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价值、法律价值、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从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目前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还存在着主体困境、制度困境、环境困境方面的问题。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动力机制应进一步提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构建完善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制度体系,培育有利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环境氛围,以期能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逐步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党内风气,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价值意蕴;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9)05-0036-08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本领得到极大提升,能够有效应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容忽略的是,党内仍然存在一些难题亟待解决,如腐败问题的滋生、不良风气的肆虐等导致了党内政治生态的恶化。党内政治生态优良与否是反映党是否健康发展的一面镜子,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涉及的利益越来越深刻,面临的环境形势越来越复杂,民众对于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以及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善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内政治生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于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担当精神,敢于直面党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勇气和信心,高压惩治十八大以后还不收手的腐败分子,反对不正之风,制定一系列涉及作风建设、领导干部选拔、纪律处分、问责追责等方面的党内法规,坚持挺纪于前,织牢织密制度笼子,有效地正风反腐肃纪,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等,为涵养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以上这些都为重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契机和发展新动能,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动力机制以及存在的部分问题,能够更加高效地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一、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价值意蕴
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帕森斯认为,分析任何一个社会系统的主要基点是组织的价值模式。[1]党内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事务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党内风气氛围,是一个受多元因素影响的系统,体现着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透视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理想信念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意蕴。
(一)政治价值
首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需要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不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会削弱政党认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加强作风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营造了良性的党内政治生态,推动了党持续健康发展。正是党内良好的政治生态推动各级党组织不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用高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在不断提升自身党性、德性的过程中合理用权、依法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打牢了党的群众基础,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落实。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为强化党执政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并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刀刃向内,锤炼党的肌体,确保党内政治生态的“青山绿水”,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力提升了党的权威。其次,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腐败是政治毒瘤、权力之癌。中国在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面对外部诱惑时,丧失了党性和底线,坠落腐败的深渊。腐败问题在一些领域频发,“塌方式腐败”“山头主义”“小团体”“家族腐败”等不良风气肆虐,党内政治生态遭到严重侵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侵蚀广大党员,这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背道而驰,而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涵养党的优良作风的土壤,是预防腐败的有力武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力正风反腐,坚决纠正党内外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的态度高压治腐,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2],为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清正廉明的执政环境,并以此为着力点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而逐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法律价值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仅需要软约束,也需要相关制度法规的强制力做保障。一方面,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推动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管党治党必须从严,从严要依靠严格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纪法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利剑。[3]中国共产党是依靠严明纪律逐步发展起来的政党,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要求的不同以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種问题,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大量的党内法规,涉及党的廉洁纪律、选人用人细则、工作纪律,具体到党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父母亲朋,涵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等,正是通过党内法规的约束力,使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态倒逼党内法规持续创新发展。党内法规对于党内政治生态的调整和规约在一定程度会出现“盲点”“漏洞”“滞后性”,同时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劳永逸的,特别是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腐败的方式方法、种类手段、价值观念的异化等都会给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出现新的问题,这对于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增强相关法规对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针对性和约束力,逐步建立一套系统完备、涵盖广泛、科学合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适应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现实需要。
(三)社会价值
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塑造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激励党员领导干部奋发有为。党内政治生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建党90多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如雷锋、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孔繁森、焦裕禄、杨善洲等一个个先进典型,他们展现出来的不怕牺牲、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和优良品质塑造了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激励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坚守岗位,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挑重担,脚踏实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者、贡献者。另一方面,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能够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不可否认的是,少数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不良风气在社会上盛行,特别是部分错误价值观念得到一些人的大肆“吹捧”,更是导致社会价值选择混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日盛,社会诚信体系脆弱,而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倡导和谐、法治、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强化党内作风建设的同时,通过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宣传、引导,影响政风、社风、民风,打造风清气正、廉洁向上、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抵制不良风气的侵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支持。
