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翠霞
[摘 要] 现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群体创新道路上的目标。随着自媒体领域的创业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也吸引了很多大学生进行自媒体内容创业,民办高校大学生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在各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媒体内容创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研究,仅供读者参考。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媒体;内容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250-02
自媒体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手段,向大众化传播各种信息和推销各种产品的平台。自媒体这种新兴的媒体具有多样化、网络化和便捷的特点,通过移动的媒介作為发展契机,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给传媒领域带来新生力量,自媒体也将占据传媒领域中重要的位置。高校大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自媒体的平台进行创业,但是,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考验,需要大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一、自媒体内容创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自媒体创业简单又方便,符合很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很多人都认为,自媒体是为达到营利目的或使社会接受某种观点,在网络平台上制作并发布新闻或者非新闻的个体或组织。自媒体的主要特征就是多样化、大众化、互动性和即时性。给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创业便捷
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介转换成互联网的移动平台。因为人们的消费方向和消费习惯决定着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互联网技术必然会带动自媒体的发展。相比传统的创业模式,基于自媒体平台的新型创业模式更加快捷方便,仅仅依靠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进行创业,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实现创业。
(二)降低成本
自媒体创业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少,因为进行自媒体创业,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创业想法,制定各种方案和图像视频,大大节约了传统创业模式中实体店面的租金成本;通过个体完成信息的整个传播过程,不但打破了传统创业模式中的营销方式,也降低了营销的费用[2]。
(三)政策支持
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已经推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表明自主创业的毕业大学生或在校生可以享受三年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带动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步伐。因此,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直线上升。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媒体内容创业的现状
在新型的创业模式背景下,很多民办高校大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自媒体创业,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自媒体创业遇到问题的现象,下面就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自媒体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缺乏社会经验和专业背景
大学生群体初次进入社会,由于自媒体创业的相关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特别是管理方面和产品的营销方面,缺乏创业的专业背景知识。而且,大学生群体没有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导致在实际创业的过程中,经常因为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运用完美结合而产生创业的危机。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并不是轻易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自媒体创业的大学生在实际营销方式中,效果不但不理想,反而会遭到大众的质疑和反感。其直接的原因就是创业初期对品牌建设的力度不够,没有足够的粉丝基础且粉丝信的任度不高[3]。这种现象充分说明高校大学生缺乏业务管理技能和网络营销手段,还会因为缺乏创业经验而效仿他人创业模式,最终效果适得其反。
(二)自媒体内容的创新性、持久性和价值性不够高
由于网络自媒体创业的门槛比较低,所以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蜂拥而至,丰富自媒体网络内容的同时,内容的质量也成为关注的重点。自媒体网络中同质化内容产品比较多,所以自媒体创业的大学生要想使自己的创业内容吸引更多的粉丝,就需要向大众展示不一样的理念,以此来吸引他们的眼球,要表现出创业内容的价值性和创新性。虽然有很多一夜爆红的自媒体创业例子,但是还有一大部分自媒体创业项目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市场的考核。这时候就需要体现出大学生自媒体内容创业的持久性,只有长期输出优质的项目内容,才能留住用户来支撑自媒体创业的动力,这对高校大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三)自媒体中的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现如今,相关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还未明确对自媒体的法律归属和部分衍生行为进行界定,所以有很多自媒体在未经原创人员授权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他人作品随意传播,却得不到制止[4]。高校大学生在监督体系不完善的自媒体创业时,不知道怎样维护自身权益,而网络上频繁出现的剽窃和抄袭现象严重,直接打击了大学生利用自媒体创业的信心,进一步阻碍了大学生的创业道路。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媒体内容创业的策略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成熟发展,运用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蜂拥而来,而民办高校大学生紧跟自媒体时代的步伐,成为想要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一展才华,就需要抓住机遇并且迎接挑战,深入研究自媒体时代内容创业的策略。
(一)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者的基本素质
(1)善于学习,提升学习能力。高校大学生创业者不仅要积极学习创业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创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才能及时调整创业策略。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创业经验,就需要勇于借鉴和学习其他成功的自媒体创业经验,但是借鉴和学习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所以大学生创业者应该结合自身创业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且有创新性地吸取优秀自媒体创业的经验,再研究出适合自己创业项目的创业模式。
(2)抓住机会,善于利用资源。大学生创业群体在社会中的人脉资源较少,而且创业初期品牌建设的影响力也比较小,所以大学生就需要善于抓住资源加以利用[5]。比如,校园的媒体资源、智力资源、自媒体的平台以及政府的支持等进行有机整合,凭借各类资源的知名度来提升项目品牌的知名度,凭借各类资源的物质条件来支持创业项目的资金需求等。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成本的投入,也增加了强有力的宣传,提升项目品牌的知名度。高校大学生利用自媒体创业时,需要组建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如果只有一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不但会出现管理问题、营销问题,还会导致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所以,需要针对创业中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招募,这样才能使创业项目中分工明确,少走弯路,促进自媒体创业的发展。
(3)不忘初心,树立持久的创业意识。要想成为自媒体创业中的优质团队,就要坚持不懈,保持最初的本心,勇于接受时间的考验和市场的考核。不管在创业的道路上有多少困难,都要迎刃而解,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面对自媒体创业道路中出现的种种困难[6]。并且树立持久的创业意识,坚守自己创业的道德底线,推出高质量且丰富多样的产品,以此来保证自媒体创业的稳定发展。
(二)发挥高校的作用
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他们进行创业,而且要有计划且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实践性的创业指导。在教学中应该引进创业相关的心理学、营销学等知識,使创新创业课程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也满足了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的需求。高校还应该与创业大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当大学生在创业时遇到困难感到迷茫时,提供相应的指导,并协助他们一起解决困难,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进行自媒体创业[7]。所以各高校不仅要丰富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质性内容,还应该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创业实践活动,加以指导教育,避免大学生在以后的创业道路中走弯路,并且高校要着重关注创业的大学生,必要时给他们提供帮助,以此来使他们的自媒体创业道路更加通畅。
(三)国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良好的创业环境能够推动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国家应该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国家应该完善自媒体网络在法律中的管理,不但要加大自媒体创业者版权的保护力度,还要针对大学生自媒体创业的性质、义务和地位加以界定,规范社会群体进入自媒体领域的门槛,严厉打击不良内容在自媒体网络上肆无忌惮的传播;其次,国家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者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的资金流向高校大学生的自媒体创业中,适当减少烦琐的审批手续,积极倡导与高校携手为大学生自媒体内容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够使高校大学生创业者树立创业的信心。
四、结束语
自媒体时代的浪潮,掀起了高校大学生的创业道路。高校大学生凭借自身良好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得自媒体创业队伍中出现一群新生力量[8]。但是大学生创业群体要想在自媒体时代的潮流中站稳脚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自媒体创业,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强有力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知识、还需要各高校与国家共同努力,保证民办高校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进行内容创业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琳娟.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传媒,2018,No.277(8):88-90.
[2]吴昊,要毅,邢文君,等.从自媒体乱象看内容创业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12):117-120.
[3]昂娟.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论现状调查及引导机制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8,3(1):78-83.
[4]管钰,李晗杰.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105-107.
[5]李雪菁,李雪,陈果.基于大学生群体的视频自媒体内容需求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8(1):101-103.
[6]刘倩倩.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8(6):213-214.
[7]张端端.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No.579(12):56-57.
[8]谢丽婷.自媒体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8(1):151-153.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