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肿瘤疾病,多发于30~55岁女性群体,且近年来,随着女性工作、生活压力增加,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属于恶性肿瘤之一,且早期并无特异性体征与症状,大部分患者首次发现时,病症已进入中晚期,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症首选方法,但手术侵入性高、术后并发症多,影响预后结果[1]。因此,临床围术期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意义重大。本研究,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宫颈癌手术患者560例作观察对象,分析护理路径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60例,均影像学技术检查,符合子宫颈癌相关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280例、观察组280例;对照组中,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6.7±3.5)岁;观察组中,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5.9±4.0)岁。两组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资料(P>0.05)有可比性。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观察组进行干预,具体方法:(1)成立路径小组:由主治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成立小组,检索相关文献,结合术前、术后护理特点、患者需求及临床经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表格主要包括:患者临床路径告知表、医生临床路径执行表、护士路径执行表等三部分,将护理内容以住院天数为时间线,以表格形式罗列出来。(2)护理路径内容:①入院当天:护理人员积极、主动迎接患者,并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病房环境,为其介绍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入院评估;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告知其相应注意事项。②入院第2~3d:对患者心理状态、认知程度、饮食结构等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膳食指导干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③手术当天:术前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避免患者产生严重消极情绪;手术完成后,观察患者生化指标,对其生命体征严密监测,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处理。④术后2~3d:患者清醒后,立即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定期循环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给予一定镇痛支持,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同时观察患者引流管情况,指导患者下床康复活动,及正确用药等。⑤术后4~7d,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感染预防、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护理。
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评估问卷,问卷总分100分,选项非常满意≥90分,满意评分80~89分,一般评分65~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护理满意率=(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人数*100%。
同时统计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禁食天数等指标。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不同方案护理后,观察组280例患者,非常满意195例、满意40、一般32、不满意13例,护理满意率95.36%;对照组2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34例、满意45例、一般28例、不满意73,患者满意率73.93%。观察组满意率95.36%高于对照组73.93%,组间数据对比(x2=17.667,P<0.05)。
观察组280例患者,术后禁食时间(2.50±1.44)d、住院时间(11.81±3.64)d、住院费用(0.715±0.013)万元,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禁食时间(3.76±1.20)d、住院时间(15.17±3.22)d、住院费用(0.948±0.040)万元;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明显(t值分别为11.248、11.569、92.698,P<0.05)。
宫颈癌是妇科多发性疾病,早期并无明显临床病症,随病情发展可出现阴道排液、流血等,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目前,手术是临床中对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且手术方式较多,在该病症治疗中取得较为显著成就。为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临床中正确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意义重大[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确切,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经分析,该户模式具有明确的有效性,将何种情况、不同时间段护理内容明确规定,进而避免护理工作中的不必要重复、盲目性、随意性,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性护理服务,促使术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