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珍珍,黄冬梅,黄慧蓉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有研究表明,针眼感染率的发生率在8%-86.5%[1-2]。研究工作者认为针孔感染,与牵引的针孔换药方法、换药频率、针眼护理液选择、使用的敷料等方面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骨牵引针孔护理被认为是骨牵引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项护理[3]。
近年来,敷料方面有研究表明,将医用敷料应用于下肢骨牵引患者针眼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医用敷料特点:①能快速大量吸收渗出液,防止周围正常皮肤的浸渍;②能保留局部渗出液,为伤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湿性愈合环境;③表面自粘特性,可以不使用胶布而获得自粘附效果从而封闭伤口,保持针眼局部相对无菌[4],加速肉芽生长和创面上皮化; ④可防止敷料与创面粘连,拆除时减轻疼痛[5]。
我病区目前骨牵引针眼处护理的方法:每天2次0.5%碘伏消毒剂消毒针眼处,用消毒无菌纱布交叉覆盖针孔处,于针孔处滴75%的酒精2次/d,以纱布浸湿但不滴酒精为宜[5]。存在的问题:1、消毒液的选择:①消毒液杀菌作用不强②对皮肤有刺激易导致皮肤湿疹;③湿润的消毒液纱布,容易滋生细菌;2、敷料方面:①不能与皮肤贴合;②易与创面黏连;③不能阻止细菌的侵入;④愈合时间的延长;3、管理方面:①操作流程不够完善;②护士操作不规范;③没有骨牵引针眼观察护理记录单[3][6]。现调查了2017年1-3月我科行骨牵引术后20例患者,该20例患者术后常规行骨牵引针眼护理,调查3个时间段:术后当天、术后3天、拆之前,观察指标:根据针眼处渗血分级进行评分,针眼的渗出分为三级[7],Ⅰ级:针眼周围无或轻度红肿,无渗液或很少;Ⅱ级:针眼周围明显红肿,明显渗液,加强护理后能好转;Ⅲ级:症状同Ⅱ级,但加强护理后不能好转。
将科室目前骨牵引针眼护理存在的问题,汇报于我科护士长,并将在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及临床实践中,学到有关骨牵引患者针眼处护理方面的知识,进行汇报,同时表达希望在我科室进行改进的想法,得到领导的认同及配合。
挑选科室优秀骨干,学习骨牵引针眼护理专科知识。
采用醋酸氯己定碘消毒液进行针眼护理,于牵引术后第1 天进行密闭式针眼护理。
采用医用敷料,用无菌剪将医用敷料(5 cm×5 cm)从正中剪一2.5cm开口,待消毒液干后,撕下保护膜,顺着牵引针从上往下交叉贴住针眼,抚平敷贴,写上日期。对于针眼处的痂壳,当针眼处皮肤完好,无红肿、疼痛、渗液或感染时应保留并加强观察;当针眼有红肿、疼痛、大量渗出或感染时,去除痂壳[7]。
引进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骨牵引患者护理记录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内容包括牵引天数、针眼感染分级、护理措施等。
修订后的流程:1、戴清洁手套揭开纱布条;2、用醋酸氯己定碘消毒针眼处;3、待干后,用无菌剪将医用敷料(5cm×5cm)从正中剪一2.5cm开口,待消毒液干后,平整地覆盖在针眼周围,写上日期;4、根据渗出分级决定更换频率;5、洗手、床头记录骨牵引患者牵引针眼护理记录单。
由科室骨牵引针眼护理专科小组成员组织大家进行培训,集体示范操作,最后进行操作考核,要求人人过关。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将考核成绩列入绩效当中。
收集从2017年4月-2017年6月,我病区进行改良骨牵引针眼护理方法后对20例骨牵引患者进行调查。
当日:改良前(n=20),I级4例,II级6例,III级8例,改良后(n=20)I级14例,II级2例,III级4例;术后3天:改良前(n=20),I级10例,II级4例,III级6例,改良后(n=20)I级17例,II级1例,III级2例;取出牵引当天:改良前(n=20),I级17例,II级3例,III级0例,改良后(n=20)I级20例,II级0例,III级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改良后骨牵引针眼护理的方法应用效果要明显优于改良前。
综上所述,使用醋酸氯己定碘消毒液作为针眼护理溶液可有效降低针眼感染发生率,且更有利于针眼及周围皮肤情况的观察,为护理工作提供便利。同时密闭式针眼护理,使针眼周围保持良好的无菌环境,可有效避免针眼感染。护士每日对患者针眼进行护理评估,根据渗出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针眼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