(四)时代价值
伴随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密切和频繁,国际格局也在逐渐地发生变化,全方位的国际竞争逐步展开,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现实需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愈来愈快,在全球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同时,西方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也逐渐渗入国内,尤其是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宣扬“自由至上”“民主万能”,传播不良言论、试图抹杀党的奋斗历程、歪曲历史事实、荼毒国人的灵魂和思想,少数民众辨别能力较差,信以为真,进而跟风发表妄议中央、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诸此种种都在不断地侵蚀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在错误价值观面前敢于亮剑,通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坚定政治信仰,提升“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真抓实干,牢牢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另一方面,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当前国际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作为世界GDP总量第二的国家,是全球资本的投资热点,基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能够为投资营商提供清正廉洁的外部环境,并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来支撑中国的主张和倡议在世界获得认同和践行,同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二、基于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
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Agency-Structure-Dynamics,ASD)主要关注和研究的是各类社会系统、社會组织、社会现象等的变迁和优化问题。该理论认为,社会系统产生变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系统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要素、不同要素互动中的特定制度规则以及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和物质环境,简单来说,系统变迁的动力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制度要素、环境要素三个方面。党内政治生态正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提升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运用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能够全面分析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要素,兼顾主体要素的能动性,动态地分析环境要素,使治理主体、制度要素、环境要素通过动态博弈达到均衡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将ASD理论代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中分析(见图1),我们可以提取出以下动力要素:(1)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主体要素,包括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及其相关者在实践中的互动。(2)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制度要素,包括社会结构、社会技术系统、物质和生态系统,并不断与行为主体产生互动。(3)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产生影响的所有环境要素,客观表现为国际环境、民众期望、党内外关系、社会风尚、执政理念和使命等,以及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已有的经验探索等等,共同造就了一个与内部行为主体和规则制度相互作用的环境要素。
(一)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主体要素分析架构
I是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主体要素。这里的主体要素指的是所有与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具有相关性的个体和群体的统称,他们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行不同形式的适应、学习、调试、改善、创新,以此来不断地塑造和改变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现状。具体的来说,包括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等,特别是作为领导核心、协调党政军民学的党中央发挥着掌舵领航作用,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和广大普通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不同的主体要素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掌握着不同的资源类型,承担特定的责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社会技术系统、物质和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地互动交流,能动地协调各主体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展作风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由于各个主体要素之间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支配下,各主体要素打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同时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广泛的主体以更多的方式参与进来,形成更为强大的促进力,塑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制度要素分析架构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一套基于既有规则、程序来调节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持久而稳定的安排。[4]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综合系统,参照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党内政治生态制度的完备性指的是党内政治生态的相关制度建设必须统筹考虑制度的宏观背景和微观背景,将对所有关于主体要素的行为规范考虑在内,具有恰当性和适时性。制度的创新性,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党内政治生态相关制度制定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时因地进行适当地调整。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特定群体和个人行为的产物,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党的执政环境越来越纷繁复杂,多种价值观充斥于其中,这对党内政治生态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更加具有稳定性、有效性、创新性的制度体系有了迫切的需求。
Ⅱ指的是主体要素建设党内政治生态实践中的制约因素。ⅡA代表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和文化规则体系,它建构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主体要素的行为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并决定可能会限制或者有利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制度要素。统筹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要素,从党的层面来说,包括党内政治制度、与上层建筑息息相关的政治体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相关的党内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等等。从社会层面来讲,主要有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力量的构成、党内政治生态宣传的方式方法等等。
(三)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环境要素分析架构
环境依赖不仅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而且包括环境当中所形成的文化和社会形势等因素。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环境的稳定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了党内政治生态是否优良,即便再优越的环境要素如果不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存在,也很难得到系统的检验与不断地发展。环境要素人性化的概念是针对环境对治理结构的因果性作用提出的,环境要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产生与环境相对应的动力结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因此为环境动力源注入人性化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ⅡB代表物质和生态系统,是限制和保障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体要素行动的环境基础,如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国际环境、执政环境等。按照新制度主义的观点,人的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环境因素也是党内政治生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调试其行为的重要依据。