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473000)孙敬争 李兰冰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高血糖引发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使得患者骨氨基酸、肠钙吸收、骨质钙化减少,因此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症状。如何护理此类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期间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院护理人员重点关注的护理问题。本文探讨了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调研2018年6月~2019年3月我院老年病科收诊的14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者,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52.69±5.47)岁,病程2个月~2.5年。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收治的全体患者均同意本次护理措施并取得医院伦理会同意。③排除影响骨质代谢的其他疾病患者。④排除沟通障碍者及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向患者宣教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实施心理护理,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专科护理,给予患者一定的饮食指导。
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主要的内容有: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工作性质、病程、饮食状况等。①入院及心理护理:责任护士接待患者,向其介绍患者的主治医师、住院环境、住院期间的相关规章制度,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的心理。通过影像、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患者提供糖尿病、骨质疏松疾病的相关治疗及预防的知识,针对患者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进行连续性的预防治疗的教育。给予向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协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促进患者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②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钙剂及维生素D,口服后多饮水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身体状况、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④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合理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例如:散步、太极拳等,30min/日。⑤健康宣教:我科定期组织糖尿病患者参加健康宣教的讲座,详尽为患者介绍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1]。
1.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骨质密度测定值、糖代谢指标的变化。
2.1 患者骨质密度测定数据 14例患者中男性骨质密度测定值为(4056.78±123.72),女性骨质密度测定值为(3978.67±110.52)。
2.2 护理干预后患者糖代谢指标变化 14例患者护理干预后FBG(mmol/L)、2hPG(mmol/L)、糖化血红蛋白(%)数据分别为(6.1±0.9)、(9.87±1.4)、(7.69±0.8)。
常规护理是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进行护理,虽然促进患者生理疾病的恢复,但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及患者的心理护理中依旧存在不足。综合护理本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成效[2]。
综合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临床需求、临床表现及个体差异,为患者制定全方位的个体化护理,以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为护理准则。其通过建立糖尿病患者的个人档案、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健康宣教等措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患者积极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钙、磷等矿物质的摄入,提高骨质密度,从而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生活及心理负担。
本次研究表明,14例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中男性骨质密度测定值为(4056.78±123.72),女性骨质密度测定值为(3978.67±110.52)。14例患者护理干预后FBG(mmol/L)、2hPG(mmol/L)、糖化血红蛋白(%)数据分别为(6.1±0.9)、(9.87±1.4)、(7.69±0.8)。由此可见,通过综合护理提高糖尿病患者对骨质疏松并发症的重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社会、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