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娇娇 张 燕 张贻意 唐才明 陈 罡
(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中分院/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柳州545003)
近年来,百香果产业随着百香果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走俏而发展迅速。2017年,广西全区的百香果种植面积约1.33万公顷,其中柳州市的种植面积666.7 hm2。百香果属多年生的常绿攀缘木质藤本植物,栽培百香果需搭架。测定表明,百香果园内光照适宜遮阳率可达80%,空气相对湿度为75%~80%,满足竹荪的生长发育需求。并且百香果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特性,其生长期内一般不使用农药,不影响食用菌的品质。
笔者在广西柳州市柳北区、融水县等地百香果套种竹荪的试验表明,该模式每667 m2可增收8000~9000元,实现百香果与竹荪的双丰收。
现将百香果园套种竹荪技术总结如下。
长裙竹荪,引自福建省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
根据广西的气候条件与竹荪的生育特性,一般在每年1-2月制种,3-4月覆土栽培,5-9月出菇最佳。
选择菌丝生长整齐、健壮有力、菌龄65~75 d、菌种袋手感较硬者为佳,有黄水珠出现则偏老。
常用培养料配方:竹屑98%,尿素0.8%,复合肥0.2%,轻质碳酸钙1%。每667 m2用料量为3000~4000 kg,用菌种量为500~600袋(每袋0.5 kg)。
建堆:铺料播种前45~60 d开始建堆发酵,将预湿好的竹屑摊开,均匀撒入尿素、复合肥等辅料,拌匀,堆成高约1.3 m的龟背形的料堆,在料堆的上方打多个排气孔,便于增氧与排臭,最后盖膜保湿保温。
翻堆发酵:每间隔10~15 d翻堆一次,内外料对调,并根据培养料水分决定是否补水,培养料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即以手捏成团,指缝有水而不滴下为宜。根据料的粗细确定发酵时间,一般发酵时间为45 d,发酵好的培养料颜色呈褐色、有香味。
整理畦床呈南北朝向,长约80 cm,沟宽约20 cm。
播种前,在畦床周围先撒石灰粉进行消毒;将堆沤发酵好的竹屑均匀铺在畦床上,厚度约15 cm,竹荪菌种掰成鸡蛋大小块状,呈梅花形间隔6~8 cm播种1穴,每平方米用种量3袋;播种完后盖上3~4 cm厚的培养料,不使菌种外露,用手将培养料和菌种轻轻压实,以利于菌种萌发吃料;畦面覆盖3 cm细土,使料床呈龟背形,最后盖上稻草保温控湿。
播种3 d后,要不定期检查菌种萌发吃料情况。萌发生长的菌种呈白色绒毛状,如发现块状菌种变黑、有臭味,则要查明原因并及时补种,同时要做好防鼠工作,要确保菌种的成活率。
竹荪喜湿,只有在环境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时,菌群张开度才能达到最大,因此要保证覆土表面足够湿润。但喷水过多,菌丝徒长,幼菌蕾到成熟时便全破口,给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从而引起菌蕾死亡。出菇期广西大部分地区正值雨季,要及时盖地膜做好防雨工作。保持覆土表面湿润、手捏土能扁为好。
现蕾阶段,定期清除畦床周围的杂草,但不宜过早。当畦面发现中指大小菇蕾时或温度稳定在27℃、菌丝爬上畦面时,可用农达除草剂按说明书的方法除草。不宜采用人工拔除杂草,防止菌丝封固的表土松动,而破坏菌丝正常生长。
现菇蕾后15~22 d,竹荪子实体菌柄伸长到最大高度,菌裙完全张开达到最大粗度,产孢体(菌盖上黑褐色孢子液组织)尚未自溶,这时采收的竹荪菌体洁白,商品价值最高。采摘时,用一只手扶住菌托,另一只手用小刀将菌托下的菌索切断,轻轻取出,不要用手扯。因为裙、菌柄很脆嫩,极易折断。采收后,将菌盖和菌托及时剥掉,保留菌裙菌柄。轻轻去掉菌托表面上的泥土后,及时放在烤筛上,让其自然撒裙。
烘烤时为避免竹荪粘于筛面,先将纱布铺在筛上,然后按菇大小分层摆放,大的摆下层小的摆上层,整齐排在大烤筛上。打开排湿窗,在65~70℃,烘烤3~4 h,迅速排除蒸发出来的水气,促其定型;竹荪脱水至七成干时,取出烤筛,将竹荪整齐捆扎,然后回炉(竖放)再烘干定色。关闭排湿窗,使烘房内热风循环,此时,保持烤房温度55~60℃,约1~1.5 h。这期间要不定期用手摸竹荪观察其干湿度。烘干后竹荪要及时取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防止回潮变色,放入阴凉干燥房间保存待售。
竹荪子实体形成期禁止使用农药,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防病除虫。
常见的病害主要为黏菌和烟灰菌,其可抑制竹荪菌丝的生长,直至死亡。防治措施:①黏菌。加强通风,初期可用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硫酸铜1∶500倍液、10%漂白粉连续喷洒3~4次。②烟灰菌:早期出现白色绒毛状菌丝时为治疗最佳期,在发病处喷洒3%石碳酸(苯酚);当出现黑色孢子时,喷洒福尔马林2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稀释液;如果病害严重,可挖出发病处的培养料,在发病处及其周围撒上生石灰,并用塑料膜将发病处盖住,控制其进一步扩散。
主要虫害有:蜗牛、蛞蝓、白蚁、螨虫等。可采用人工捕捉、利用趋光灯捕杀或采用性引诱剂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