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研究

2019-02-10 10:54吴蓉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境文本中职

吴蓉

[摘           要]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在中职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具有重要帮助,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素质。但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重技术,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等倾向十分严重,再加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尤其处于基础与核心地位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使语文阅读教学不能深入其中。目前,新课改中文本细读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要求中职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探究文本细读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改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204-02

阅读教学文本细读要求教师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使其主动思考,达到加深其对文本内容理解的目的。同时,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感悟,获得情感熏陶和审美享受。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把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技巧,带领学生一起品读语言之美,在提升其语言理解力与感知力的同时,激发其语言欣赏力与创造力。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现状

(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所有的阅读活动只能通过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阅读水平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是双方面的,既有教师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从学生角度来看,中职生阅读的积极性明显低于普通高中生,他们不主动课前预习,在课堂上也不认真做笔记,对课堂问题不也积极回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放弃学习的主体地位;从教师角度来看,新课改步伐的深入并没有使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对改革方向并不是很明确,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大,仍坚持“师本位”思想。另外,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自说自话”,学生只是机械式地记录笔记,对文本内容并不能深入理解,使阅读教学毫无美感和情趣可言,久而久之,学生丧失语文阅读的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学生阅读基础薄弱

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扩招,中职学校招生规模正逐渐变小,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语文阅读基础比较薄弱,其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与评价能力都比较欠缺,阅读也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意义的理解上,缺乏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由于学生在认读和理解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因此,对文章结构、写作风格、艺术构思等没有形象的理解,难以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师缺少潜心细读

中职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少对文本内容的潜心研究。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必然是基于深入研究的文本细读教学。但是信息技术的便捷性特点,使很多中职语文教师过多依赖网络教学资源,照搬现成的教学设计,缺少对文本的触摸和对文字的咀嚼,没能做到深入文本进行对话。单纯注重文本内容的传达,无法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对文本的理解也只能流于表面,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难以获得情感体验,也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背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具体应用

(一)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把握文意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是指,教师引领学生直面文本,深入揣摩语言,将文字还原成画面与场景,从而激活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淀,使其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以获得审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文本细读教学首先要求中职语文教师确保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把握文意,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要求。学生只有充分阅读文本,才能避免走入“架空文本”“无效讨论”的误区,才能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课前预习是阅读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的预习更具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体裁、讲读形式等进行灵活设计,保证预习环节真正落实。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为保证学生能够充分阅读文本,笔者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学习需求,将预习分为以下三个要求:要求一是默读课文;要求二是对照课文旁批的注释默读课文;三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三个预习要求是有层次、有梯度的,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和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为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预习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且全面的了解,为课堂文本细读扫清了障碍。

课前导学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在这一环节掌握多少知识或者技能,而是强调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他们提升阅读技能,从而对文本内容产生一定的思考,不仅有助于文本细读的顺利进行,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引领学生品读文本语言,挖掘内涵

1.结合语境品读语言

语境是指某个词、句或段与它所在的上下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该词、句或段的意义。语境是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只有品读好语境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结合语境品读,是品读语言的根本原则和总的方法。所品味的语言并不一定是为其贴上“生动”“传神”的标签,而是深入挖掘这些字、词、句在具体语境的真正内涵、感情色彩以及表达作用。如《拿来主义》一文中作者把人们熟知的俗语、成语加字或减字,在“碰钉子”中插进几个字成为“碰了一串钉子”,把成语“冠冕堂皇”省去“堂皇”二字来用,增添了嘲讽之意。

2.在比较中品读语言

比较是鉴别的重要手段,在比较中能够直观判断语言运用的好坏,是文本细读最为简捷的途径。中职语文教师在文本细读教学中,通过在比较中品读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本内涵,学生也能够通过改换词语、变换句式和语序等形式,辨别语言的优劣,从而发现文章语言的妙处,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如在讲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时,解读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变换句式“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采用了比较品评的细读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诗人用词顺序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中职语文教师在比较中品读语言,将话语理解、词语选用以及句式结构等进行对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三)创设文本阅读教学情境,还原文本

语言文字是没有直观可感性的,需要借助人的想象,将枯燥的文字符号还原为鲜活的画面。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还原,从而产生移情体验,使其产生一种如临其境之感。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其实就是一种“还原”的能力。阅读还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桥梁和通道,细读不只是读,运用想象与联想的途径实现文本的还原。中职语文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移情于文本之中,把握情感因素,最终融入审美对象中。这样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能获得审美趣味的提升,对生命意义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采石工》这首诗时,为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还原,加深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切体会诗人的情感,笔者从网上搜集了诸多关于采石工的图片,为学生介绍采石工这一职业工作的环境、采石时的特点等资料。首先,让学生熟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然后引導他们深入解读诗句,笔者根据诗句表达内容适时展现相应的图片资料,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明显提升,对采石工这一形象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认识上,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诗歌情感体验。

(四)设计文本语境写作训练,实现迁移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离不开写作训练,写作训练应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应设计文本语境写作训练,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的迁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除固定的写作课外,教师忽视学生的日常练笔,他们写作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为学生增加练笔的机会,使其在写作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思考,实现对文字的再创造。文本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写作教学的落脚点,以细读来促进写作,以写作来再现细读,达到知识迁移的教学效果。通过引导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够将细读引入深处,发现隐藏在文本中的语言增值点,在读写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例如,在对《青玉案·元夕》这首诗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将诗句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扩写,这样能够检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甚至学生还能够在表述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语文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规范的语言讲解上,而是让学生将规范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和再创造,从而实现语言的增值,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文本细读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阅读,不仅是促使教师形成新型教学风格的有利条件,也是演绎精彩教学、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必要途径。文本细读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态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熟练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与技巧,丰富自身的文本细读教学经验,从而更加科学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丹华.中职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D].湖北大学,2016.

[2]郭熠.开展中职学校语文生态课堂:刻不容缓[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150.

[3]刘四连.中职语文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J].语文学刊,2011(21):152-153.

[4]蔡成德.新课标背景下文本细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4.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语境文本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境与语境教学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