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环境层面来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抵制错误价值倾向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伴随资本而来的是西方的价值观,其中不乏一些错误的价值导向,只有发挥党内政治生态的引领作用才能引导民众选择和认同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也是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一些人在精神上失去了信仰,内在心灵世界没有依归,丧失了判断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与经济利益,这就导致我国社会出现了价值混乱、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现象,这些都亟需党内政治生态的正确引领与积极引导。ⅡA,ⅡB代表社会技术系统,它将物质和社会结构因素融合起来。最后,ⅡA-S和ⅡB-S分别指的是社会和物质建构、选择机制,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要素与外部结构进行互动的机理,并且为主体要素的互动及其行为后果进行限制或提供便利。Ⅲ指的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要素与社会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多重后果。即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要素在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以及特定的外部自然环境和制度体系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可能达到的程度或者实践结果,包括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优良的作风、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四个意识”、不良党风政风民风、混乱的价值引导等等。通过主体要素的互动和选择,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体通过ⅢV-A和ⅢV-B不断地影响社会结构、物质和生态结构的运行,完善或者恶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制度要素和环境要素,继而进行周而复始地互动选择,不断完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有力推動良性党内政治生态的构建。
三、构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存在的困境
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总体面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鲜明地指出,要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随着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党内政治生态革故鼎新,清风扑面,从根本上实现了好转,但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其效能的发挥。
(一)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主体困境
1.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责任落实不到位。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强调,行动者就是实施社会行为的各类主体,在行动时受物质、政治和文化条件的限制,同时能够塑造物质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5]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进行了顶层设计,党的重要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多次提及要强化落实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责任,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党组织内部组织纪律涣散,没有把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在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方面没有做到全面从严,往往是走走过场,认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太过于“小题大做”,把主要精力放在查处腐败的大案要案中,针对发现的工作作风小问题,不及时追责问责,经常出现“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迫于高压反腐的严峻形势,认为多干事就容易出错,出现“为官不为”“廉而不勤”的情形,对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能拖则拖,能躲则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起到模范先锋带头作用,也打击了普通党员的积极性。
2.建设良好党内政治生态能力不足。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要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地建言献策,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工作中来。然而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党内政治生态工作很难取得“实绩”“显绩”,投入的精力和取得效果不成正比,没有必要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亦或是部分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不强,擅长于搞业务工作,对于意识形态、价值观领域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认识不足,对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擅长、不专业,采用的方式方法机械刻板,或者仅是简单地模仿,生搬硬套,不能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同时,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松懈,在多元价值选择的状态下,无法抵挡外部诱惑,逐渐地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在党规纪律的边缘打“擦边球”,久而久之就会坠入腐败深渊,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制度困境
1.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配套制度体系不健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生产劳动中,需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出规范性安排。[6]加强制度建设能够为党内政治生态提供制度保障,然而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制度供给不足,在某些细节方面存在制度覆盖的“盲点”“漏洞”,一些制度设计不合理、针对性不强,在实践过程中没有配套制度的衔接协调,导致出现制度体系的“短板”。另外,问责机制制度不完善,执纪不严格、不及时,针对作风建设中出现的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行为,没有及时地追责问责,对一些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足,大多是采取谈话、口头劝诫等等,效果不明显,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责领导干部的侥幸心理。
2.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制度法规执行不彻底。消除党内政治生态的顽疾和不良作风需要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优势。党内法规通过制定准则、条例、规定以及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然而党内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部分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一些党内法规被当作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如部分地区在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反“四风”过程中,做做样子,放松要求,反对“四风”成了“一阵风”[7]。同时,部分地区对中央的要求和制度的精神领悟不深刻、不到位,出现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倾向,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党内法规的权威性。
(三)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环境困境
著名政治學家伊斯顿指出:“我们在分析意义上可以成功地把政治生活独立成一个系统,就此而言,显然在使用的意义上,不能把系统说成是存在于真空之中,而必须把它看作是处于自然的、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环境包围之中。”[8]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一方面,国内仍存在着封建传统文化的糟粕残余,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深受“官本位”思想影响,摆官架子,对待民众的事情漠不关心、高高在上,对待上级领导吹嘘拍马、阿谀奉承,挖空心思投其所好,利用金钱、女色等手段接近领导干部以求获得晋升提拔,更有甚者肆无忌惮,公开买官卖官,如山西省的“塌方式”腐败、衡阳贿选案、辽宁贿选案等,严重败坏了党内政治生态。另一方面,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交流不断加强,西方国家部分反华势力恶意攻击党的领导地位和方针政策,发表各种不当言论,试图通过价值文化输出荼毒民众,动摇党执政的合法性,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松懈,不遵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之党内学习教育的缺失,政治宣传和价值引导工作不深入,仅浮于表面,导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外部环境遭到破坏。
四、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
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新时代背景下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要对标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目标、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针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对症下药,稳扎稳打,推动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
(一)提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
