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俪
[摘 要] 普通话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言基本功。普通话教学与培训在地方师范类院校已开展多年,但仍基本停留于传统方式下的“讲授-练习-测试”的模式。基于当今社会新媒体快速发展这一条件,探究地方师范院校普通话课程的新型教学、训练及考评方式,以激发学生操练兴趣,提升普通话的使用率和准确率。
[关 键 词] 新媒体;地方师范院校;普通话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194-02
自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实施以来,普通话的地位无论在教学环境中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在师范类院校或高校師范专业范围内,普通话的教学、培训与测试工作也都按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取得了相应成绩。但基于当今社会互联网平台及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这一现状,从长远发展目标来看,普通话的课程教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地方师范院校中,挖掘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普通话课程教学充分结合,将是激发师范生普通话学习和操练兴趣,提升开口率和准确率的有效方式。
一、普通话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地方院校生源集中,学生普通话意识淡薄
虽然近年来,高校招生已逐步开始面向多省份,乃至全国,生源范围不断扩大,但对地方师范类院校来说,生源仍以本省范围内各地市为主,相对集中。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较多专业只面向河北省招生,这就导致学生来源高度集中,每个学院,甚至每个专业、每个行政班都有来自同一地市,乃至同一乡镇、同一所中学的学生,学生之间方言相近,沟通交流无障碍,这就无形中忽略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内在使用动机不足,学生讲普通话的意识就不够强烈,多数学生参加普通话课程与培训只是为了修读学分,满足毕业要求,或者单纯为了通过普通话测试,达到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语言标准。甚至有部分学生反馈,即使以后就业也是要回家乡发展,因此即便工作也并不完全需要讲普通话,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普通话语言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课上普通话,课下方言的“双语”现象在地方院校仍然普遍存在,这对普通话课程的推动来说是来自根源的阻力。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高,班容大,课时少
除了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外,学校方面也存在这一问题。多数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设置中,普通话属于公共通修课,虽然要求全校学生都要修读,但相比于专业类必修课程,课时严重不足,甚至少于全校公选课的学时。同样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该校普通话课程各专业统一为16学时,分8次课完成,其中包含1次课程考核在内。这就要求在7次课程内既要完成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化训练,又要针对师范生普通话测试进行朗读技巧及命题说话等部分的专项培训,教学任务较重,学生的课上操练时间受限,一定程度上就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尤其对部分方言区的同学,比如前后鼻音不分、舌尖前后音不分等现象虽然课上接受训练,但强化量不足,课下也很难巩固提升。除此之外,作为公共通修课,受重视程度不足,又受到教师人数、教学场地等实际条件的限制,一般为专业大班课,甚至学院合班课,课堂容量在60~130人不等,人数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很难满足学生发音辨音及个别纠错指导,因此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性、针对性的言语技能教学,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教学内容局限单一,授课方式传统简单
在普通话课程教学方面,多数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仍以普通话测试为中心,围绕测试内容与环节进行分段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基本以测试材料为蓝本,主要进行包含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在内的基础语音、朗读以及命题说话几个项目的训练。受到测评词表、朗读篇目以及命题说话稳定性的约束,多年来,教学内容基本没有较大变化。教师授课的方式也同样受到局限,围绕普通话测评进行应试讲授与操练,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发音理论讲解—示范—跟读—齐读”的流程化训练模式,缺乏针对性、创新性的教学,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又受到人数较多的影响,课堂上常有操练死角出现,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普通话没有大缺陷,教师授课内容过于单一且简单,因此并不愿意积极参与语音练习,课堂开口率难以保证。学生课下又很少进行个人强化训练,因此语音面貌提升效果不强。
二、新媒体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普通话课程开设与实施情况,面对先进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这一现状,经过调查与研究,拟提出如下想法,开拓新媒体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提升普通话课程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一)测评分析,打破传统分班模式
针对目前普通话课程大班授课、课时不足的现状,以及生源集中且大块分区的实际,打破传统按学院、专业的分班模式,实行“按需分班”制度。开课前,利用“网络问卷+软件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部学生进行“语音拉网式摸底”,利用互联网平台对问卷进行拟制、发放与回收,并使用媒体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语音测评结果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地域、发音面貌、发音缺陷进行班级编排,按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操练方案,集中练习,整体提升,实现语音面貌改善的最大化。
(二)课堂转移,实现普通话人机教学模式
