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475000)王晓燕 窦建卫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86例颌面外伤患者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28~72岁,平均(51.95±4.68)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21例,高处坠落10例,机械损伤12例;研究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9~72岁,平均(51.99±4.33)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20例,高处坠落11例,机械损伤12例;两组患者年龄、致伤原因以及性别分布等存在同质性(P>0.05)。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分析等综合诊断为颌面外伤;意识清晰,并能正常沟通;病历资料相对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以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疾患、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者等特征人群。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颌面外伤外科治疗期间护理常规进行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常规清创、定期换药、饮食以及个人卫生指导、出院指导等。
研究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因颌面外伤导致面部形态改变,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引起焦虑、自卑等负性情绪,严重时甚至有轻生想法,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作心理疏导,在交流期间保持态度和蔼、语言真诚,拉近护患心理距离;同时,术前进行知识宣教,将最新手术以多媒体方式直观展现在患者面前,必要时可请成功病例现身说法,坚定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坚信良好配合可获得良好预后,从而在术前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②口腔护理。术前细致检查口腔损伤、牙齿松动等情况,并予以有效指导,使其在术前以及手术当天以1.5%过氧化氢液+浓替硝锉含漱液漱口,预防感染。
(2)术后护理:①病情监护。术后连接中心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保持呼吸畅通,实时监测患者心率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神色、口唇颜色等,一旦异常立即汇报;②疼痛护理。麻醉药物失效后,患者有明显疼痛感,护理人员应及时予以心理疏导,评估其疼痛程度,以注意力分散法、改变体位等方式减轻其焦虑情绪,并提升疼痛阈值。同时,改善住院环境,必要时予以冷敷、镇痛药物干预;③情绪疏导。患者术后容易因担心自身预后等而产生焦虑感,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详细描述康复进程,使其认识到循序渐进恢复方能彻底康复,帮助其调整好心态。
1.3 观察指标 参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该量表关于焦虑情绪的界定分值为7分,7分以下为无焦虑,7分及以上为有焦虑情绪,且评分越高,焦虑情绪越深重;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即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对护理内容、护理安排、服务态度、操作技能、医患配合、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满意度,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四级标准予以评分:3分、2分、1分和0分,评分为12~18分则表示满意,评分不足12分者,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定量资料t检验;定性资料X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2.1 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A评分(6.12±1.46)低于对照组(10.89±2.15)(P<0.05)。
2.2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3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颌面外伤多因突发事故所致,包括上下颌骨骨折、颧弓颧骨骨折、鼻骨骨折、面部软组织骨折、牙脱臼等,且往往合并多发性损伤出血等[2]。笔者在研究组颌面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中即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按照手术阶段分成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其中术前护理集中于心理护理和口腔护理中,前者可减轻患者术前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减小不良应激反应,结合口腔护理,可完善术前心理、生理方面准备工作;术后护理则着眼于病情监护、疼痛护理和情绪疏导三方面,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巩固手术效果,并改善病人心情,提升满意度。结果提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0%,护理后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印证了上述分析,也证明了综合性围术期护理用于颌面外伤患者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