1.发挥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党风政风的塑造者,也是政治规矩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引领者。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在民众中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首先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做事,依法合理用权,干净诚信做人,特别是重要领导干部要把标杆竖起来,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定理想信念,勤政为民,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以“关键少数”调动“绝大多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同时,注重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能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培训活动,综合运用网络、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基地等资源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更好地应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与挑战。另外,要在党员领导干部中着重选拔政治能力过硬、基层经验丰富、干事创业劲头足的干部充实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队伍中来,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2.强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责任制。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相应权力的同时必然要受到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出现的懒政、懈怠之心、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要进行严厉查处,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进行追责问责。同时,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责任具体到人,具体到每一件小事,防止空喊口号,雷声大雨点小,对于失责干部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于情节严重者在党纪处分的基础上将其移交司法机关,保证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纯洁性,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责任制有效地贯彻执行,倒逼党员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建功立业。
(二)构建完善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制度体系
1.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办好中国的事情首要是党,管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须依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特别是作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制度保障和坚强后盾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方面,要确保党内法规刚性运行,党内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坚定地无条件地执行党内法规,党内法规面前没有“铁帽子王”,没有特权阶级的存在,触犯党内法规必遭惩处,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党内法规刚性运行,紧抓落实,及时进行检查反馈,杜绝一切玩忽职守的行为,从而增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执纪者的执纪能力和执纪水平,结合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的具体案例,开展科学执纪成果分享,通过论坛、座谈会等形式,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及时进行执纪经验交流,相互吸收借鉴成功经验和适合本地区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科学执纪的能力,提高执纪效率。
2.发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制度体系合力。首先,完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制度体系。针对当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制度体系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当前制度建设的现状,评估相应制度发挥作用的效能,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盲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从预防到惩处制度的全覆盖,形成制度的闭环,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纳入到制度的轨道中,确保其顺畅运行。其次,确保不同制度之间能够有效地衔接协调,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过程中,不同的制度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也会存在差别,要在精细化的制度设计基础上,为制度的衔接协调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配套机制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发挥制度体系的合力,促进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
(三)培育有利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环境氛围
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顺利推进。首先,用党性修养涵养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强化政治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定力和政治信仰,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的侵蚀和考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知识的学习,用党性的光辉指引实践,激励党员领导干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读原著、悟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学真用,敢于同不良党内政治生态现象作斗争。其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全党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训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带动者、引领者,同时,领导干部要大力加强政德和官德建设,明大德、严私德,以道德修养涵养党内政治生态,自觉抵制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袭,实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常态化,逐步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党内风气,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参考文献:
[1] (美)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梁向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8.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3] 龙太江,李辉.党纪反腐:价值、问题及其功能开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32(4):23-30.
[4] 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M].吴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0.
[5] 汤姆·R·伯恩斯,等.结构主义的视野:经济与社会的变迁[M].周长城,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71.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96-897.
[7] 龙太江,李辉.“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中的问题及建议——基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曝光案例研究[J].廉政文化研究,2016,7(6):61-70.
[8] (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
责任编校 陈 瑶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is of vital importance as of its political value, legal value, social value and contemporary value. A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agency-system-dynamics theory yields the discovery of such predicaments in the dynamic mechanism with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as with the subject, the system, and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the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and courage of relative subjects are to be improved, the system of regulations for such construction to be structured and perfected,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it to be nurtured, so that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can be purified completely with the Party style of “taking pride in being clean and feeling ashamed in being corrupt” to be gradually formed to promote the continual upgrading of social atmosphere.
Keywords: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dynamic mechanism; value implication; Agency-Structure-Dynamics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