目前的授课方式受到听课人数、教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一般集中在普通教室,实行“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按需分班”模式的制定,可适当进行课堂转移,即使不能实现全程在机房授课,至少在普通话授课过程中有2~3次在机房或微格教室等多媒体语音教室进行发音操练与模拟测评,让学生通过发音与机器测评切实找到自身的语音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在人机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容易收集、接触并保存每一个学生的发音结果,根据每个学生切实存在的发音问题制定练习方案,如声母n和l发音混淆问题、前后鼻韵母不分问题、声调调值高度不够等。
(三)教法更新,探索应用翻转课堂
当前高校普通话教学普遍停留于教师理论讲授与学生跟读练习相结合的传统方式,虽然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开始融入教学中,但是在普通话课堂上的应用一般也只是“电脑+投影”的搭配组合,教师在教学课件上呈现发声结构图、词表以及文本等材料,学生参照朗读,并没有多媒体技术的其他应用。为了提升普通话教学效果,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和操练变得多元化。比如尝试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在普通话教学领域,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视频供学生课下参考和练习,在实际课堂上则主要解决学生操练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做好纠错与指导,无形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课堂操练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搭建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個性化、多样化的语言教学模式。
(四)自主操练,充分利用手机APP平台
除了教师群体需要不断探索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至教学中以外,学生同样可以充分应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语音训练与交流。比如手机平台中有专门针对普通话测试的“对啊普通话”等多个APP,内部设语音测试、难点突破和考试资料等多个分区,学生可以利用软件进行发音方法的学习,也可以进行线上模拟测试,还可以自纠错误反复改正。除此之外,“喜马拉雅”“配音秀”等APP也可以充分利用,提升语言练习的趣味性,也可以吸引大家共同参与,互相帮助,集体操练。当然,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微信”也同样可以辅助学生进行普通话自主操练,如其中的“语音转文字”功能就是一项很好的自我纠音过程,生生之间进行语音输入并发送,随之通过“转换成文字”功能进行文字转换,根据文字正确率监测个人语音输入的准确性,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甚至断句和节奏等,并以此作为参考不断练习并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新媒体的督促和监测功能,辅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语音练习,同时可以有效解决课上普通话课下家乡话的“双语”现象难题,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课下普通话的使用率和开口率。
(五)考核创新,开辟结课测评新方式
当前的普通话结课考试也基本停留于传统的口语测评,基本与学生参加正式普通话测评的内容和流程保持一致,但受到学生人数和时间的限制,会将内容相对缩减,进行“迷你口语测试”,甚至有一些院校的普通话课程没有结课测评,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语音面貌、生源地以及课堂发音表现进行简单衡量,得出一个分数即可,这些方式均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对普通话课程的不重视,对学生的课下练习也无法起到积极的督促作用。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普通话的教学改革还应该包括对结课考核方式的探索,改变传统的简单口语测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技术,结合语言技能的使用,综合检测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比如,参照时下大学生关注较多,也比较流行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的模式,进行模拟配音,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成员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选段确定,并分角色练习,最终通过录像和剪辑制作完成一份配音成品,在课堂上分组展示。这种考核方式形式新颖,紧跟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比较高,而且通过配音操练,既锻炼了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又对学生说话的气息、节奏、语调等技巧进行强化提升,想较于传统的测评方式,成效更为突出。
三、结语
普通话是学校教学的语言,更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言基本功。普通话的推广、教学和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且任务十分艰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提升也给高校普通话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并将其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实际的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配合,学校从政策和制度上支持教学改革,教师具有创新理念和开拓应用精神,学生能够紧跟步伐,充分配合,三方合一,共同探索,定能够摸索出适合当今社会条件下的普通话教学和推广之路。
参考文献:
[1]金艳.高校普通话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J].语文学刊,2015(3).
[2]王志刚.高校普通话教学对策的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9).
[3]王妍妮,杨静.翻转课堂在地方高校普通话教学中的尝试运用[J].大学教育,2018(1).
[4]谢艳.从普通话测试看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J].语文学刊,2013(7).
[5]李静,邱蔚.高校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J].文教资料,2018(13).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