,缩短儿童的住院时间,减轻家庭负担。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普通护理,系统组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结果显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