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02-10 10:56张红娟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张红娟

摘 要:“资料袋”虽简短,但作为特殊的教材辅助材料,在课堂实践中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资料袋”为例,从借助“资料袋”引领预习、点亮课堂、拓展课外学习这三方面来阐述,其中点亮课堂中巧用“资料袋”来导入文本、补白文本、升华文本、创新文本。教师灵活有效地运用“资料袋”可以为语文课堂润色。

关键词:“资料袋”;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出现“资料袋”。三年级上册有32篇课文,有9篇课文后以“资料袋”的形式链接了大量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资料袋”为例,分析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借助“资料袋”引领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走过场或目标不明的现象,教师可以用课后“资料袋”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作业,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

在教授《我们的民族小学》之前,笔者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1. 读课文三遍,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 结合“资料袋”,了解少数民族的资料(服饰、节日等)。课堂上,学生对“资料袋”内的信息已经非常了解,同时在“资料袋”的引领下,有的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服装并带来了图片,有的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还有的搜集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学生对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能了然于胸。经过交流,扩充了课堂教学容量,起点不再是零或是模糊的概念,而是能基于自己的了解在课堂上经过交流再做一个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资料袋”既引领了学生的预习,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借助“资料袋”点亮课堂

(一)巧用“资料袋”导入文本

巧用“资料袋”导入课堂,既能扣住教材又能扣动学生的心弦,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迅速将学生引入阅读主题,可谓省时高效。《孔子拜师》一课讲述了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路去拜老子为师的事,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比较陌生,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资料袋”这样导入:

师: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名人,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我把他的伟大成就罗列如下: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記录下来编成了《论语》;有的国家和地区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他就是孔子,课后的“资料袋”对他作了更详细的描述,请你阅读“资料袋”。

(生阅读)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他真了不起啊,他的学说竟然在世界上有这么大的影响。

师:孔子为什么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孔子拜师》去寻找答案。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走近孔子,可以让学生与孔子通过“资料袋”展开对话,从而产生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设疑导入,在此基础上设悬念,这样的教学依托“资料袋”这座桥梁,有利于引领学生走近主人公,走进文本与主人公对话,引发情感共鸣。

(二)巧用“资料袋”补白文本

有时,文本离我们的实际生活会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资料袋”来补白文本,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充实文本内容。在教授《玩出了名堂》一课讲到列文发现微生物这一内容时,笔者是这样运用“资料袋”的:

师:“小人国”里的“居民”就是微生物,那微生物又是什么呢?课文没有向我们介绍,请你们阅读“资料袋”去找找。

生:是细菌、病菌和真菌。

师:为什么这个微生物的发现,会让看门的列文虎克成了皇家学会的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请你再次读读“资料袋”,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有些微生物能使人生病,我们可以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有些微生物能服务于人类,是人类的好帮手,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它们。

……

“资料袋”为学生与课文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再如,教授《给予树》一课,当讲到“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时,学生不能明白一个圣诞节为什么能让并不富裕的家庭把攒的钱拿来买礼物?这时可补充“资料袋”中的内容,通过“资料袋”对圣诞节的介绍,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文本,从而理解妈妈的行为。这样的教学,用课后的“资料袋”有效地补白文本,让学生将其有效地链接到课文学习中,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巧用“资料袋”升华文本

有些“资料袋”对诠释课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资料袋”突出文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通过李四光的不断探索让学生看到了一个执着追求的人。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执着追求”这个品质,让其深刻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此时,“资料袋”的出示是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最好时机。

师:我们从课文中感觉到李四光的执着追求,你们知道吗?他不仅仅对这件事有过执着追求,对我国的石油事业也有过执着追求,读读“资料袋”,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

生:在国家急需石油时,很多外国专家断定中国没有石油,但李四光还不放弃。

生:李四光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我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

师:就是李四光的执着追求我们才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主题思想的理解,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其深刻掌握文章主旨,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巧用“资料袋”创新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所以我们把课文作为例子,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和使用“资料袋”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顺利让学生由读过渡到写。《蜜蜂》一课,通过法布尔的观察我们了解了蜜蜂有一种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通过“资料袋”的介绍,我们又丰富了对蜜蜂的认知。但是,学生如果只停留在课文和“资料袋”所介绍的知识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努力实现内化语文知识,实现读写结合。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要我们留心观察,看谁有更多的发现。于是笔者就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蜗牛、蚂蚁、蜜蜂、小狗……它们的样子、习性,它们的活动都会如何?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后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查找资料和写作。

三、借助“资料袋”拓展课外学习

(一)以“资料袋”为起点,拓展课外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到丰富的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任务。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资料袋”引领学生拓展阅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过渡中学会学习,并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更丰富,阅读水平得以提高。

《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但“资料袋”出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香港被英国占领,学生好奇香港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摧残呢?悬念就此而生,学生迫不及待地去解答心中的疑问,这就为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课后的“资料袋”只是学生阅读的起点,教师要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以“资料袋”为原点,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以“资料袋”为原点,让学生在部分课文后补充“资料袋”或改编“资料袋”,帮助学生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风筝》这一课,“资料袋”中介绍了风筝的起源,由一篇课文延伸的内容肯定不局限于这一点。于是,笔者让学生自制“资料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拓宽学生的认知。学生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采访等多种渠道,搜集与这篇课文有关的各种资料。有的从课外书籍中摘抄“风筝之都”“刺绣之都”“杂技之都”的文字制作“资料袋”,有的把作者贾平凹的图片和相关成就编成了“资料袋”。

“资料袋”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若能加以巧妙地运用,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贺蕾.浅谈课后“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的有效运用[J].小学语文教师,2017(02).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