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2-11 17:04河南郑州弘大心血管病医院450000管晓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实验组效果

河南(郑州)弘大心血管病医院(450000)管晓玲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该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为了提高脑卒中的护理质量,应用PDCA循环管理,给予科学、有序、计划实施,总体上为循环模式。但是,在每个循环步骤中,都会存在一些护理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其应用效果详细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60例脑卒中患,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女性10例,男性20例,年龄35~74岁,平均(54.24±4.12)岁,其中脑梗死患者为15例,出血患者为15例。实验组: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37~73岁,平均(50.24±2.45)岁,其中脑梗死患者为16例,脑出血患者为14例。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分析,予以脑卒中患者病情类型、年龄和性别指标的分析,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分别在服药、饮食以及健康教育方面行护理工作。实验组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条件下予以PDCA循环管理。在计划工作执行期间,结合不同的脑卒中患疾病特点,为其制定出符合的护理方案。实际执行过程中,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需要给予健康教育工作,引导患者参与到康复训练中[1]。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可以为患者提供定期的电话寻访工作,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对患者家属访问,全面分析患者的康复状态,探讨脑卒中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是否能够按照一定指标用药、作息和饮食。在检查工作中,可以予以家庭寻访、电话询问、提问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依存性详细分析,当发现患者存在问题,也可以通过与患者的相互沟通方式,给予问题详细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数值判定标准为P<0.05,证明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依存性的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比较:康复训练依存性(0.98±0.24)分vs(1.98±1.24)分,生活作息依存性(0.93±0.23)分vs(2.93±2.23)分,饮食均衡依存性(2.14±0.25)分vs(3.14±1.25)分,服药依存性(1.32±0.24)分vs(3.32±0.22)分,复诊依存性(1.34±0.24)分vs(2.34±0.44)分。两组60例患者在治疗中,治疗依存性指标差异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通过两组60例患者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分析,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优于对照组(80%),组间差异对比明显,P<0.05。予以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造成脑卒中疾病的主要原因,多是患者的脑内动脉破裂、闭塞或者较为狭窄,带来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PDCA循环管理在当前被成熟应用,给予的操作手段也较为简单,但是,还需要护理人员自觉性的增强[2]。在此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在投入前期接受了专业培训,对PDCA循环管理理论全面掌握,能将其作为有效指导。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通过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后发现疾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实验组的各个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组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依存性、生活作息依存性、饮食均衡依存性、服药依存性、复诊依存性指标的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效果探究中发现其存在有效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患者PDCA循环护理,能保证护理质量的提升,促使临床应用效果的获取。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面的思路,使脑卒中患者积极参与到日常护理中,对患者的疾病状态、治疗效果等详细分析,患者的依存性和满意度得到增强,康复训练依存性、生活作息依存性、饮食均衡依存性、服药依存性、复诊依存性指标也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实验组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抓住“瞬间性”效果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