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政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2-10 10:54孙淑彩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大学

孙淑彩

[摘           要]  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之一。以提高大学生在思政课获得感为入手点,阐述大学思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对策,以期为大学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关    键   词]  大学;思政教育;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200-02

促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产生获得感,是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价值诉求,也是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现阶段大学思政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现实获得、理想获得间存在较大落差,对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稳步开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对基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对策进行适当研究非常必要。

一、加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性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判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吸引力的主要依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发展息息相关[1]。通过优化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手段及内容,可以加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为更加和谐、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形成提供依据。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各方面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中西方文化碰撞程度不断加剧,致使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通过基于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课程优化改革,可以引导大学生思想向健康、积极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时代宏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问题对优秀人才培养的影响,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支持[2]。

二、大学思政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一)无法吸引大学生关注

现阶段思政课大多以四本教材为主体,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多数选择照本宣科逐字朗读的方式,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关注及学习。同时在考试前期,大学生多数选择照本宣科逐条背诵,应付试卷中“照考纲选题”。这种教育、考试模式,不仅限制了大学生思维方式,而且无法促使大学生切实了解思政思想。

(二)思政教育教学手段滞后

21世纪的大学生处于互联网信息泛滥的年代,对信息接收、处理反应较敏感,且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这种情况下,当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习需求,甚至会激发大学生的反抗心理,抑制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过程,制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教材基本精神传输不当

在现阶段大学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切实关注大学生价值取向及思维发展需要,也没有在现有教学体系中融入最新政治内容,导致整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呈现出单一性、薄弱性,致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没有获得感,进而丧失学习兴趣。

三、大学思政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吸引大学生关注

只有在大学思政理论课中真正地为大学生提供思维碰撞空间,才可以促使大学生放弃考前单纯记忆背诵的学习方法,为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提升提供依据。因此,针对多数大学生对思政课无法产生足够兴趣的情况,应摒弃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以现状为基准,避免概念性知识过分占用大学生精力及时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中需要重点讲解典型问题,综合利用课堂论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方法,旁征博引,带领大学生开展理解式学习。在此基础上,依据新时代背景,教师可以为“00后”量身定做课程。将专业知识、价值引领有机集成,从社会热点、大学生迫切需求入手,引领大学生读懂中国、感受时代,在家国情怀养成中看到个人前途责任,为思政课中“蹭课族”新气象的出现提供依据。如在讲课时,教师可以“普世价值”为例,将全球照搬地方多党制国家现状、历史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情况,对其内在科学逻辑进行深入探究,促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照搬西方多党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利影响,再次阐明我党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突出優势。全面贯彻落实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为大学生在每一节思想政治教育中均有所获得提供依据。

在上述教育教学方式应用的基础上,可以调整思政课程中主观题、背诵题的比例,将思政课内容理解、运用作为重点,增加主观题比例。鼓励大学生结合时事或者社会热点,灵活分析问题,“强迫”大学生主动训练思维能力,为其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获得感提升提供依据。同时为了促使大学思政教育更加“接地气”,教师可以在引用社会大课堂案例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授课内容,将一些先进人物请入课堂,组织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进入社会企业、农村参观实践并进行社会调查,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思政课教学以外,党课、团课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学习途径。教师可以鼓励大学生主动加入学生党支部,充分挖掘党支部在帮助大学生领会新精神、回顾历史经验教训、分析时事局势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对思政课程加深理解提供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鼓励其主动进入图书馆、互联网平台、拓展吧,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获取,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思政教育教学手段

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知识理念获得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对思政教育途径进行进一步拓展。打通家长、学校、大学生三方联系渠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新领域的激活提供依据。

首先,教师可以在微信社群中,设置学生信息通知、学生心理辅导、家长通知等模块,构建涵盖多对多、一对多、一对一的多层网状沟通体系。在多层网状沟通体系中,结合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任务,将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送至微信平台,实现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

其次,在依托微信公众号建设更加广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主动关注院校团委公众平台、心理健康类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类公众平台。吸纳类似平台的运行经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平台栏目。同时根据自身了解的新媒体运营技术、运营规律,对内部信息传播、教育教学信息进行优化创新,促使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方式与大学生心理需求更加相符。如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线上辅导咨询课、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的建设,挑选大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就业培训、时政要闻、心理健康等话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普及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最后,为了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及道德观念,教师可以微信平台、微信社区为依托,从标题、内容等方面进行不断变革。更多地融入与大学生具体现实生活切实相关的内容,润物无声地传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大学生个性思维方式形成、道德素养提升提供依据。

(三)准确传递教材基本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生动、趣味性与大学生获得感具有直接联系,而每一节生动有趣的课程均与教师课前用心备课过程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注意定期回顾自身教育生涯,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准确把控教材基本精神。根据现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在政治道路及方向中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将毛概等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以专题教案PPT的形式,与时俱进,进行教学内容更新。结合新媒体视频传达媒介的应用,可以准确向大学生传输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蕴含的基本精神,为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获得感的提升提供依据。

在将毛概等课程内容进行专题化、模块化分割整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课堂获得感、参与感,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在课堂中鼓励大学生积极踊跃发表观点,教师认真倾听,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话题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讨论过程,提升大学生在课堂发言、笔记记录方面的参与性,进而提高其在课堂中的获得感。

从本质上而言,大学思政课是做人的工作,只有教师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才可以保证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过程贯穿思政课与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与大学生切实相关的案例,为其分析进入社会就业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在问题分析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提升能力、调整心态,为“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依据。而通过理论内容与大学生现实困惑的有效结合,也可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促使大学生真正有获得感。

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其学术氛围浓厚、知识体系广博,还在于其为每一位大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自由的空间。在这一自由空间中大学生价值观在迅速的成长塑型,大学生思想也因更多的输入而产生了更多的困惑。因此,为了促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主动承担自身在培养大学生价值取向方面的责任。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以身作则,传道解惑明理,补充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关内容及历史政治小故事,促使大学生具有更加开阔的事业,并激发大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渴望。

综上所述,大学是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也是大学生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敏感中心。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师应从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生活特点、思维特征入手,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技术,以加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为目标,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升级,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及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海峰.如何应用实践教学方式开展大学思想政治课: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55-56.

[2]李凌.当代大学思政教育教学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45.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大学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至善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