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艺霞
摘 要: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民族文化积淀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将传统节日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整”,能让学生沉浸在节日里,全身心地体验、经历、感悟。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传统节日好玩起来;试图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体现活动的趣味性,让传统节日好懂起来;用开放多样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社区活动体现活动的时效性,让传统节日好用起来。从而培育青少年的民族情结,积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文化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邂逅”与“统整”,会产生1+1>2的效果,能实现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预期目标。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传统节日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整与融合有“三性三好”。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传统节日“好玩”起来
教育是激发学生发掘自身潜能的过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顺应学生天性,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走进传统节日文化。笔者尝试着在学生感兴趣的任务驱动下,鼓励学生亲历体验,从而实现“双重穿越”。
(一)任务驱动,实现从“实施者”到“策划者”的穿越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以一个个他们感兴趣的任务为主线,积极主动地参与主线贯穿下的一系列綜合实践活动,从而丰富体验,提升综合素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以《走进传统节日系列——动感腊八》启动课为例,课始,笔者先播放了去年学校开展的煮腊八粥的活动场景,学生看到了现场热闹非凡的场景,不禁跃跃欲试。笔者顺势引导,这是去年的腊八节活动剪影,今年的腊八节马上要到了,你们希望用哪种方式来庆贺呢?学生想到了采访寺院住持、采购腊八粥材料、亲自熬制腊八粥、分发腊八粥、制作腊八节小物件等不同方式。笔者把握住时机,再问一句:你对哪一个小活动最感兴趣呢?这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学生带着各自活动任务,制定相应策划庆贺腊八节的方案。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素、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创设这种适当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实现了从“实施者”到“策划者”的穿越。
(二)亲历体验,实现从“制作者”到“小创客”的穿越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既以认知为基础,又是对认知的超越。它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快乐、自然地享受节日氛围,就必须真正地让学生亲历体验,发散思维,个性创新。
在《走进传统节日系列——动感腊八》这一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追溯腊八的历史、探寻腊八的习俗、制作腊八美食等,家长和学生都自发地参与腊八活动。班上有一位热爱编织的妈妈用毛线编织了一束黄色蜡梅花发在微信朋友圈中,笔者让学生将其带到学校,学生非常喜欢。于是,“腊八小创客”创意活动应运而生,学生制作了形态各异的新颖腊八物品,有腊八泥塑、腊八剪纸、腊梅核桃等等,还将亲手制作的作品送给家人。
让学生亲历体验,从自己的视觉中体验和理解节日的内涵,感受腊八创客的成功和喜悦,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从“制作者”到“小创客”的穿越,更进一步调动了他们探究传统节日的积极性。
二、体现活动的趣味性,让传统节日“好懂”起来
要让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心理。让学生感受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笔者尝试“三管齐下”。
(一)以“话”解读传统节日文化
学生对以成人的视角、以教师的语言来解读的传统节日,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因此,我们在编写《走进传统节日系列——动感腊八》教材时,增加了“同龄人语”的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系统来解读传统节日。“老师说”板块也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解读。
学生在撰写“同龄人语”时,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谈自己对腊八节的理解,又将原先单调的节日解读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诗歌、俗语、民间故事,用学生熟悉的校园卡通形象“小北”“小悦”话语系统来表达观点,从而更加生动活泼。此外,还增加了《嗨!腊八节》的英文翻译,通过英文的方式来理解传统文化,使解读融入国际元素。
(二)以“画”阐释传统节日文化
在编写《走进传统节日系列——动感腊八》活动手册时,我们一改往日单一的文字表达,满足了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解读传统节日的愿望,用画笔绘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参与绘画的学生通过对原文的研读和二次创作,真正走进了传统文化,更是帮助更多学生走进传统节日文化,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三)以“课”重构传统节日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普及,五年级学生已经会制作基本的课件,笔者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活动探究成果整理成PPT课件,并录制成微课。比如,班上的小榕同学制作了《腊八传说》微课,还有小畅同学的《盘点腊八节那些美食》微课。在成果汇报课上,学生以微课形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活动收获,其他同学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汇报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指导。微课制作顺应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新颖、有趣的方式更是让传统节日文化“好懂”起来。
三、体现活动的时效性,让传统节日“好用”起来
学习的终极目的在于运用。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真正发生,需要将其渗透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社区活动全过程。从学生的“活学”到“活用”,笔者做到了“双向融入”。
(一)融入校园,演绎与传播传统节日文化
活动是教育的活力所在,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有助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要将其深深融入在校园之中。
在《走进传统节日系列——动感腊八》活动开展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制作了一份《关于腊八节的問卷调查》,在不同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们一起制作统计表;腊八节当天,学生为学校教师送上自己熬制的腊八粥;将腊八节的创客作品在学校宣传架上进行展出;班上还举办了“嗨!腊八节”成果汇报课……
将传统节日融入校园,学生用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学生可观察、可触摸、可感受,能身临其境,演绎与传播着传统节日文化。
(二)融入社区,拓展和延伸传统节日文化
笔者还积极探索将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并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积极宣传传统节日文化,使学校、家庭、社会达成共识,统一步调。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传统节日系列——动感腊八》时,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腊八节的由来,充分认识腊八节的习俗。为了进一步了解寺庙的施粥活动,采访小组来到明心寺采访;调查小组成员带着问卷表在吾悦广场进行社会调查;美食小组在鹿山广场采购腊八粥食材;传递温情小组将暖心的腊八粥送到交警和保洁员手中……通过有效利用社会及社区家长资源,每一个小活动,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积淀其中的民族节日文化。
将传统节日融入社区,不但增加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进了家校共建的意识,而且使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使传统节日文化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进行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传统节日文化邂逅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主体性、趣味性、有效性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学生接受和感知民族活动的多面性,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精神,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民族情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两者的结合一定会使传统“落地”,活动“开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和传统文化教育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潘志平.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人民教育,2019(Z1).
[2]张孝俭.研学与传统节日的有机结合“四部曲”[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7(12).
[3]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2(04).